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经游意

全一卷。隋朝吉藏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系以三论宗义为主而解说涅槃经之大纲,全书分六门:(一)大意,(二)宗旨,(三)释名,(四)辨体,(五)明用,(六)料简。 p4156 ..

涅槃圣

指道生法师。道生对法显所译之六卷本佛说大涅槃经加以研究,提出“阐提成佛”之论,闻者初不信之,且遭当时学者之非议。后昙无谶所译之大般涅槃经出,众知其说与经说符合,乃叹服而从其说,故时..

涅槃僧

梵语nivāsana。音译泥缚些那、泥洹僧。意译作裙。十三资具衣之一,似尼众五衣中之下裙而稍异。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二载,四部之殊,以着裙表异,于一切有部,两边向外双褶;于大众部则以右裙蹙在..

涅槃像

又称涅槃图、卧佛像、睡佛像、寝释迦。即刻绘释尊入于涅槃状况之绘画、雕刻等类。其像内容通常为:在四株沙罗双树之间的宝台上,释尊枕北右胁,作睡眠状,其旁有诸菩萨、佛弟子、国王、大臣、天..

涅槃像曼陀罗

乃取材自诸经,有关释尊涅槃时种种情状之曼陀罗。其上画有:(一)释尊横卧宝床,五十二众围绕哀恸之相。(二)虚空云中有一僧携锡杖立于前,无数天人从其后而降临之相,此僧乃尊者阿那律;摩诃摩耶..

涅槃台

又称化坛。火葬之际置遗骸处。敕修百丈清规卷三荼毗条(大四八·一一二八下):“丧至涅槃台。” p4157

涅槃乐

三乐之一。远离现世生死之苦,一切惑业寂灭,而得究竟安稳,不生不死之境地,称为涅槃之乐。法华经药草喻品(大九·二○上):“皆令离苦,得安隐乐、世间之乐,及涅槃乐。” p4158 ..

涅槃缚

贪乐染着涅槃之境而忽略利益众生之愿行,乃小乘之境界。[金刚三昧经](参阅“涅槃”4149) p4158

涅槃头

禅林中,掌涅槃堂之职事者。涅槃堂又作延寿堂,乃重病者养病之处,故涅槃头又称延寿堂主。[禅林象器笺职位门] p4158

涅槃点

乃悉昙十二摩多之一,阿字四点之一。悉昙字表示止声时,于文字右侧加纵列之两点,此二点“:”常称涅槃点。此点无别字,故于(a,阿)字加点后,常称为(ah,恶)。阿字之四点通常可配以“发心..

涅迦罗

梵语niskāla 之音译。意译作暂时。成唯识论枢要卷上本(大四三·六一○下):“梵云‘涅迦罗阿波利匿缚喃达磨’,涅者暂也,迦罗时也,阿名无也,波利圆也,匿缚喃寂也,达磨法也,则暂时无圆..

涅伽多

梵名Nirghāta。意指大风之骚扰、地震、雷鸣、雷击。系与地中空中之音响与击动之义相通。此外,又译作天狗。大日经疏卷五(大三九·六三四中):“日天眷属,布诸执曜(中略)于南纬之南,置涅..

涅哩底王

涅哩底,梵名Nirrti。又作泥哩底王、祢哩底王。(一)于古印度神话中,象征破坏、不幸、灾祸之女神,故每被视同死亡之后(梵Mrtyu)。一般又视之为疾病、危险、恐怖之神婆耶(梵 Bhaya),或地狱..

回心戒

为圆顿戒之异名。又作梵网菩萨戒、菩萨金刚宝戒、一乘戒。即依法华经开显之妙旨,而授受梵网经中所举之十重戒与四十八轻戒。此戒系回转小乘心而趣向大乘道者所受之戒,故称回心戒。(参阅“圆顿..

回心直进

指回心教、直进教二种。又作回心直进。乃华严五教之第二始教中之区别。为渐悟之机而施设者,称回心教;为顿悟之机而施设者,称直进教。[华严五教章卷二、五十要问答卷上、卷下] p3783 ..

回伏难

回伏,又作洄澓、回复、洄洑、回复、回伏,为水之旋流或逆流之意;引申为轮回或退转之意。难,为灾难之意。回伏难,即指轮回之难,或退转之难。亦即指于生死海中旋流轮回之难,或指至佛果之途中..

回向

(一)梵语parīnāma。又作回向、转向、施向。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诸经论有关回向之说甚多。(一)依般若空..

回向文

又作回向文、回向偈。乃课诵或法会结束时,将读经之功德回向于自他或死者,使其成佛往生之文。例如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载之偈(大九·二四下):“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回向利益他行

又作回向利益他行、利益他回向行。指回施自己所得之功德,以利益其他众生之行为。乃往生净土之五念门中第五回向门之行业。五念门中,前四门乃自利之行业,唯此第五门为利他之行业。其行相有往相..

回向门

为五念门之一。又作回向门。即将自己之功德善根,回向于一切众生,以拔除众生之苦恼,并愿与众生同生安乐净土者,称为回向门。往生论注卷下,将此修行门分为往相、还相二种,即:(一)以己之功德..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