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心

即诚实而无虚假之心。观经疏散善义(善导)至诚心释卷四(大三七·二七○下):“至者真,诚者实。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中略)彼..

真实作意

乃密教观法之性质。相对于“胜解作意”。密教之观法中以悉昙、尊像等实物为对象者,称真实作意。此一观法又可分为自相作意与共相作意;前者系观想所观物之个别性,后者则观想该物之共通理法。于..

真实身

三身佛之一,为“应身”、“化身”之对称。指佛之真身;即报身、法身之谓。或为报身、法身之总称。(参阅“真身”4210) p4226

真实明

阿弥陀佛三十七号之一。真实者,如理契实之谓。明即慧明。断无明而起如理之智慧为真实明,此明乃是佛智,表三德中般若之德,今取之为弥陀别号。僧睿之和赞观海篇中谓,真实之慧明即不颠倒、不虚..

真实理门

法相宗所立二门之一。指依佛、菩萨之本意而说之真实教法,称为真实(理)门;若随教化对象之程度而说之方便教法,则称随转(理)门。二者与随自意、随他意略同。 p4226 ..

真实义

诸法真实之义有四种:(一)世流布真实义,谓众生见地即言是地,见火即言是火,终不言水为火,凡此世间之法,虽为假名立相,然称认皆相同,此为世流布真实义。(二)方便流布真实义,谓世间有智之人..

真福寺

属日本真言宗智山派。别称宝生院、大须观音。位于名古屋。能信初建于中岛郡,师广泛收集内外书籍,后奉德川家康之命而移寺至现地。所藏书籍以大须本、真福寺本为著名,其余佛教重要典籍甚多。 p..

真语

真实语之义。与“真言”同。又如来随自意说,毫不妄曲,真如一实,故称真语。[大集经卷十、大日经疏卷一] p4226

真说

真实之说法。又指如来亲口宣说之教法。 p4227

真诰

凡二十卷。南朝梁代陶弘景撰。为道教经典。收于道藏第六三七至六四○册。“真诰”即真人(神仙)口授之意。本书系将顾欢所撰之真迹加以批判修改,并汇集道教上清派真人所诏示之要义,以成此书。..

真际

(一)即真如实际之略称。断绝相对差别之相,呈现平等一如的真如法性之理体。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上观如来品(大八·八三五中):“以诸法性即真实故,无来无去,无生无灭,同真际等法性,无..

真影

又称真像、真仪。或单称真。意即真身之影像,分为图画与雕塑二类。于印度时,佛、菩萨之像颇盛行,然名德、善知识之像甚少。我国造像约始于三国时代,其后大为盛行,佛、菩萨、高僧大德、帝王将..

真德不空宗

华严宗所立十宗判释之第八。即大乘终教之所宗,系以一切法皆真如,具足如来藏无漏之性功德为主旨之教说,如胜鬘、密严等经,起信、佛性等论所说者均属之。(参阅“五教十宗”1146) p4227 ..

真慧寺

又作大中东山寺、五祖寺。位于湖北黄梅县东北之五祖山(又称冯茂山、东山)。为唐代禅宗五祖弘忍所开创,唐宣宗敕名“大中东山寺”。山中有授法洞、讲经台、白莲峰、洗手池等古迹。至宋景德年间..

真盘木

香木之一种。含暗褐色之树脂,燃烧时有妙香气。或谓沉香木有黑白二种,其黑者称真盘。 p4228

真谛

(一)二谛之一,三谛之一。指真实不妄之义理。如谓世间法为俗谛,出世间法为真谛。(参阅“二谛”244)(二)(499~569)五、六世纪间之著名译经僧。梵名 Paramārtha。 音译作波罗末他、波罗末陀..

真济

(800~860)日本真言宗僧。京都人。师事空海,任阿阇梨,后受付嘱为高雄山寺第二世。本欲来华,未果。后任东寺长者。清和天皇贞观二年示寂,世寿六十一。著有胎藏界念诵私记、高雄口决、空海僧..

真禅

(一)四禅定中之第四禅,意谓真实之禅。(参阅“四禅”1843) (二)(1916~)江苏东台人。字妙悟,别号昌悟。六岁从净修法师出家,十五岁受具足戒。先后就读于东台三昧、焦山定慧、镇江竹林等寺..

真觉

(一)谓佛之究竟觉悟。以其别于菩萨之相似觉、随分觉,故称真觉。(二)(665~713)唐代禅僧。浙江永嘉人。字明道。初习天台止观,后修禅观。尝与左溪玄朗、东阳玄策共谒六祖,相见问答数回即受印..

真觉寺

(一)位于浙江天台县北,为天台山名刹之一。隋开皇时所建,智者大师示寂于此。后久废弛,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真稔重建佛殿、僧房。清朝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相国阮文达捐公俸..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