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流

梵语 ogha,巴利语同。又作瀑流。(一)为烦恼之别名。旧译暴河。大水暴涨之时,可漂流人畜、房屋等;烦恼亦然,可漂失吾人之善德善品,故称为暴流。诸经中以暴流喻烦恼时,通常分为欲暴流、有暴..

椁示双趺

释尊于拘尸那揭罗城外之娑罗林入灭后七日,迦叶方至,悲念而右绕释尊金棺,一心敬慕,赞叹佛德。时,千辐轮相(三十二相之一)之佛足示现金棺外。后世遂以椁示双趺表佛身出现棺外之意。[祖庭事..

标月指

标,表之意。指示月之指,称为标月指。佛教将“真如”比喻为“月”,故对不知真如(月)者,以诸种法来说明(指)真如(月)实相。标月指,即指佛所说之诸法,亦即八万四千法门、五千余卷之经文..

标帜

又作幖帜。谓彰表之义。系藉世间具体之名字、符号、器具等,彰表出蕴含其内、密而不显的微妙深意。于密教中,诸尊常以身印、器具等标示其内证本誓之德,例如以印契、三昧耶形等表示诸尊之本誓,..

楼至佛

楼至,梵名 Rudita 或 Rucika。为贤劫千佛中之最后成佛者。又作卢遮佛、卢至佛、鲁支佛、楼由佛。意译爱乐佛、啼哭佛。依据慧琳音义卷十八载,此佛即执金刚神(金刚力士),然此说乃后世之误传..

楼炭经

凡六卷。全名大楼炭经。西晋法立、法炬共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叙述世界之成坏情形。与长阿含之世记经同本。隋代阇那崛多译之为“起世经”,隋代梵摩笈多译之为“起世因本经”。 p6095 ..

楼阁

梵语 kūtāgāra,巴利语同。为具有重层之建筑物。或作为藏书、绘像、登眺游览景物之用。经典中常有此语,例如长阿含经卷二十(大一·一三一上):“城有四门,门有栏楯,七重城上,皆有楼阁台..

(一)梵语 sukha,巴利语同。为“苦”之对称。即身心适悦之感觉。三受之一,又作乐受;亦为五受根之一,二十二根之一,故又作乐根。若由身、心上区分之,于身之适悦感受称为乐受;于心则称喜受。..

乐天

梵语 apsara。为天界之有情。经典记载,彼等凌空飞行,奏伎乐,散天花,故称乐天,又称飞天。彼常在乐境界,然亦有五衰之苦。又密教胎藏界外院西边亦有乐天,为风天之眷属,其梵名为Vādyadevat..

乐生天

指色界四禅(四静虑)中之初禅、二禅、三禅等三天。俱舍论卷十一载,于三静虑(共九处)中,受三种乐(离生喜乐、定生喜乐、离喜妙乐)。即:(一)于初静虑三处(梵众、梵辅、大梵),离欲界之恶..

乐邦文类

凡五卷。南宋宗晓(1151~1214)编。庆元六年(1200)完成。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乐邦乃安乐国,即极乐净土之意。本书内容乃编集有关净土宗诸经论之要文,以及诸师之著述、诗偈、传记等,分为..

乐受

梵语sukha-vedanā,巴利语同。受,为领纳对境而觉苦乐之精神作用。乐受,即领受顺情之境,而觉身心适悦之精神作用。乃三受之一,五受之一。在三受中,谓于身、心有适悦感受。在五受中,于身之..

乐果

(一)涅槃之妙体,离一切生灭,谓之乐;此妙乐为菩提所得之果,故称乐果。观经玄义分(大三七·二四六上):“开示长劫之苦因,悟入永生之乐果。” (二)(1884~1979)东北营口人,俗姓陆。法号..

乐欲

愿求欲望。又作欲乐。其义有二:(一)指闻法修行方面之乐欲,即于一切智及诸法藏,生志求不怠、欲乐无厌之心。法华经卷一序品(大九·四上):“尔时,会中有二十亿菩萨,乐欲听法。”(二)指凡夫..

乐说无碍辩

梵语pratibhāna-pratisajvid。为四无碍辩之一。系随一切众生所乐闻而说法无碍之辩才。又作辩无碍解、辩无碍智、乐说无碍智。就心而言,称为乐说无碍智;就口而言,称为乐说无碍辩。“乐说”有..

欧阳修

(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吉州庐陵(江西吉安)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历任地方刺史。四十八岁时受召为翰林学..

叹佛

又作叹佛、白佛。禅门疏文及回向之首,以联句或四句偈等赞叹佛德,称为叹佛。又赞叹佛德时所唱之偈文,称为叹佛偈。[无量寿经卷上] p6102 ..

叹真

又作叹真、白真。意即赞叹祖师之真容。后转称祖师忌回向文之首语为叹真。[敕修百丈清规卷二] p6102

叹德

又作叹德。指赞叹佛、菩萨、祖师、佛弟子等之功德。若记录成讽诵之文,则称叹德文。经典之首,常载有赞叹佛、菩萨、声闻(佛弟子)等功德之文。 p6103 ..

叹德师

又作叹德师。密教行灌顶之时,诵赞新阿阇梨(传法灌顶)及大阿阇梨(结缘灌顶)之德者,称为叹德师。此为最荣誉之职。 p6103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