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公四轮

指东晋竺道生所立“四轮”之说。轮有摧灭之义,能摧灭众生惑业而超出三界。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六所举,四轮为:(一)善净法轮,谓修五戒十善之法,摧灭四恶趣业,而得天人果报。(二)方便法轮,..

生天

生于天界之意。生天之思想,非佛教所独有,原系古印度普遍之信仰,后为佛教所沿用。于印度哲学诸派中,“弥曼差派”以为行祭祀后可得一种新的能力;此能力若属于善,则由其力量能于未来世生天(..

生天因

指生于天界之因业。释氏要览卷中引业报差别经(大五四·二九一上):“具修增上十善,得生欲界散地天;若修有漏十善,以定相应,生色界天;若离色修,远离身、口,以定相应,生无色界。”又引正..

生支

(一)指十二缘起之一。(参阅“十二因缘”337、“生”2056)(二)梵语 livga或 avga-jata。音译作鸯伽社哆。意谓男根。有部百一羯磨卷六(大二四·四八一下):“生支(梵云鸯伽社哆,译作生支,..

生日大会

指佛陀之诞生会。有部目得迦卷五(大二四·四三五上):“长者白佛:‘菩萨生时是何月日?’佛告长者:‘薛舍佉月日月圆时,是我生日。’‘我今欲作生日大会。’佛言:‘应作。’”(参阅“吠舍..

生主

梵名 Prajāpati。音译钵罗阇钵底。印度神话中对创造神之称谓。又作造物主。有各种说法:吠陀中指因陀罗(梵Indra)、沙维德利(梵 Savitr)、苏摩(梵Soma)、金胎(梵 Hiranya-garbha)等神。..

生生

指生死、死生,即流转轮回之无穷无极。楞严经卷三(大一九·一一七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2058

生生世世

指无穷生死之世。又作世世生生。即重覆生死,历经无数之生涯。意谓众生生而死, 死而生,流转轮回不已之相。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大三·三○二中):“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或为..

生生相

指令“生相”生起之法。为法之一种。与住住、异异、灭灭等三相并为“四相”之随相或小相。与四相中之“生相”相对。四相,指生、住、异、灭,乃一切有为法所具有之四种相,又称本相、大相;相对..

生田

指生死之田地。即三界流转之地。谓众生于三界生死轮回,如禾谷之乍生乍获,辗转不息。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二(大五四·二一五上):“含生之类,衣食是先,斯为枷锁,控制生田。” p2058 ..

生因

(一)因明用语。于三支作法中属于因支。为六因之一。与“了因”对称。生,生起、启发之意。生因如种子,能生物,故称生因。譬如立论者立“声是无常”宗(命题),以“所作性故”为因(理由),证..

生因本愿

又作生因愿。指阿弥陀佛于因位时誓愿济度众生,并祈愿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净土之本愿。无量寿经卷上第十八愿(大一二·二六八上):“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

生死

梵语sajsāra,或 jāti-marana。音译作缮摩末剌諵、阇提末剌諵。又作轮回。谓依业因而于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等六道迷界中生死相续、永无穷尽之意。与“涅槃(菩提)”相对称。又..

生死肉身

为二种菩萨身之一。指三贤位(指十住、十行、十回向)之菩萨。即未证法性,仍于惑业中受三界生死轮回之菩萨。(参阅“二种菩萨身”236) p2060 ..

生死即涅槃

指生死、涅槃二者相即不二。生死,乃迷界之苦果;涅槃,乃悟界之证果。常与“烦恼即菩提”一语连用。系直指大乘佛教教义之语。惟诸教派对“即”之义所说各异。梁译摄大乘论卷下(大三一·一二九..

生死牢关

禅林用语。指生死轮回之牢关。禅关策进之衢州杰峰愚禅师示五台善讲主(大四八·一一○三中):“要明己躬大事,透脱生死牢关,先须截断一切圣凡虚妄见解。” p2060 ..

生死事大

指生死问题极为重大。即劝人尽快求得解脱。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品第一(大四八·三四八上):“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

生死岸

指轮回于生死海之此岸,而涅槃则为生死海之彼岸。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九(大二·七六一下):“梵志不明晓,犹涉生死岸。” p2061

生死泥

谓众生沉溺于生死,有如处于泥沼之境,故以泥譬喻之。俱舍论卷一(大二九·一上):“生死泥者,由彼生死,是诸众生沉溺处故,难可出故,所以譬泥。” p2061 ..

生死长夜

谓众生沉溺于生死之苦,如长暗之夜。生死如梦,于梦中未能觉知为梦,须至觉醒时,始能追忆梦中之境为虚幻;众生轮回于生死亦如梦一般,故以长夜譬喻之。成唯识论卷七(大三一·三九下):“未得..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