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本

即应化身之根本。在天台宗,藏、通、别、圆等化法四教中之别、圆二教即以中道为应本。[天台四教仪集注卷下](参阅“中道应本”1033) p6431 ..

应用无边

与“应化无方”之义同。谓佛菩萨为救度众生而应现化身之妙用,无碍自在,无时而不现,无处而不显,即应化之神力自在。如观世音菩萨应机示现三十三身以利益众生。 p6431 ..

应作

(一)应机而示现。与“应现”、“应化”同义。谓佛菩萨应众生之根机,而权巧方便示现种种身相威仪等。法华文句卷二下(大三四·二四上):“名月是宝吉祥月天子,大势至应作;普香是明星天子,虚..

应形

佛应众生之根机而示现教化,称为应形。义同于应身、应化等。金光明经卷二(大一六·三四四中):“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维摩经序品] p6434 ..

应身

梵语nirmāna-kāya。又称应佛、应身佛、应化身、应化法身。即佛为教化众生,应众生之根机而变化显现之身。有数种分类:(一)二身之一。为“真身”之对称。大乘义章卷十九分佛身为真身、应身二种..

应身记

“法身记”之对称。指应身佛之记莂。即将来八相成道其应身之相所示现之年数、国名、佛名等种种记莂。在天台宗所立本、迹二门中属于迹门。法华文句卷四上(大三四·四七下):“八相是应记;既得..

应身与化身同异

谓于应身与化身之同异,诸经说法不同,如同性经、金光明经于应身之外立化身,则二身差别;大乘起信论于应身之外不立化身;唯识论、法华论等在化身之外不立应身,以化身即应身。(参阅“三身”55..

应供

梵语 arhat 或 arhant,巴利语 arahat 或 arahant。音译阿罗汉、阿罗诃。为佛十号之一。又作应真、应。指断尽一切烦恼,智德圆满,应受人天供养、尊敬者。亦即应受一切人天以种种香、花、璎珞、..

应受识

十一识之一。即尘识。尘识系由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转作之识,故称应受识。[显识论](参阅“十一识”328) p6433

应和宗论

为日本佛教史上之著名法争,由我国历来性相二宗之冲突所引起。村上天皇应和三年(963)八月,于宫中开讲法华经义,奈良法相宗十师及北岭天台宗十师皆应邀研讨。争论焦点集中于一切皆能成佛或有..

应果

即阿罗汉果。阿罗汉,系梵语 arhat 之音译,意译则作应、应供,即谓断尽一切烦恼,具足应受人天供养之福德者;故称阿罗汉果为应果。[俱舍论卷二十四] p6433 ..

应法妙服

指僧众所披之袈裟。应法,谓与法相应而不悖于理。以袈裟之形、色、量三者皆相应于佛制,故称应法妙服。或以自在如法,称为应法;自然所得,称为妙服。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九上):“如佛..

应法沙弥

三沙弥之一。谓正合沙弥之位。沙弥,系受持出家十戒而尚未受具足戒之男子。凡十四岁至十九岁之男子,出家得度,依一定之仪式受持十戒,称为应法沙弥。禅苑清规卷九沙弥受戒文(卍续一一一·四六..

应客侍者

方丈六侍者之一。即代为招呼客人之侍者。禅林象器笺职位门六侍者条:“方丈有六侍者,一、巾瓶,二、应客,三、书录,四、衣钵,五、茶饭,六、干办。是皆室中亲炙,必须为法忘躯、英奇严密之子..

应病与药

谓医师针对病症施药,比喻佛菩萨等善知识应所对之根机而说法。佛陀自古被称为医者之王,若视人间种种迷惑、束缚、贪婪、瞋恚等烦恼为种种病症,则佛陀应各种病症所说之法,不啻为一剂良药。心地..

应干

(1034~1096)宋代临济宗黄龙派僧。袁州(江西宜春)萍乡人,俗姓彭。出家受具足戒后,即遍参诸方尊宿。及至照觉禅师东林常总之法席,始大悟而嗣其法。常总于元丰三年(1080)受命住持卢山东林..

应理圆实宗

略称应理宗。为法相宗(唯识宗)之别名,系依解深密经胜义谛相品所说而立。以唐代慈恩窥基为初祖,立五位百法,判有为无为之诸法,发起一切唯识之旨,为大乘之一派。此宗所诠之理乃中道之教法,..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为金刚般若经中之名句。又称无住心、非心。与般若心经中“空即是色”义同。意即不论处于何境,此心皆能无所执着,而自然生起。心若有所执着,犹如生根不动,则无法有效掌握一切。故不论于何处,..

应庵昙华禅师语录

凡十卷。又作应庵和尚语录。宋代应庵昙华撰,守诠等编,孝宗乾道二年(1166)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内容包括卷一至卷六之住妙严禅院、住天童山景德禅寺第十四会之语录,卷七至卷九之法语..

应慈

(1873~1965)安徽歙县人,俗姓余。字显亲。光绪二十四年(1898),投南京三圣庵出家。越四年,受戒于浙江天童寺,以八指头陀为戒和尚。后参禅于常州天宁寺冶开和尚座下,颇有领悟。光绪三十四..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