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羯磨

巴利语vagga-kamma。又称别羯摩、别众羯摩、别众。于同一结界内,僧团中有少数僧侣为因应环境,而脱离大众另行“作法”,称为别羯磨。“十事”之合法与否,为原始教团分裂之主因,别羯磨即属十..

别请

指在家人于僧众之中,特别指定某僧接受供养。又由僧众中别请四人以上,称为别请众食。接受在家人之施食请待,必须以僧之腊次次第赴请(对别请而言,此称僧次请)始为正规,故受别请乃戒律上所禁..

别坛曼荼罗

即指密教诸尊各别之坛,乃相对于金刚界、胎藏界两部之都会坛。其图式系以一门之尊为中台,而以自部之眷属分列第二重、第三重。[大日经秘密漫荼罗品、大日经疏卷十六] p2807 ..

别选所求

释迦佛为韦提希夫人现出诸佛之种种净土,韦提希夫人于其中特选阿弥陀佛之极乐世界,而愿往生其净土。[观无量寿经] p2807

别愿

佛、菩萨由各自之意乐所立之誓愿,称为别愿。如阿弥陀佛有异于他佛之四十八愿,药师佛亦有十二愿。对此,四弘誓愿乃诸佛、菩萨共通之誓愿,称为总愿。(参阅“本愿”1976、“誓”5928) p2807 ..

区别比较彼与此而使其明了。至于使有差别者去其差别观,则称为开。故佛经注疏中有科判、判教等名词。 p2793

判凭式

凭,指公家所发之凭证。即经由官府之凭验,而发给僧侣之资格证明书。例如度牒,即由官方颁发给已出家得度僧侣之证明书;又如免丁由(又作免丁抄),即由官方颁发给已缴纳免丁钱而准予免除兵役者..

判释

判断经论之旨趣,解释其义理。判,剖判之义,谓剖判佛陀教化始终之大纲。释,解释之义,谓解释一代圣教之逗机益物。天台宗裁断如来一代所说教义之大小深浅,称为教相判释,即以佛陀一代所说圣教..

利他一心

指藉由他力而往生净土之一念信心。利他,即他力之意,此指阿弥陀佛之本愿力。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大二六·二三○下):“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又若自法华经..

利他行

为四摄法之一。即嘉惠他人之行。对行自利之声闻、缘觉二乘而言,菩萨乘最主要之特色即在度化多人之利他行。(参阅“四摄法”1853、“菩萨乘”5220) p2808 ..

利生

指佛、菩萨之济度利益众生。又作利物(以一切众生为物)。乃利益众生之略称。俱舍论实义疏卷一(大二九·三二五中):“佛修福智趣菩提,本为利生非为自。”佛八相成道,系为深广利物而作自利利..

利生方便

利,为利益之意;生,为众生之略称。利益众生之种种方便善巧,称为利生方便。方便有二种,其一,说方便即般若时,即指体悟真如实相之智慧。其二,透过智慧利益众生之手段、方法,即大悲。利生方..

利行满足

(一)谓完成自利、利他之菩萨行而证佛果。因二利圆满成就,故谓满足。 (二)为天亲净土论解义分十章之一。据此章所说,五念门之因能显五果,由此遂证得菩提。盖五念门乃自利、利他之行,前四念门..

利言

唐代僧。西域龟兹国人。名地战湿罗(意译真月),字布那羡。东印度沙门法月来游时,师与之相遇,遂从法月修习内外之学,曾闻梵本大乘月灯三摩地经七千偈、历帝纪一万偈、瑜伽真言五千偈,皆能心..

利根

(一)梵语tiksa-indriya。利,速疾之义;根,为根机、根性、根器,有能生之义。指受教修道之素质,速疾而生妙解,称为利根。利根之人能敏锐理解佛法,并进而达到解脱。据大毗婆沙论载,利根者不..

利涉

唐代僧。西域人。生于婆罗门家,幼即聪敏,为宗党所推崇。后结侣东游,至金梭岭遇玄奘三藏,乃随其出家,以精研群经众论为志,遂成为玄奘门下之高足,甚受中宗钦重,卿相百官亦求与之交游。开元..

利普

梵名Rbhu。印度婆罗门教崇拜的三个神祇之总称。火神为其兄弟,雷神乃其挚友。此三神之所以成神,系因彼等灵巧无比之手艺。彼等曾为双马童制造不用马拉之三轮车,通行无阻;为因陀罗制造两匹马;..

利乐

指利益与安乐。按利与乐为一体之异名,或谓后世之益为利,现世之益为乐。[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上、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 p2810 ..

利养缚

名闻利养,易生贪染,染着既生,难得自在,故称为缚。[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四之二] p2810

利踪

(800~880)唐代僧。南泉普愿之法嗣。澶州(位于河北)人,俗姓周。二十岁受具足戒,开成二年(837)至衢州(浙江衢县)子湖山开创定业院,亦名子湖岩,世称子湖利踪。咸通二年(861)敕额“安..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