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木据位

禅林用语。原指安坐于曲木(僧家所用之椅子)禅床上;后转为临住持位,以指导教化大众之意。祖庭事苑卷三雪窦祖英集上(卍续一一三·三三下):“韶阳云门大师云:‘诸方老秃奴,曲木禅床上坐,..

曲法门

指似是而非,令人迷惑之法门。或指不正之教法,不切实际之法门。 p2426

曲录

为僧家所用之椅子、坐床。又作曲录木、曲录、曲禄、曲[录*页]、曲木。盖我国古代席地而坐,未尝有椅,至汉末两晋期间,随胡人与中原之关系密切而传入,时称胡床。一般多为木制,有四脚,每两脚..

梵语 bhava,巴利语同。即存在、生存之义。于佛教典籍或各家主张中,“有”之使用范围极广,其意义与分类亦有多种不同之说法。据大毗婆沙论卷六十所举,“有”之义有多种,然主要指有情众生之异..

有上士

指等觉菩萨。为“无上士”之对称。有上,谓于等觉位之上尚有佛果位之意。大乘菩萨修行阶位中,等觉、妙觉为最后之两阶位;等觉位之菩萨仍有少许烦恼残余,即仍有惑未断;故对无所断之无上士(即..

有分无满人

指菩萨修行阶位中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五十位之人。因住此位者始觉智尚未圆满,仅得分觉而非满觉,故称为有分无满人。[释摩诃衍论卷四] p2428 ..

有分禅

有分,巴利语bhavavgajjhāna。即无意识状态下之禅定。与“无心定”同义。色界之无想定与无色界之灭尽定均属之。(参阅“无心三昧”5075) p2428 ..

有分识

为上座部所立九心轮之一。有,意即有情众生之迷妄生存,即指涵盖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众生之所有迷妄生存,或转而直接指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界;分,为因之义。有分识,即指成为三界生死的..

有心位

指心识起作用之时。为“无心位”之对称。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三所举,无心睡眠位、无心闷绝位、无想定位、无想生位、灭尽定位与无余涅槃界位等六位除外,余皆为有心位。此外,唯识宗认为八识俱起,..

有手

(一)梵语 hastin。为象之别名。据隋代吉藏之百论疏卷上之下载,象有七肢,以手为殊胜故,遂取名为“有手”。同书并以象及“有手”做譬喻,以分析、论证空理,欲使外道体悟本性为空,而不起有所..

有支习气

为三种习气之一。有,指三有;支,为因之义。即三有之因的薰习气分,能成为招感三界异熟果法之业种。与“业种子”、“异熟习气”等同义。可分为招感人天之善果者与招感三恶趣之恶果者二种。成唯..

有主物

指有一定所有者之财物。为“无主物”之对称。若为有主物而擅取之,则形成偷,犯盗罪。有主物分为二类:(一)三宝物,即:(1)佛物,指佛像、舍利、佛之衣钵、佛堂之帐座、佛身上之彩绘、七宝幡盖..

有功用

梵语sābhoga。指假借身、口、意之动作,而修习无相观。亦即不能任运修习无相观,尚须藉方便加行者。若不假借身、口、意三者而修行,于自然而然之状态下,任运自如者,则称为无功用(梵an-ābho..

有句

于诸经论中,常采用肯定、否定、复肯定、复否定等四句来分类诸法之形式,或解释各种义理,称为“四句分别”;而于各种形式之四句分别中,若以“有”、“无”概念为分别之标准者,则称“有无四句..

有名无实谛

谓世间之法唯有假名而无实体,然凡夫因痴迷而视其为实有,故依照世间一般之见解,于世法上设立假名,此称为有名无实谛。又作世间世俗谛。盖佛教主张因缘法,而反对世间有常恒不变之实体存在,故..

有因论

即主张有实因而生实果之说,为一种偏见之论说。佛教以“无生”之本义,破此有因论。如楞伽经卷四(大一六·五○七下):“梦幻及垂发,野马乾闼婆;世间种种事,无因而相现。折伏有因论,申畅无..

有有力不待缘

为华严宗所立“因六义”之一。系依准唯识宗“种子六义”中之“性决定义”而立。即诸法缘起之“因”,具有引生果之全部力用,而不须借他缘之助力以引生果,称为有有力不待缘。以如来藏而论:有,..

有有力待缘

为华严宗所立“因六义”之一。系依准唯识宗“种子六义”中之“引自果义”而立。即诸法缘起之“因”,虽具有生果之力用,然尚须借他缘之助力以引生果,称为有有力待缘。盖诸法具有空、有二义,真..

有色天

指色界之诸天;以有清净微细之色法,故称有色天。对此而言,无色界之诸天,称为无色天。 p2431

有行相

为心、心所之异称。以心王、心所皆具有行相,故称有行相。行相,谓心、心所法向于色境或声境等,则色、声之影像浮现于自体上,并加以分别之。俱舍论卷四(大二九·二一下):“或名有行相,即于..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