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泰普灯录

凡三十卷,另有目录三卷。宋代僧雷庵正受编,宁宗嘉泰四年(1204)编成,进于宁宗,奉敕入藏。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七册。系正受费时十七年,继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之后,辑录诸..

嘉祥寺

位于浙江会稽。系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376~396),郡守琅玡王荟因仰慕竺道壹之风范而建立之寺宇,并请其居之。竺道壹博通内外经典,且律行清严,四方僧尼咸来依附,时人号称“九州都维那”。梁..

嘉会坛曼荼罗

嘉,欢喜之义;会,来集之义。嘉会坛曼荼罗,即密教诸尊集会示现各自之本誓,而彼此不相涉入之曼荼罗。此曼荼罗用于受明、传法等灌顶之时。为大日经所言胎藏曼荼罗四种之一。大日经卷一具缘品载..

图像

日本佛教用语。指绘佛菩萨形像之图。又称描本图像。通常为白描线条,较重要者,则书写记录帖而秘藏之。图像集之内容为各种曼荼罗图、别尊图、坛、供养具、祖师像等。于密教,事相之传承极其复杂..

图像钞

凡十卷。日本真言宗僧惠什撰。又称尊容钞、惠什钞、十卷抄。本书类聚诸尊之梵号、密号、种子、三形、道场观、印契及真言,且绘出诸尊之形像与曼荼罗,并述密供之次第。依今京都鸣泷常乐院所藏之..

图腾崇拜

为最早的宗教形式之一。图腾,为印第安语 totem 之音译,含亲属、标记之意。图腾崇拜现象首先发现于北美印第安人中,后在许多原始部族中皆发现类似现象。多数原始之氏族相信,各氏族分别源出于..

犍稚

梵语ghantā,巴利语同。又作揵迟、揵槌、揵抵。为寺院中敲打用之报时器具。据五分律卷十八与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下所载,或于布萨,或于诵经,或于集会众僧饭食等诸时皆可敲鸣犍椎,一如今世寺院..

尘妄

不净谓尘,不实谓妄。尘妄则指一切生死之境界。明神宗续入藏经序:“使人破尘妄之迷,以印妙圆之体。” p5763

尘沙

(一)比喻数目之多。 (二)尘沙惑之略称。为天台宗所立三惑之一。天台宗以见思惑、无明惑与尘沙惑并称为三惑,其中之尘沙惑系指能障碍俗谛之事智,而令菩萨之化道不得自在之“不染污无知”。此惑..

尘那罗

为梵语dīnāra 之音译。又作陈那罗、陀那罗。意译为金钱。据近代学者研究,其梵语dīnāra ,原指罗马时代(二世纪顷)之金银货币 denarius。近代学者曾研究此字之字源,并藉以推定经典之成立..

尘表

表,外之意。尘表,谓俗尘之外,即指佛道。 p5763

尘刹

刹,梵语ksetra,为国土之意。尘刹,谓多如微尘数之无量世界。[往生要集卷上末] p5763

尘垢

为烦恼之通称。尘埃能附著于他物,并染污之;而烦恼能垢染心,故经中常以尘垢比喻烦恼。注维摩经佛国品(大三八·三三八中):“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又,注云(大三八·三三八下):“肇曰:..

尘洲

指多如尘数之无量世界。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大四四·九一中):“应物机于双树,至教浃于尘洲。” p5763

尘欲

指对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贪欲。中阿含经卷三十三(大一·六三四下):“即彼座上去,雄猛舍尘欲。”[大净法门经] p5763 ..

尘异

为唐代同安常察禅师所撰十首偈颂“十玄谈”之一。其中之第四首“尘异”,系阐释人人本具之佛心印虽入尘俗之中,仍一无挂碍,坦然平等。以佛心印异于世间尘埃,故称尘异。(参阅“十玄谈”417) ..

尘累

指烦恼恶业。因烦恼恶业能染污、系缚心,故称尘累。[楞严经卷一] p5764

尘劳

为烦恼之异称。因烦恼能染污心,犹如尘垢之使身心劳惫。[中阿含卷十九迦絺那经、圆觉经疏钞卷一] p5764

尘乡

尘,指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乡,乡里。六尘之乡里,乃指生死海。[秘藏宝钥卷上] p5764

尘道世界

道,与五道、六道之道同义;尘道,一般指秽土而言。依华严宗之意,尘为微尘,即十方虚空界一一微尘中皆有世界,称为尘道世界。又作毛道,即一毛端处,有刹有佛。又尘道世界,于密教亦称加持世界..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