勒那识祇

梵名Ratna?ikhi。意译宝髻。即昔时宝髻佛尚未出家学道,仍为太子时之名。据贤愚经卷三贫女难陀品所载,过去久远二阿僧祇九十一劫,阎浮提有一国王名波塞奇,有一太子名勒那识祇(宝髻),其后出..

勘破

禅林用语。即看破、识透之意;看透了互相比较、试验、质问之对手。亦即勘定事之是非。无门关第四十八则(大四八·二九七上):“捡点将来,二俱有过。且道,那里是赵州勘破婆子处?”[碧岩录第..

勘过

禅林用语。即加以审察试验,使真相明晰。碧岩录第二十则(大四八·一六○上):“龙牙问翠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诸方旧话也要勘过)’” p4390 ..

勘辨

禅林用语。禅林师家判别修行者之力量,或学者探问师家之邪正。临济录、云门录等有勘辨一项,内容即记录师家与学人之勘辨问答。[禅林类聚集卷六勘辨条] p4390 ..

即地水火风四大中,风大之自性。即风具有动摇之性,可产生流引、增盛之作用,故能令四大所造物质相续变移至他方。俱舍论卷一(大二九·三中):“风界动性,由此能引大种造色,令其相续,生至余..

动不动法

指欲界之法为动法,色界、无色界之法为不动法。欲界之法,多起五欲妄想,是为无常,故称动法。不动法,则指定而不动之色界定、无色界定等法。另据注维摩经卷五载,色界与无色界众生之寿命劫数长..

动用什物

指禅林中属于寺院所有而可供使用之器物。禅苑清规卷三(卍续一一一·四四七上):“寮舍、门窗、墙壁、动用什物,逐时修换严饰。” p4392 ..

动物

佛教经典、故事集中,常以动物表现。其理由有三:(一)业(梵 karma)与轮回(梵 sajsāra)思想之影响。(二)精灵崇拜(animism,animatism)之倾向。(三)譬喻、拟人化表现之发达。经典中尤以本..

动物崇拜

属自然崇拜之一种。始于后期自然宗教,乃狩猎时期原始社会意识之反映。最早期之动物崇拜可溯源至法国南部阿里埃日(Arige)鲁瓦弗雷尔山(TroisFrres)旧石器时代遗址洞穴中所发现半人半兽形之..

动着

禅林用语。原为动摇之意,此谓心摇动不定、起妄想。碧岩录第六则(大四八·一四六中):“空生岩畔花狼籍,弹指堪悲舜若多,莫动着!动着三十棒。” p4394 ..

动静二相

为事物所具有之二种相状。动为活动之一面,静为止息之一面。碧岩录第四十六则(大四八·一八三上):“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若道是雨滴声,也不是;若道不是雨滴声,也不是。” p4394..

参谒、参寻、参学、参究之意。即学人谒见师家以问道,如“参师问法”;又修行坐禅,亦称参,如“参禅办道”。此外,禅林住持集一山之大众以开示说教,亦称为参,即参见住持以求开示。其类颇多,..

参天台五台山记

凡八卷。日僧成寻(1011~1081)撰。又称善惠大师赐紫成寻记。延久四年(1072),成寻时年六十二岁,偕赖缘、快宗、圣秀、惟观、心贤、善久、长明等自肥前松浦来宋。翌年六月,巡礼天台山、五台..

参玄人

指佛道之修行者。参玄,意谓参究修学佛法之玄旨。景德传灯录卷三十(大五一·四五九中):“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p4394

参同契

全一卷。唐代石头希迁(700~790)撰。系由五言四十四句二百二十字组成之古诗,诠明万法交参无穷,由本同契,镕融涉会之义。与洞山良价之宝镜三昧同为曹洞宗珍视之圣典,每朝必于佛前诵读。本文..

参究

即参学究办。在禅宗,即指参访师家,致力体得佛法。禅家排斥单方面之知解,以亲至师父处参学,求其开示之参禅为一生之大事,亦即强调在正师之处参禅学道。散见于碧岩录中之参寻、参问、参叩、参..

参前

禅林用语。指晚参(晚间之参禅念诵)之前。若无晚参,则指放参以前。敕修百丈清规卷二达磨忌条(大四八·一一一七下):“来日半斋各具威仪,散忌讽经,参前鸣僧堂钟。” p4395 ..

参后

禅林用语。又作参退。为“参前”之对称。指晚参或放参之后。即晚间之参禅念诵之后,或休止坐禅、行事等之后。敕修百丈清规卷五坐禅条(大四八·一一四二下):“参后坐禅如常。”古尊宿语录卷四..

参商

指参星与商星。参星位于西南方申之位,商星位于东方卯位。此二星东西远隔,不能同时望见。故用此语来比喻久别不相遇、兄弟[门@儿]墙、存在严重龃龉等意。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一(大四八·四○一..

参堂

禅林用语。禅林中,沙弥新加入为僧堂之一员,称为参堂。意即“初入堂”。敕修百丈清规卷五新戒参堂条(大四八·一一三八中):“得度受沙弥戒已,覆住持,于何日参堂?”[禅林象器笺丛轨门] p..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