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分

指涅槃之分位,亦即得涅槃之因。分乃“全”、“满”之对称。昙鸾之往生论注卷下谓,凡夫之人虽有烦恼,亦得往生彼净土,则三界之系业毕竟不牵,即是不断烦恼而得涅槃分。解释涅槃分之义有三种:..

涅槃四种大乐

据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三载,涅槃有四种大乐,即:(一)无苦乐,谓世间之乐即是苦因,若断世间之苦乐,则无苦无乐。(二)大寂静乐,谓涅槃之性远离一切愦闹之法,故为大寂静。(三)大知乐,谓诸佛..

涅槃印

(一)三法印之一。涅槃寂静印之略称。一切众生起惑造业,流转三界,受生死苦,故佛决定为说涅槃寂静之理,使众生离烦恼生死之苦,灭尽一切惑业,得至无为寂静之境。经中有此法印者,乃真实之佛说..

涅槃色

即黑色。密教将因位至果位分为五位,五位之间次第而转,涅槃当于北方之黑位,故称黑色为涅槃色。(参阅“五转”1206) p4151

涅槃佛

华严经十佛之一。又作涅槃像。佛之应身,化缘既毕,乃示现灭度之相者。 p4151

涅槃宗

依大乘涅槃经,弘布“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之教派。我国十三宗之一。又作常修多罗宗、涅槃学派。其学者被称为涅槃师。以大般涅槃经之译者昙无谶为开祖,隋唐以前颇为盛行,尔..

涅槃门

(一)指极乐净土。极乐净土乃证得涅槃妙果之处,故称为涅槃门。(二)指念佛、信心等。净土宗强调念佛与信心,并谓以之可证涅槃之果,故称之为涅槃门。(三)葬所四门之一。此系本自密教金刚、胎藏两..

涅槃洲

众生没于生死暴流中,佛以八正道之船引入涅槃之道,如引落水者至洲渚上,故以洲渚喻指涅槃。[大智度论卷七十一] p4153

涅槃界

界,含有如下数义:(一)含藏之义;涅槃能藏无为之万德,故称涅槃界。(二)因之义;涅槃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之利乐事,故有此称。(三)界畔之义;涅槃虽无界畔,然相对于生死界,则称涅槃界。[增..

涅槃城

涅槃,梵语nirvāna。指相对于迷界之悟界。“涅槃城”一语,就经论所载,可归纳为二义:(一)乃譬喻之语,盖涅槃系证得不生不灭,到达安乐解脱之圣者所居,故以城为喻。如楞伽经卷三(大一六·五..

涅槃相

化身佛八相之一。指世尊入灭之相。佛陀四十五年间说法教化众生,化缘既尽,于中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边沙罗双树间,一日一夜说大般涅槃经毕,头北面西,右胁而卧,从第四禅定起,乃入灭。尔时四边..

涅槃风

涅槃之妙理,可吹送人至于菩提,犹如顺风之于行舟,故譬之以风。南本涅槃经卷九(大一二·六六二上):“是时忽遇大乘大涅槃风,随顺吹向入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p4154 ..

涅槃食

又作涅槃饭。以涅槃比喻饭食。南本涅槃经卷四(大一二·六二五下):“烦恼为薪,智慧为火;以是因缘,成涅槃食。” p4154

涅槃宫

涅槃之境乃众圣之所居,故以宫殿譬之。[俱舍论卷三十、俱舍光记卷三十] p4154

涅槃堂

又作延寿堂、延寿院、延寿寮、重病闾(阁)、省行堂(院)、无常院、将息寮。收容慰抚老病者之堂宇。古时丛林送老者至安乐堂,送病者至延寿堂,俾使老病者养生送死而无憾。[佛祖历代通载卷三十..

涅槃部

大乘经五大部中之第五部。开元释教录卷十一以大般涅槃经四十卷(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后译荼毗分二卷(唐代若那跋陀罗、会宁共译)、大般泥洹经六卷(东晋法显、觉贤共译)、方等般泥洹经..

涅槃会

即于每年佛陀入涅槃之日所举行之法会。又称常乐会、涅槃忌、佛忌。所谓涅槃,原指无有迷惑之境,亦指佛陀之入灭。有关佛陀涅槃日之日期,异说纷纭,以梵语书写经典之北方佛教,如中、韩、日等国..

涅槃八味

据方等般泥洹经卷二载,涅槃,大灭度之义;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此乃三德之秘密理藏,在诸佛为不增,在众生为不减,具有如下八种法味,即:(一)常住,涅槃之理通彻三世而常存,..

涅槃经义记

凡二十卷。隋代净影寺慧远撰。收于卍续藏第五十五册、五十六册。本书系北本涅槃经之注疏,其内容初揭声闻、菩萨与顿、渐二教之教判,以示本书之立场。次入题号,其下则次第逐文释句。六朝末期,..

涅槃经义疏

凡十五卷。隋代昙延(516~588)撰。唐代道宣(596~667)谓本书之内容优于净影寺慧远所撰之涅槃经义记,惜本书早已散逸。昙延十六岁时,因听僧妙讲涅槃,深有所悟,立志出家。其后,博闻华严经..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