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罗妄执

修罗之本性憍慢,执着之念强,虽被种种教化,其心不为所动,虽听闻佛法,亦不能证悟。(参阅“修罗”4049) p4049

修罗宫悉地

密教有成就阿修罗法之悉地,此法乃生于修罗宫殿之法。陀罗尼集经乌枢沙摩轨记载修此法之情形,行者修此咒法时,修罗女必以甘露供养行者,令其齿发皮肤并自脱去,更得新生,身呈金色,寿一千年,..

修罗琴

阿修罗之琴。欲听之则无弹者而随意自出声,此乃阿修罗之福德使然。大智度论卷十七以之比喻法身之菩萨,心无所分别而自然应众生之机,得于种种说法教化。[法华玄义卷六上] p4050 ..

修罗窟

指阿修罗王所住之石窟,大都在深山幽谷中。[大唐西域记卷十] p4050

修罗战

指阿修罗王与忉利天帝释之战斗。修罗有美女而无好食,诸天有好食而无美女,互相憎嫉,故常战斗。其战斗之场所,称为修罗场;作战之军,称为修罗军。[经律异相卷四十六、法苑珠林卷五](参阅“..

修罗隐藕丝孔

阿修罗王与帝释战斗,大败而走,欲遁无所,以神通力潜身,入于藕丝之孔。[杂阿含经卷十六、大智度论卷三十、法苑珠林卷五] p4050 ..

修证

指修行与证悟。盖修行与证悟原本不二,宜应相辅相成;而一切众生本即是佛,以迷执颠倒而流转生死,若藉修行与证悟之功,则众生亦可远离染污,趣向佛道。[像法决疑经](参阅“修证不二”4050)..

修证不二

修行与证果不异之谓。表示禅家证果之后尚修坐禅而无碍。即坐禅为佛行,不待证果,修证本是一如;修即证,证即修,故修亦坐禅,证亦得坐禅。 p4050 ..

修证仪

为证理而修行之仪则。即记录礼拜、忏悔、禅定、观察等修行仪规之书籍。古来有关此类之著作为数甚多,尤以唐代僧宗密之圆觉经修证仪十八卷最为闻名。此外尚有圆觉经道场略本修证仪(一卷,宋代净..

修忏要旨

全一卷。宋代知礼(960~1028)撰。本书旨在依摩诃止观及法华三昧仪,以阐明法华三昧之要领。然其所述修忏要旨非仅限于法华忏法,更及于大乘经典,以其着重于忏摩用心之要领,故修忏法时所用之..

修验道

日本宗派名。其主旨以修持咒法,证得神验为本义,故强调跋涉山林,苦修练行。役小角为开祖,其后有泰澄、法道等,均于山野中练行,以采果汲水、拾薪设食奉事佛、菩萨。修行之法不偏一宗一派而广..

倭藏

指日本江户(东京)宽永寺以活字版印行之大藏经。乃由天海僧正发愿完成者,于宽永十四年(1637)至庆安元年(1648),印行六六五函六三二三卷。文录征韩之役,活字版印刷由朝鲜传入日本,故庆长..

伦理宗教

(Nithi Dharma or Ethical Religion)印度圣雄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1869~1948)以古加拉特(Gujarat)方言所撰。甘地有感于世人渐罔顾宗教之本质,且伪善与不诚实横行,故撰本..

兼行六度品

指天台观行五品中之第四品。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就如来入灭后之弟子,说五品之功德,其中之第四品即兼行六度品;盖此品除修正观外,又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以助观心,故称..

兼但对带

天台宗五时判教中,前四时之名目。第一华严时,圆教兼别教而说,故谓“兼”。第二阿含时,但说藏教,故谓“但”。第三方等时,藏、通、别、圆四教相对而说,故谓“对”。第四般若时,圆教挟带藏..

兼利

自利而利人,是为人我兼利。此乃大乘菩萨之基本精神。[无量寿经卷上、摩诃止观卷五上] p4053

兼两用中

对于“乃至”一词的解释方法之一。如举一至一百之数,仅取一与百两端之数,而省略其中间之数。(参阅“乃至”125) p4053

冥,即幽冥、无法见闻者;反之,显,即显现、可见闻者。 凡人之肉眼所不能见的佛菩萨,于冥中常见我等,此称冥见。肉眼不能见及之诸天善神,称为冥众。佛菩萨暗地予人之种种方便,称为冥权;暗..

冥一

混然而不可区别彼此者,称为冥一。摩诃止观卷一下(大四六·九下):“以无缘智缘无相境,无相之境相无缘之智,智境冥一而言境智。” p4054 ..

冥心

冥合本有清净之佛性如来藏心。亦即冥合本有清净自性之心。禅戒篇:“十戒三聚,无别体裁,齐归三宝誓期,已归不欺,即冥本有冥心,戒心无他,亦唯是等人,唯是等人冥心,一切平等。” p4054 ..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