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木

(一)读经时用以击打节拍之木。又作音木。 (二)以桧或杉木削成薄片,其长约三十八公分,宽约一公分,其上书写经文,下款书写亡者之名,通常为消除罪障或追荐亡灵而用者。 p5550 ..

经木流

日本佛教用语。又作经流。于经木上写亡者之戒名、法名,放入水中流走,称为经木流。系为日本大阪四天王寺,于春秋两祭与盂兰盆会所举行之仪式。(参阅“经木”5550) p5550 ..

经王

即诸经中之王。显、密教经典中,皆有自称经王者,亦有被赞叹为经王者。如法华经卷四法师品、卷六药王菩萨本事品、金光明经卷一序品、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八嘱累品等皆有自称经王之说。罗睺罗跋陀..

经本母

巴利名 Suttanta-mātikā。锡兰大寺派巴利七论中之法集论(Dhammasavgani),于卷首所揭出之四十二门,称为经本母。系与卷首所揭之论本母同为分别观察诸法之标准。四十二门:(一)明分法、无明..

经瓦

日本佛教用语。又称瓦经。埋经之一种。即刻佛经文字于瓦面,为留传后世而埋置土中者,有令法久住之意。 p5551

经生圣者

指小乘圣者,彼等须经欲界、色界之生,方能臻至涅槃之境。此类圣者可分欲界经生、色界经生两种。(一)欲界经生,例如预流果之极七返有、一来向之家家、一来果等圣者均属之。此等圣者犹须经历欲界..

经行

梵语cavkramana,巴利语 cavkamana。意指在一定的场所中往复回旋之行走。通常在食后、疲倦时,或坐禅昏沉瞌睡时,即起而经行,为一种调剂身心之安静散步。据大比丘三千威仪经卷上所载,适于经行..

经夹

又作梵夹。刻经文于贝多罗叶,夹以厚板,以绳结之,故称为梵筴。夹,或为筴之误;筴,同策之义。 p5551

经供养

书写经典送人,或书写经毕,欲置入经藏时所行之法会。又作开题供养、书写供养、一切经供养。又经属三宝中之法宝,供养经即供养法宝。经供养法会时,须唱诵如下誓言(大九·三六上):“我等当起..

经典

即佛陀所宣说教法,经阿难等结集之,初以口传,后以文字记载,举凡文句、书籍,均称为经典。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六中):“菩萨经典,究畅要妙。”法华经卷一序品(大九·二下):“圣主..

经卷

记载经文之卷帙,称为经卷。一般指经典,或佛典。法华经卷四所谓之“经卷”系指书籍而言,为梵语 pustaka 之意译。我国至北宋时代始有折本之制作,在此之前,佛典皆为卷帙。现今仍有将卷帙插在..

经律异相

凡五十卷。宝唱撰。梁天监十五年(516)成书。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三册。本书系将散见于经、律中之希有异相集录而成,属于百科全书之一种。梁武帝初命僧旻抄录异相,后命宝唱主其事,复以僧豪、法..

经轨

指密教之经典及仪轨。密教中,师门相承,口耳相传,均须以之为依据,故称经轨。 p5553

经冢

又作经冢。将书写完成之经典置于筒中埋在地下,称为经冢。此乃为保护经典使传诸永世之意,亦为自己祈愿或为祖先亡灵祈福之作法。方法是在方形石垣中,以土覆之,使成一冢,并于内部设石室,其内..

经家

指诵出佛陀所说教法,并将之结集成经典之佛弟子。在佛陀诸弟子中,阿难与迦叶等当其大任。一般而言,经典以最初“如是我闻”等作为序分,最终以“作礼而去”等作为流通分,中间之正宗分有“佛告..

经师

(一)通晓经典或善于读诵经文、讽吟梵呗之僧。在印度,原指通晓经典之僧侣。四分律卷十三第二十九单提法条,解释教化之语中,列举赞偈、多闻、法师、持律、坐禅等五项,与此文相应之巴利律藏所列..

经马

以般若心经与马图并印于纸上,而作为祈安会或盂兰盆会的供养之用(施于鬼神)。于唐代时,即流行以纸马添加酒脯等,献与神庙,并火化之,以供鬼神之用。至宋、元以降,此风愈盛。明永乐(1403~..

经堂

保存大藏经之殿堂,即经藏。乃收藏经典之府库。(参阅“经藏”5557) p5554

经帷子

又称经衣、经帷衣、曳覆曼荼罗。为死者所穿之净衣。在衣上书写经文、陀罗尼或佛名,即连罪孽深重者,亦可以得到解脱。此一风气流行于日本,真言宗约自镰仓时代开始,于麻、木棉、纸布上书写真言..

经笥

盛经之箱,引伸为通达经典之人。释氏要览卷中(大五四·二九三上):“经笥、法将,并五印度学人,称奘法师。”大唐西域记卷十二(大五一·九四六中):“声驰万里,印度学人咸仰盛德,既曰经笥..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