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普陀山志

凡六卷。明朝周应宾撰。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普陀山原名小白华,位于浙江定海东南海中。孤山水际,风景幽殊,为我国佛教之圣地,与峨眉、五台、九华,合称四大名山。素有“海天佛国”之..

重病阁

又作重病闾。异于延寿阁,乃丛林中,收容病况较严重者之处。禅苑清规卷四延寿堂主净头条(卍续一一一·四四九上):“病僧如稍困重,报堂司抄劄,迁重病阁。” p3984 ..

重源

(1121~1206)日本净土宗僧。俗姓纪。曾于醍醐寺学密教,师事法然,入念佛门。宋乾道三年(1167)来我国,次年返日。东大寺火灾后,源赖朝捐助而重建之,以其师之推举而补任劝进之职。又于醍醐..

重障

众生修行佛道,遇重重障碍而不得开悟,若能摧此重障山,则见佛无碍。修行佛道之重障,要约有三种:(一)惑障,又作烦恼障,即一切无明烦恼之障。(二)业障,即十恶五逆之障。(三)报障,即三途八难..

重编曹洞五位显诀

凡三卷。又作曹洞五位显诀、重编曹洞五位。宋代僧慧霞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内容收录晦然和尚序、慧霞序、广辉之重集洞山偏正五位曹山拣语并序、洞山五位显诀、天童四借颂、逐位颂、宝镜三..

重缘心

忽然起心动念而缘善恶之境,称为独头心;更若相续而缘前念,则称为重缘心。小乘戒中之心戒即依此重缘心所立者。 p3985

重复衣

比丘三衣之一。为僧伽梨之异名。此衣必待割截而制,故称重复衣。或以此衣乃于郁多罗僧(上衣)之上所著之服,故称重复衣。[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十](参阅“僧伽梨”5723) p3984 ..

重显

(980~1052)宋代云门宗僧。遂宁(四川蓬溪县之西)人,俗姓李。字隐之。家世豪富,以儒业传世。幼受家学,而志存出世,乃以妙龄离俗入道,投益州普安院之仁诜出家。初习经律,兼涉世法。受戒..

当机众

指宿缘纯熟,一闻教法,即可得度者。听法之大众可分成四种类别,当机众即其中之一。[法华经文句卷二下、大明三藏法数卷十五](参阅“四众”1763) p5536 ..

当头棒喝

禅林用语。意谓警醒人之迷妄。棒喝,缘于禅家宗匠接引学人之作法。棒,始于德山;喝,来自临济。棒、喝均为接引学人转迷开悟之法。(参阅“棒喝”5054) p5537 ..

当体即空

谓不待分析坏灭一切有为法之事体而直接体达其当体本即是空。盖因缘生之法,如梦如幻,并无实性。观如此当体即空者,称为体空观。(参阅“体空观”6930) p5537 ..

当体即是

如波之当体即水,烦恼之当体即菩提,生死之当体即涅槃。为水为波,为菩提为烦恼,皆因实智与妄情所见之异。妄情之前,法界总为生死;实智之前,法界悉为涅槃。此当体即是,乃天台圆教至极之教法..

睦州掠虚汉

禅宗公案名。又作睦州掠虚、睦州掠虚头汉、睦州问僧甚处、睦州问僧。乃显示唐代睦州道明禅师(陈尊宿)门风严峻之公案。碧岩录第十则(大四八·一五○上):“睦州问僧:‘近离甚处?’僧便喝。..

睦州道明

(780~877)唐代僧。黄檗希运禅师之法嗣。又称道踪。江南人,俗姓陈。居睦州(浙江)龙兴寺,晦迹藏用。常织蒲鞋,密置于道上,鬻之以奉母。岁久,人知之,有陈蒲鞋之称。学人来叩问,则随问随..

睦州道明禅师语录

全一卷。又作陈尊宿语录。唐代僧道明(780~877)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八册古尊宿语录卷六。收录上堂对机、勘看经僧、勘讲经论座主大师等项,卷末并附小序一篇。由诸问答中,随处可见道明峻烈之..

碎身舍利

指荼毗后之遗骨;或指经荼毗后,将遗骨分置多处者。如释迦佛之舍利,为碎身舍利。另如多宝塔中之多宝佛舍利则为全身舍利。[菩萨处胎经卷三常无常品、法苑珠林卷四十](参阅“舍利”3495) p55..

禁五路印

密教修招魂作法时所结之印契。为延留临死病人之魂魄于现身,以求延命而结之印契。其结印之法,据秽迹金刚说神通大满陀罗尼法术灵要门载,屈左手无名指入于掌中而竖小指。乳味钞卷二十二谓,禁者..

禁母缘

观经六缘之一。善导之观经疏序分义中,将观无量寿经兴起之因缘分为六,禁母缘为其第二,其内叙述阿阇世王幽闭其母韦提希夫人之一段。 p5539 ..

禁戒

梵语sajvara,巴利语同。佛为防止弟子们身、口、意之过非而制定之戒律。音译作三婆逻、三跋罗。又作律仪。三藏中律藏专明禁戒者有五戒、八戒、沙弥戒、具足戒等之别。大方等大集经卷三十一护法..

禁足

指九旬安居期间,严禁安居之众僧出于道场之外,此乃释尊所制定者。盖以雨期安居时,草木、虫类繁殖最多,恐外出时误蹈之,而遭世讥。同时,安居期间系属办道修行之时节,故禁止外出。 p5539 ..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