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之歌

梵名Gītagovinda。印度之宫廷诗人贾雅狄瓦(梵Jayadeva)著于十二世纪中叶之抒情诗集。内分十三章,取材于印度教神话,叙述牧童与牧女之恋爱故事。作者贾雅狄瓦为一位热情的毗湿奴神崇拜者,故..

牧溪

宋末元初之画僧。四川人,生卒年不详。依径山无准师范出家,法名法常。于宋末理宗、度宗时(1225~1270),在杭州西湖长庆寺为杂役僧。性情英豪,嗜饮酒,醉则寝,觉则朗吟。擅长画佛像、人物、..

物外

(一)谓超越世间事物,而达于绝对之境界。楞伽师资记大通神秀章(大五一·一二九○中):“禅师亦远俗尘,神游物外,契无相之妙理,化有结之迷途。”[景德传灯录卷八] (二)(813~885)唐代天..

物忌

指祭祀佛神前所做之预备行为,如洁净身心、谨慎饮食、不近诸秽等。然一般多流于迷信之作法。 p3451

物我

指我与物,亦即人、法,人、境。物,即客观之境;我,即主观之人。宋朝延寿冲玄(904~975)之注心赋卷三:“夫大乘法体,为一为多?(中略)若是多法,即非一体,非一体故,物我各别。”另“物..

物怪

肉体死亡后,灵魂从肉体分离,而继续存在,能予人灾害、疾病与恐怖;此多由人类之想像所建立之物怪。若行加持祈祷,则能除物怪之作祟。 p3451 ..

物相

日本佛教用语。又作盛相、盛糟。即分配定量米饭之器具,或指盛装佛饭之器具。[雍州府志卷六、下学集卷下] p3451

物质

即佛教所称之色。色(梵rūpa),有变坏及质碍(占有一定之空间,与他者不相容)二义。广义之色,乃物质所有存在之总称,即指物质之属性、作用、能力等,相当于五蕴中之色蕴、五位中之色法。经..

狗子佛性

禅宗公案名。又作赵州狗子、赵州佛性、赵州有无、赵州无字。“狗子有无佛性?”自古为禅宗破除执著于有、无之公案。此系始自赵州从谂禅师,古来即为禅徒难以参破之问答,古德于此多下过惨澹之工..

狗戒

为戒禁取见之一。古代印度外道中有见狗死后,生于天上者,遂认为持狗戒为生天之因,而学狗卧于户外、食人之粪等,称为狗戒外道。俱舍论称,印度除狗戒外道之外,尚有认为受持牛戒、鹿戒等,便得..

狗法

末世之比丘相互诽谤,彼此猜疑嫉妒,沉溺于物欲之中而不能自拔,故以狗譬喻之;而比丘行此法,谓之行狗法。大宝积经卷八十八(大一一·五○四上):“佛告弥勒:‘当来末世后五百岁亦复如是。自..

盂兰盆

梵名Ullambana 之音译。为汉语系佛教地区,根据盂兰盆经而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超度历代宗亲之仪式。又作乌蓝婆拏。意译作倒悬。又称盂兰盆会、盆会。乃梵语avalambana(倒悬)之转讹语,比..

盂兰盆经

梵名Ullambana-sūtra。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又称盂兰经。属方等部经典。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内容记述佛陀之大弟子目连,因不忍其母堕饿鬼道受倒悬之苦,乃问法于佛,佛示之于七月十五日众僧..

盂兰盆赋

唐代杨炯撰。描述则天武后于如意元年(792)将盂兰盆分送佛寺之情形。内容共八六七字。首段叙述当日天气、场所,及自宫中引送盂兰盆之壮丽景象。第二段描绘南门之前整列的近卫兵,及“三公”以..

盲人说乳

谓盲人妄以一己之印象,表达对乳色之认识;比喻外道固守偏执,永远无法理解佛法真谛。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四载,诸外道痴迷如小儿,又无慧方便,以致难以了达常与无常、我与无我、实与非实、有与..

盲冥

谓盲昧闇冥,为无明烦恼所覆蔽,则无见理之明,如盲者之无法见物。大智度论卷四十(大二五·三五五上):“舍利弗说:‘我师不出者,我等永为盲冥。’”法华经卷一偈(大九·九中):“以贪爱自..

盲龟浮木

指盲龟遇浮木甚难,比喻得人身、值佛闻法之不易。杂阿含经卷十五(大二·一○八下):“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龟寿无量劫,百年一出其头,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

直入

天台宗以直接进入悟境,称为直入;亦转指圆教之行人。摩诃止观卷一上(大四六·二上):“云何圆行?一向专求无上菩提,即边而中,不余趣向,三谛圆修,不为无边所寂、有边所动。不动不寂,直入..

直末寺

日本佛教用语。一般将同一法系之寺院分为本山、直末、末派,以规定其隶属关系。直末寺即直接隶属于本山之末寺,介于本山与末派之间。 p3458 ..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所谓直指人心,即无须向外界寻求,而直观自心、自性;所谓见性成佛,即无须分析思虑,而透彻觉知自身具有之佛性,即达佛之境界。此语与“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皆为禅宗表彻悟境界之用语,其他诸..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