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土

又称真报土。为“方便化土”之对称。净土宗所言阿弥陀佛所证之妙境界,即诸佛真身所住妙寂离相之净土,亦为真实行信众生往生之处。乃真实之报土,非方便之土,故称真土。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寿命..

真子

诸菩萨为如来之真子,因彼等于佛法信顺,堪绍佛业。胜鬘宝窟卷下谓,佛子有五义:(一)以信心为种子,(二)以般若为母,(三)以禅为体,(四)以忍为乳,(五)以佛为父。[大日经疏卷一] p4193 ..

真丹

古代印度人称我国为真丹。与震旦、神丹皆为异译之字。此一名称散见于阿毗昙毗婆沙论卷三十六、卷四十一、杂阿毗昙心论卷二、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六星宿摄受品、大宝积经卷十等诸经论中。 p4194 ..

真巴鼻

禅林用语。真正具有嘴鼻之人,引申为真正大彻大悟之大丈夫汉。 p4194

真心观

天台宗的观法之一。于天台宗中,当观一心三观、一念三千时。以心为对象之观法通常分为真心观、妄心观两种,前者系赵宋时天台宗山外派之源清、洪敏、庆昭等,及山家派之异解者宗昱等所倡,彼等即..

真文

指佛菩萨所说或经典之文句。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二(大四六·二一六中):“今运居像、末,嘱此真文。” p4194

真父

俗谓亲身父亲为真父;教中则以释迦牟尼佛乃三界之大导师,称为真父。 p4194

真可

(1543~1603)明代僧。吴江(江苏)人,俗姓沈。字达观。号紫柏老人。性雄猛,状魁伟,少好游侠。年十七,投虎邱明觉剃发。二十受具足戒,入武塘景德寺闭关三载,期满游方,偶于五台参一老宿得..

真正发心

(一)指地前薄地凡夫之发心。(二)密教中,特指初地;系因已达初地,乃可远离一切烦恼,开发自心之本有金刚宝藏,显发真实虚空无垢之大菩提心;又因安住于此大菩提心,即能远离邪见,通达正见,故..

真生二门

为大乘起信论所立之法门。乃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之并称。二门均系自性清净如来藏所含摄者。(一)真如门,为真如法体绝对平等之理体,为生起万法之第一因,此理体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离差别之相,..

真休之处

禅林用语。指意识活动等全部停止,心处于真正安静之状态。 p4195

真因

为“真果”之对称。指圆教之五品弟子五十二位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位等四十一位;此四十一位相对于真果(妙觉之极果),故称为真因。亦即属于断无明、证中道之因位。天台四教仪(大..

真多摩尼毫相印

又作真多摩尼印、如来毫相印、毫相印。真多摩尼,梵语cintāmani,意译为如意宝珠。毫相,即眉间白毫相,乃如来三十二相之一。大日经卷四密印品谓,结此印时,当以右手为拳,置于眉间。大日经疏..

真妄

一切法有真妄二者,随无明之染缘而生起之法为妄;随三学之净缘而生起之法为真。又如因缘生法总为不实,故为妄法;不生不灭之真如则为真实,故为真法。[大乘起信论义疏卷上之下、大乘义章卷三末..

真妄二心

为真心与妄心之并称。又作真识妄识。自性清净而恒常不变之心,称为真心;杂染虚假而生灭转变之心为妄心。诸宗派于真妄二心之说不尽相同,如大乘义章卷三末谓,第八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心,称为真..

真妄颂

唐中宗时,复礼法师请问诸方学者真如与无明之关系,所作五言十句之偈颂。即(卍续一四八·二九七上):“真法性本净,妄念何由起?从真有妄生,此妄何所止?无初则无末,有终应有始;无始而无终..

真妄观境

天台宗修圆观时,论其所观之境,有主张真心者,亦有主张妄心者,而将真妄二心境并称之,即为真妄观境。台宗二百题卷十一载,修圆观时,所观之境为妄心,谓圆教之行者,虽已开诸法本真之妙解,然..

真如

梵语 bhūta-tathatā 或 tathatā。即指遍布于宇宙中真实之本体;为一切万有之根源。又作如如、如实、法界、法性、实际、实相、如来藏、法身、佛性、自性清净身、一心、不思议界。早期汉译佛典..

真如三昧

即住于真如之境的三昧。圭峰宗密于所著之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中,将禅分为五种,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如来清净禅;其中,如来清净禅乃最上乘禅,宗密又称之为一行三昧、真如三昧,..

真如之月

譬喻由于体悟真如,而自一切迷惑中解脱而出,犹如明月之划破闇夜。 p4199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