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生道

六道之一。又作畜生趣。即畜生之依止处。众生以生前所造恶业,种畜生之业因,死后即趋往畜生界,称为畜生道。(参阅“六道”1298) p4189 ..

留多寿行

梵语āyuh-sajskāra。又作留多命行。即阿罗汉等由定力以延留自己之寿命。依发智论卷十二载,阿罗汉成就神通得心自在,为利他及正法住持,若于僧众或他人之处,将诸衣等命缘众具布施,施已发..

留拏

梵语runa。意译为犍、剧。五种不男之一。以刀去男根者。翻译名义集卷二(大五四·一○八三上):“留拏,此云犍,或作剧。以刀去势也。”[十诵律卷二十一](参阅“五种不能男”1175) p4189 ..

留舍寿行

即留多寿行、舍多寿行之合称。谓佛陀与俱解脱之第四静虑阿罗汉皆能将己所受之寿命或留或舍。所谓多,即显示所留所舍之寿并非一刹那;所谓行,即显示寿体迁流无常之法。留多寿行谓阿罗汉为教化众..

留锡

僧侣留住一处,称为留锡。盖僧侣于行脚时,多携锡杖,故留锡即有逗留、停滞之意味。又解制之后,尚行安居,亦称留锡、挂锡,乃“起单”之对称。[僧堂清规卷三年分行法次第](参阅“起单”4324..

留难

邪魔来留止人之善事,此为修行之障难,故称为留难。往生论注卷上(大四○·八三二下):“第六天魔常于佛所,作诸留难。”[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 p4190 ..

疾得成佛

谓不须累劫修习,而能速得成佛。此系华严宗之说。华严经孔目章卷四载有五种疾得成佛:(一)依胜身一生即得,“胜身”指非凡之身分,如转轮王之子、天子(诸天众生)等,彼等闻信佛法,今生即可成..

病子

喻指极恶之众生。如一人而有七子,其中有一病子,父母之忆念诸子,最深于病子,心非不平等,然于病子,心则偏多。佛于众生亦如是,虽无分别之心,然于极恶之众生,悲愍最切,犹如父母之忆念病子..

病行

菩萨五种行法之一。谓菩萨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平等心,拔众生烦恼,治众生罪业之大行。病者喻众生之罪业。罪业是病;治病之行,故称病行。 p4190 ..

病者汤加持法

密教为久病之人所作的修法之一。全称病者沐浴汤加持作法。若为久病之人沐浴,于沐浴之先,向桶中之水作护身法,其次结诵如下之印言:(一)虚空网,(二)火院,(三)不动(为总结界),(四)军荼利(..

病苦

梵语 vyādhi-duhkha,巴利语 vyādhi-dukkha。四苦之一,八苦之一。即众生病时身心所受之苦恼。依大毗婆沙论卷七十八之说,病能损坏可爱安适,故称病苦。盖病之发有四大不调,又有因四大不调而..

病起六缘

摩诃止观卷八之上所言,众生之病皆因六缘而起,即:(一)四大不顺,(二)饮食不节,(三)坐禅不调,(四)鬼神得便,(五)魔神相扰,(六)恶业所起。 p4191 ..

病患

患病之谓。单称病。众生之病皆由于有四大所成之有漏身。一大不调,生一百零一病,四大不调则生四百四病。病起之因缘有六,即:四大不顺、饮食不节、坐禅不调、鬼神得便、魔神相扰、恶业所起。凡..

病暇

又称病假。禅林中,为养病而请假通常有其定规。幻住清规(卍续一一一·四九九下):“忽遇病缘,宜白之公界,移单屏处,(中略)病或少间,当具威仪谢直病人,皈堂参假。”[禅林象器笺卷九丛轨..

病僧口词

即丛林之中,病僧之病情加重,难期恢复,而于临终之前口述之遗言。所口述者,大多为该僧之本籍、履历等记录,及其所有物听凭整理处置等托付之语。[敕修百丈清规卷六病僧念诵条] p4191 ..

病僧念诵

又作病僧解释。丛林中,僧侣因病,至三日以上不愈,可移至延寿堂(专为疗病之处)疗养,其时,该僧之乡人道旧或其余僧众为祝祷其病痊愈,所作之念诵赞佛回向等事,称病僧念诵。[敕修百丈清规卷..

病导师

众生之烦恼犹如病缚,若由凡夫俗子化导之,则不仅未能使病得愈,反增病情;故称凡师之化导为病导师。[摩诃止观卷五上] p4191

(一)利益、增进、好处之意。(参阅“利益”2809) (二)悉昙字 (i)。又作缢、伊、壹。悉昙十二韵之一,五十字门之一。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大一八·三三八中):“伊字门,一切法根不可得故..

(一)真实。相对于假、俗、伪等义而言。最究竟者,称为真;假则为方便、一时之义。例如佛身分为真身与应身,相对于应化身者即称真身;又如法门分为真谛与俗谛,相对于世俗谛者即称真谛;此外,真..

真人

阿罗汉之异名。以彼等乃修无伪真道者,故称真人。此外,伟大之修行者(佛陀),或趋向证得真谛法又不自贵、不贱他之圣人,皆称为真人。(参阅“阿罗汉”3692) p4193 ..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