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因缘

古人盟誓之时,多设香火告神,我国佛徒沿用之;故谓彼此契合为香火因缘,谓犹如结盟于宿世而逾分相爱。北齐书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

香火社

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所结之法社。白乐天(772~846)于诗文之外,又精通佛学,晚年自称香山居士,虔信净土,与洛阳佛光寺如满等人共结香火社,专志念佛。唐武宗信奉道教,而香火社却成立..

香王菩萨

香王,梵名Gandha-rāja,音译作犍陀罗阇。又作香王观音。香为周遍义,王乃自在义,即自在度化遍法界众生之义;为观音菩萨之部属。据香王菩萨陀罗尼咒经所载,其画像或大或小,身肉皆白,面貌端..

香司

禅林中,司掌知时之职称。古时于定香盘烧香,用以测知时刻;司此职者,即称香司。 p4010

香光庄严

指念佛三昧之作用。念佛能庄严行者,譬如香气之染人,故称香光庄严。首楞严经卷五(大一九·一二八上):“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

香印

又作香篆。做成篆文形状之香。古时,丛林中常烧此香以测知时间。 p4011

香衣

以香木染成之衣。又作香染、香袍裳、香服。香为梵语 gandha(乾陀,香树名)之意译。即以乾陀香树皮、树汁所染之法衣。其色赤黄,原为佛制坏色之一。于日本,除净土宗之紫绯色外,尚有青黄等各..

香育

唐代禅僧。济阴(山东荷泽)人,俗姓李。生卒年不详。初习老庄,已而寄心释典,遂出家于沧州安定寺。后至五台山,参谒神秀,洞彻心源,乃辞往郢州大佛山安禅,苦修力行,徒众盈千,声誉大彰,州..

香姓娑罗门

香姓,梵名Drona,巴利名 Dona。又作豆磨婆罗门、头那婆罗门、屯屈婆罗门、突路拏婆罗门。佛陀入灭,遗骸举行火葬后,诸国国王争夺佛陀遗骨。此时,香姓婆罗门提议分遗骨为八份,予八国建塔供养..

香房

梵语gandha-kutī,巴利语同。音译作健陀俱知。又作香室、香殿、香台、净香房、香积殿、香库院、清净香台。系指佛所住之房舍,后世则广义指安置佛像之殿堂,以及附属佛殿之僧房。据根本说一切有..

香林西来意

禅宗公案名。又作香林坐久成劳。碧岩录第十七则(大四八·一五七上):“僧问香林:‘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林云:‘坐久成劳。’”香林澄远禅师以达磨九年面壁坐禅之典故而答僧之问,“坐久成劳..

香版

又作香板。禅林中用以警策修行之木板,形如宝剑。依使用目的之不同,而有诸多名称,用以警策用功办道者,称为警策香版;用以惩诫违规者,称为清规香版;用以警醒坐禅昏沉者,称为巡香香版;于禅..

香亭

禅家安置香炉之器具。其四面以薄纱围之,前檐悬有香亭二字之扁额,中置大香炉,其形状、式样一如真亭,用之于葬仪。丛林中,尊宿之丧,于赴化坛之行列中,香亭排列于真亭之前。[禅苑清规卷七尊..

香刹

僧寺之谓。香者,以香来譬喻佛法、或佛教建筑物之功德,同于香殿、香室之香。刹者,梵语ksetra,本为柱之义,指塔上部之露盘等附属柱,其后引申为寺塔、寺院。 p4012 ..

香孩儿营

宋太祖诞生地。即应天禅院之别称。相传太祖生时,营中三日芳香四溢,洛中因称应天禅院为香孩儿营。[谈苑(孔平仲)] p4012

香染

用以浸染袈裟的颜色之一。其色黄中带赤,或称茶褐色、木兰色,为袈裟之本色。以乾陀(梵 gandha,巴同)之汁染布而得此色,乾陀系属枳壳科之香树,故称其色为香染。或亦称以此色染成之袈裟为香..

香泉寺

位于河南汲县霖落山中。傍丛依嶂,架构宏伟。山中有泉,从石隙中渗出,泉色澄碧,其味香冽,宿负盛名,于元魏时称霖落泉寺。其后北周武帝灭法,改之为游苑。至隋朝末年始复其寺观,唐又重建之,..

香为佛使

香能通达人之信心于佛,犹如佛之使者,故称为佛使。[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讣请篇、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下] p4015

香界

佛寺之称。又称香阜。古人诗中,多称佛寺为香界。孟浩然之题云门山诗:“舍舟入香界,登阁憩旃檀。”高适之登慈恩寺浮图诗:“香界泯群有,浮图岂诸相?” p4012 ..

香界寺

位于河北宛平县西北翠微山。始建于唐代,辽金时为一大名刹,元时改称平坡寺,明洪熙元年(1425)重建,改称大圆通寺。崇祯末年毁于兵灾。清康熙十七年(1678)重建,改称圣感寺。清乾隆十三年(..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