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

佛之言说。与佛说、金口等同义。依北本涅槃经卷三十五载,佛之所说有随自意语、随他意语、随自他意语之三语。佛语法门经以无身无身行、无口无口行、无意无意行、非行非非行、非谤非不谤、不生不..

佛语法门经

全一卷。北魏菩提流支译。又作佛语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系佛陀对龙威德上王菩萨宣说“佛语”之义,谓“非语”即“佛语”。因真理无法以言语解释,若予肯定、否定,或予相对之言词,如身..

佛说

佛以金口自宣说法。为显金口之法,以别于三乘、天、人之说,诸经卷首多置此二字,藉以证明佛所说法乃真实之教。又菩萨之法,若受佛之印可,亦视同佛说。[大智度论卷二、金刚般若疏卷一] p2746..

佛说禅门经

全一卷。唐代所作伪经之一。记载佛陀入涅槃之际,应弃诸盖菩萨之所问,而教示修观秘要,以解脱生死苦缚。智升开元录卷十八伪妄真条下,录有“禅门经一卷五纸”。大珠慧海之顿悟要门亦引用其文。..

佛说铁城泥犁经

全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一册。记佛陀说生、老、病、死、王法、牢狱等五天使及地狱之苦状。本经相当于中阿含六十四经天使经、巴利中部一三○经等。又相似之经典,有阎罗王五天使..

佛影窟

梵名Buddha-chāyā-guhā。又作瞿波罗窟。位于北印度那揭罗曷国,阿那斯山岩之南。系古印度著名圣地。据观佛三昧经卷七载,佛陀尝于此石窟度化龙王眷属,因龙王至诚劝请留止于此,佛陀遂于窟中..

佛德

梵语buddha-guna。佛身所具之圆满功德。其圆德有三:(一)因圆德,包括无余修、长时修、无间修、尊重修四种。(二)果圆德,有智圆、断圆、威势圆、色身圆四德。(三)恩圆德,即能令众生永离三恶趣..

佛慧

(一)梵语tathāgata-jāna-dar?ana。即佛之智慧。乃最高无上之圣智,指诸佛所证之平等大慧。又作佛智、佛知见、佛智慧。如来出现于世,即为说此佛慧。法华经卷一(大九·八上):“众苦所恼乱,..

佛缘

谓来世成佛之因缘。又作佛因。如以信佛之因缘,愿往生净土者,必乘佛之愿力往生。故后世常有“入佛道之因缘”、“结佛缘”等语。[往生论注卷上] p2749 ..

佛器

佛事所用之器具。一般多指盛供佛饭之器具,其形如菌类,多以青铜等金属类制之,罕有陶器,外部雕以莲花或蔓草花纹。 p2749

佛坛

安置佛像之坛。指佛堂内为供奉佛像所筑之高基坛而言。 依其材料而有石坛、土坛、木坛等;依其形状则有方坛、八角坛、圆坛等。印度原有将本尊安置于佛堂正面石坛上之风气。中世以后,佛堂内则多..

佛学

即佛法之学。自其探讨方向而言,通常侧重于思想体系、源流、发展之阐述等;自其内容范围而言,除佛陀所宣说之教法外,亦包括其以后之弟子、后世宗师、历代学者,以佛陀之教法为依据,加以解说、..

佛树牙

为密教所说初地净菩提心之修行位。又称佛树王牙。牙,即芽。盖众生皆有佛性,故未经修行之前即有菩提心,是为本有之菩提心,可视为“种子”;与之相对者,经由修行之功而渐萌之菩提心,则为修生..

佛缚法缚

与“佛见法见”同义。指为佛见与法见所束缚而无法解脱。即对佛之教诲执着不舍,未能解脱之意。盖佛、法原为最高最尊之真理,然若心起执着,粘缚滞碍于其中,则亦必妨碍修行,犹如恶魔现前系缚人..

佛钱

寺院中,属佛、属法、属僧之物,不得随意互用,如佛钱乃专供修缮佛像等所用之钱。 p2756

佛头着粪

禅林用语。于佛头上附着粪便,转指本质善,而附着不善者。此一用语系出自景德传灯录卷七如会禅师(744~823)章所载,一日,相国崔公前往湖南东寺,见鸟雀于佛头上拉屎,乃问如会(大五一·二五..

佛藏经

凡三卷。鸠摩罗什(344~413)译于姚秦弘始七年(405)。又称奉入龙华经、选择诸法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属于大乘律之经典。内分十品:诸法实相品、念佛品、念法品、念僧品、净戒品、净法品..

佛迹

又作佛迹、佛迹。指释尊之遗迹。即释尊诞生至入灭期间,遗留足迹之场所。据传,释尊入灭前有四个圣地,即:(一)佛诞生地,指蓝毗尼园(梵 Lumbinī)。(二)佛成道地,指伽耶城(梵 Buddhagayā..

佛腊日

指阴历七月十五夏安居圆满日。腊者,岁末之义。佛家以一夏九旬安居之终为岁末,故七月十五日称佛腊日。[大宋僧史略卷下] p2757

佛觉三昧

即由佛之加被而成为如佛觉力之三昧。三昧,为“禅定”之异称。据法华文句卷一上载,阿难曾得此三昧。 p2757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