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三世羯磨会

又称降三世会。为密教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中之第八会,位于成身会之左方。于此会中,大日如来现忿怒之相,系表大日如来以金刚不坏之智来调伏难化之众生。其两足踏大自在天、乌摩妃,以示断灭三世之..

降伏坐

又称降魔坐。乃结跏趺坐之一。凡坐皆先以右足压左股,后以左足压右股,手亦以左居上,称为降伏坐;其反之者称吉祥坐。天台、禅宗等显教诸宗多传此坐。[慧琳音义卷八](参阅“结跏趺坐”5186)..

降诞会

为庆祝佛陀之诞生所举行之法会,依惯例于每年四月八日举行。亦称佛生会、浴佛节、灌佛会。当日必装饰花亭,内安置诞生佛,以甘茶沐佛,象征佛陀诞生时自天降落之雨水甘露。[佛本行经卷一、灌洗..

革

梵语lat-ārka。又作茖葱。指山蒜,又说即薤。其叶似薤而厚,为五辛之一。佛门弟子不得食。若食之,则犯轻垢罪。梵网经卷下(大二四·一○○五中):“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革葱、慈葱、兰..

降魔

梵语 māra-tarjana,或 māra-dharsana。意即对治、降伏恶魔。恶魔乃扰乱身心,障碍善法,破坏胜事,夺取慧命者,通常分为心内之烦恼魔与心外之天魔,皆为修行佛道之障碍,修行者可赖禅定或智..

降魔印

即降伏恶魔之印相。结此印时,右手垂于膝上,左手捉袈裟之衣角。另据密教欢喜母爱子成就法所载,其印相异于上举,系二手内缚,二小指相钩,二无名指各入左右之虎口,二中指竖合,二食指各捻二中..

面目裂开

禅林用语。面目,指自己本来之心性。谓从自己本来之心性获得解放,亦即断除见惑而得法眼净。 p3988

面门

梵语 mukha。有三释:(一)指口,(二)指面之正容,(三)指鼻下与口上之间。北本涅槃经卷一(大一二·三六五下):“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华严经探玄记卷三(大三五·一五一中):“面门者,诸德有..

面前一丝

禅林用语。指眼前之一景一物。碧岩录第九十则(大四八·二一四下)“声前一句,千圣不传;面前一丝,长时无间。” p3988

面授口诀

略称面授。谓当面口授法要。特指师资(徒)相对时,师者口授法义上之要旨。 p3988

面授相承

又作面授嗣法、面授正传。谓师家与弟子面对契合,从而行佛法相承之仪。于禅宗,特为强调自释尊以来,师资(徒)之传受佛法,如一器之水,经过面授相承,更传于一器。 p3988 ..

面壁九年

指菩提达磨面壁九年之故事。又作达磨面壁九年、九年面壁。据祖庭事苑卷三载,达磨寓止嵩山少林寺时,面壁凝坐,终日默然,如是九年,人称之壁观婆罗门。然历代法宝记则载其居嵩山唯有六年;九年..

面墙担板

禅林用语。面墙而坐者,眼目局于一方;担板而行者,只见前方,不能见背后。于丛林中,引申为因无知而堕于偏见。从容录第七十一则(大四八·二七二上):“埋没自己也,饮气吞声;带累先宗也,面..

飞鸟之迹

禅林用语。鸟飞于空,了无痕迹,故以此语比喻物体无有实体性之真理。 p3997

韦伯

(Weber, Albrecht Friedrich; 1825~1901)德国印度学、语言学学者。一八五六至一九○一年间任柏林大学教授。致力于吠陀学之振兴,且确立梵文文学、语言学、文献学等方法论。曾动员其优秀门生..

韦陀论师

韦陀,梵名 Veda。又作皮陀、毗陀、吠陀,意译作智论、明论。印度古代二十种外道之一。据外道小乘涅槃论所载,此一外道主张一切万物均为梵天所造,而梵天则自毗湿笯(梵Visnu)之脐中所生出;并..

韦提希夫人

韦提希,梵名 Vaidehī,巴利名 Vedehī。又作鞞陀提夫人、毗提希夫人、吠提哂夫人。意译为思胜夫人、胜妙身夫人、胜身夫人。中印度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之夫人,阿阇世王之生母。依观无量寿经所..

韦斯特格

(Westergard, Niels Ludwig; 1815~1878)丹麦之东方学学者。曾游学于伦敦、巴黎,后至印度、伊朗等地旅游,且携回大量古文书与考古学资料。一八四五年任哥本哈根大学教授。精研阿凡士塔注(Ze..

韦驮天

韦驮,梵名Skanda,巴利名Khanda。又作塞建陀天、私建陀天、建陀天、违驮天。或称韦将军、韦天将军。本为婆罗门教之神,又称迦絺吉夜(梵 Kārttikeya,意译六面子)、鸠摩罗(梵 Kumāra,巴同..

韦驮天上堂

禅林用语。丛林中,特指于库院里,典座等为大众之说法。 p3990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