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秉

即心念法。三种羯磨法之一。谓比丘忏悔作法之时,若事属极微,或界中无人可作忏悔对象,亦得独发心念境,自行口诵而明了举发,则其事成办。(参阅“羯磨”6137) p6267 ..

独空

又作一空。语出大品般若经。谓诸法随缘而皆无自性,如色、心、依、正,乃至圣、凡、因、果等法,虽千差万别,然其体性毕竟皆空;此空理乃唯一无二者,故称一空或独空。依寂调音所问经卷五所说,..

独股杵

为密教真言行者所持金刚杵(梵 vajra,音译跋折啰)之一。又称独钴杵、独股、独钴、一股杵、一股跋折啰。股,又作钴、[月*古]、古,乃借音字。金刚杵,原为古代印度之武器,在密教中象征摧破烦..

独参

学人单独进入师家之室,呈上自己对公案之见解,称为独参。系临济宗提撕学人之重要方法。其法为学人应师之唤钟,一日中,或朝课,或粥罢,或药石后,入室独参。 p6267 ..

独眼龙

(一)一般指眇一目者;于禅林,则特指虽仅具一目而学德出类拔萃之人物。以龙古来即为我国传说中的四灵之一,极为尊贵。从容录第八十七则(大四八·二八三中):“向后有独眼龙,为子点破去在。”..

独菩萨教

指天台宗所判化法四教之第三别教。天台宗将佛陀一代教法判立为藏、通、别、圆四大类,称为化法四教,每一教皆依所化众生之根机而有别,其第三教称为别教,此类教法为“不共教”,亦即非属声闻、..

独影境

法相宗所立三类境之一。谓依第六意识之妄想分别,浮现实我实法之相,此相非有实体,仅为意识之见分(能照知所缘对境之主体作用)所变现之影像;如现空华、兔角之境,所现之相,多为相分(所照知..

独乐寺

位于河北蓟县西门内,距北平东方约九十公里。寺不知创自何代,有一座上下两级,东西五间,南北八架之观音阁,于辽圣宗统和二年(984)重修,为我国最早之木造结构高层楼阁式建筑。阁内矗立一尊..

独头无明

二种无明之一,五种无明之一。又称不共无明。无明,即痴之别名,指无法照了诸法事理之闇钝心。于贪、瞋、痴、慢、疑、恶见六大惑中,无明(痴)独起,不与其他五惑共起,故称独头无明;反之,与..

独头意识

法相宗所谓八识中,第六意识有明了、定中、独散、梦中意识等四种之别,其中之定中意识、独散意识、梦中意识,因不与前五识俱起,乃独起而泛缘十八界,故称独头意识。[成唯识论卷七、翻译名义集..

独觉身

华严经所说融三世间十身之一。华严宗谓圆教之菩萨以真实之智解照见法界时,所触目者,无论万有万法,皆视为佛身,简约其类别,分为十种,总称为融三世间十身,其中,观十二因缘而求涅槃者,即称..

独觉舍悲障

谓独自修行,觉悟而离生死之人,徒能自度,难以生起大悲心,兼济一切众生,则无法臻于佛果,故谓之舍悲障。 p6269

独觉菩提

又作缘觉菩提。乃三菩提之一。谓独觉之人自发菩提心,而不劝化众生发菩提心,亦不习学大乘经义,以此因缘,独得解脱,故称独觉菩提。即缘觉之尽智。[俱舍论卷二十五、瑜伽论记卷八上、止观辅行..

独觉应

观音三十二应之一。谓观音菩萨应独觉人之机类,示现独觉身而教化之,令得解脱。(参阅“三十二应”511) p6270

卢至

(一)为佛世时舍卫城中之长者。又作卢遮。世称卢至长者、卢志长者或留志长者。原为悭贪之人,虽拥财万贯,依然着弊衣,食糠菜,常为世人所笑。某日,城中有节会,人人皆严饰宅舍,饮食欢宴,卢至..

卢至长者经

全一卷。全称卢至长者因缘经。译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内容记述悭贪之卢至长者得道之因缘。[开元释教录卷三、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五] p6270 ..

卢行者

即禅宗第六祖慧能禅师。俗姓卢,初在蕲州(湖北)黄梅凭茂山五祖弘忍门下修道,称为卢行者,或卢居士。行者,谓带发之修行者。景德传灯录卷三“五祖章”(大五一·二二三上):“复问:‘衣法谁..

卢舍那经

为江南敏法师所立二教之一,与释迦经相对。华严五教章卷一列举十种对佛陀一代言教之判释,第八项即敏法师之教判,系就能说之教主而言。卢舍那经,即指华严经,乃卢舍那佛随顺法性,自在而说之教..

卢景裕

(?~542)北魏人。字仲孺,小字白头。专攻经学,撰有周易、尚书、孝经、论语、礼记等之注疏。曾遭高欢(北魏孝武帝之丞相)之军队逮捕入狱,于狱中默诵高王观世音经一千遍,受斩刑不死,遂免..

卢达斯

(Lyders, Heinrich; 1869~1943)德国之东方学、印度学学者。生于卢比克(Lybeck)。专攻以马鸣为中心之佛教文学史、印度佛教史、佛教梵语之研究,对印度文化史及文物习俗亦有很深之造诣。主要..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