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定三障

据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四载,修禅定时有三种障碍,能令禅定不得开发,即:(一)沉昏闇蔽障,行者于修定时,沉昏掉举而无所别知。(二)恶念思惟障,行者于修定时,虽不沉昏,然恶念忽起,欲毁禁戒..

修定寺塔

位于河南安阳县城西北三十五公里之清凉山南麓。修定寺已毁于清末。塔建于唐代,现仅残存塔身,高九点五公尺,为方形单层,四外壁由不同类型之模制浮雕砖镶嵌而成,有青龙、白虎、真人、武士、金..

修性

依修行始能成就者,称为修;不待修行而本来具足者,称为性。性乃不变之本体,修为随缘变化之作用。按天台宗所说之二种修性,即:(一)事理相对之修性:万有之本质(理)谓之性,现象态(事)谓之..

修性不二门

天台宗之观心法门“十不二门”之第三。修治造作之功,称为修;本有不改之体,称为性。性德即众生刹那之一念,本来自尔具足。然众生偏于妄情,迷而不觉,故藉修门以显德,除去妄情,使本具性德,..

修法

又作行法、秘法、密法。在密教所修之加持祈祷等法,即奉上各种供物而修护摩,依所定规则,口唱真言,手结印契,心持念本尊,行者与本尊融成一体,以获得所期望成果之作法。根据其目的而有如下四..

修法阿阇梨

指密教修法中,作加持祈祷之阿阇梨。阿阇梨,即教授弟子,使之行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为弟子楷模之师,故又称导师。祈祷者,为加附佛力于信徒或弟子,使之蒙受佛力,故祈祷又可直称为加持,或..

修法坛

即修法所用之坛。修法时安置佛像、三昧耶形,并配备供物及供具等,称为坛。依七日作坛法设立之,此有大坛、护摩坛、小坛之别。大坛为画上作为修法本尊之主坛,护摩坛为安置火炉之坛,小坛用于灌..

修得佛性

与“性得佛性”相对。此种佛性由现世修行而成就,而非累世以来所本有者。 p4046

修得性得

又作修德性德、自性得人功得。依修习而得,称为修得;无始以来自性本有,称为性得。性习之二性、性净方便净之二种涅槃、本觉始觉、真修缘修、本有新薰等之别,皆依此义建立。于天台宗特称为修德..

修习

梵语bhāvanā,巴利语同。数数薰习之意。略称修、习。即于诸行法,反覆实践,数数薰习,以期达到成佛之目的。据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八或俱舍论卷二十七所载,佛教之修行计有:(一)长时修,长时间..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全一卷。隋代智顗述。略称坐禅法要、童蒙止观、小止观。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为初学者叙止观坐禅之要门,相传乃智者大师为其俗兄陈针所作。计分具缘、诃欲、弃盖、调和、方便、正修、善发、..

修惑

修道所断惑(梵bhāvanā-mārga-prahātavya-kle?a)之略称。与“见惑”对称。又作思惑。意指修道所断之惑。即于修道时所断贪等迷事之烦恼。据俱舍论卷二十五谓,贪、瞋、慢及无明等四烦恼对色..

修恶

天台宗用语。为相对于“性恶”之称。谓恶为众生本有之性,故称性恶;相对于此者,藉修治造作而成之恶,称为修恶。智顗之观音玄义谓,佛虽不断性恶,而通达恶,故于恶自在,不为恶所染,故佛永不..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全一卷。又称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妄尽还源观、华严还源观、还源观。唐代法藏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书系祖述杜顺之“法界观门”,题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杜书为“修大方广佛华严..

修道

梵语bhāvanā-mārga。数数修习道之意。又作有学道。三道之一。(一)于小乘中,修道乃于见道位时,起无漏智,初证四谛之真理,于此真理中更加修习,乃至断除三界八十一品之修惑。道,即游履、通..

修德寺

位于韩国忠清南道礼山郡德山面。知明法师创建于百济法王元年(599)。新罗时代元晓尝住于此。百济武王(600~641)时,惠现于此读诵法华经,相传慕道者履满户外,而于惠现示寂后遗体为虎所食殆..

修禅六妙门

全一卷。隋代智顗撰。又作六妙法门、六妙门禅法。略称六妙门。于三种止观中,属不定止观。以阐明数息、随息、止心、修观、还、净等六法,故称六妙门。(参阅“六妙门”1265) p4049 ..

修禅寺

属日本曹洞宗寺。位于静冈县田方郡修善寺町。空海之弟子杲邻所创,时为真言宗寺。后宋僧兰溪道隆住于此,改为临济宗寺。又于北条早云之外护下,隆溪禅师迁入该寺,始改为曹洞宗寺。寺内所藏宋版..

修斋

毕行斋会之谓。又会聚僧众而供斋食,称为斋会。 p4049

修罗

梵语 asura。音译阿修罗、阿须伦、阿苏罗、阿素罗、阿素洛。意译作不端正、非善戏、非天等。为六道之一,十界之一。最初为善神,后又转为恶神之名。修罗有美女而无好食,诸天有好食而无美女,互..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