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所犯者瑜伽法镜经

全一卷。唐代师利撰。略称瑜伽法镜经。今仅存敦煌本残简,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包括第一佛临涅槃为阿难说法住灭品、第二地藏菩萨叹法身观行品、第三常施菩萨所问品。其中第一品及第二品之..

示相转

与“劝相转”、“证相转”并称三转。又作示转。谓显示四圣谛之法理,即肯定四谛,说此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上根者于第一示转悟道。又三转相当于见道、修道、无学道三者。(参阅“三转十二..

示寂

为梵语nirvāna 之意译。即指涅槃。又作圆寂、归寂、入寂、寂灭、寂。示寂,一般用于佛、菩萨、高僧等之示现涅槃而言。(参阅“涅槃”4149) p2143 ..

示教利喜

为示、教、利、喜之并称。即佛陀说法教化之四种次第。又作示教赞喜、示教照喜。(一)示,即显示其义,如示人之善、不善,示事之应行、不应行,或分别生死与涅槃,三乘与六波罗蜜等义。(二)教,即..

示现

梵语prātihāya。 即显示、显现之意。于诸经典中论及示现者,例如旧华严经卷二十三、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四载,诸佛、菩萨为教化众生,而变现种种身形。如佛陀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观音菩萨..

示众

于禅林中,禅师为门弟大众等开示宗要,称为示众。又作垂语、垂示。六祖坛经定慧品(大四八·三五二下):“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诸经录中有关“示众”一词,以本经所载..

示道沙门

四种沙门之一。又作说道沙门。指说法示道于众生之沙门,如舍利弗者是。[长阿含经卷三、大毗婆沙论卷六十六](参阅“四种僧”1817) p2145 ..

禾山

位于江西永新,此山盛产嘉禾,故称禾山。又作秋山。山景奇峰累累,其最高峰称赤面峰,赤面峰下有禾山寺(又称甘露寺),古来为禅宗著名道场之一,岩头全奯之法嗣慧宗、九峰道虔之法嗣无殷(884..

禾山解打鼓

禅宗公案名。又作禾山四打鼓、解打鼓、禾山打鼓。即唐末五代禾山无殷禅师(884~960)对于学人之参问,四次均答以“解打鼓”,开示真正之解脱唯在于领会此一包含所有事实而始终同一之“解打鼓”..

穴等心

藏语phug-lta-buhi sems。为大日经卷一住心品所揭出凡夫六十种分别妄心中之第五十八。即先决定后,又改变初衷之心。(参阅“六十心”1242) p2146 ..

因明用语。于因明论式中,凡自家有所主张,皆称为立。此为双方对论之先决条件。盖若别无主张,则无论议之必要。提出主张时,如果立得住、站得稳而理论圆满之主张,不仅证明确切,且于实质与形式..

立山

位于日本越中国中新川郡。古称多知山。与富士、白山共为日本三大山。即纵走于飞弹山脉西侧北端之立山山脉,东侧隔黑部深峡,与后立山山岭相对。有剑岳、别山、雄山、净土山、药师岳、龙王岳等支..

如净和尚语录

凡二卷。又作天童如净禅师语录。南宋曹洞宗僧天童如净(1163~1228)撰,文素、妙宗、唯敬等编。理宗绍定二年(1229)刊行。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收录如净于建康府清凉寺、台州瑞岩寺、临安府..

立世阿毗昙论

凡十卷。陈·真谛译。为印度小乘论部经典之一。又作立世阿毗昙藏、天地记经、天地记经录。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论解说佛教之宇宙论,说明须弥山说(梵Sumeruvāda)之原委;即叙述天地世..

立因

梵语sthāna。为生因、依因、立因、持因、养因等五因之一。谓任持地、水、火、风等四大种所造之诸色法,令其住立,例如壁之任持画,令不仆倒。又由诸大种所造之色法,当知能造作生起业、依止业..

立地

(一)谓立于地。祖堂集卷五云岩昙晟章:“洞山来,不审立地,师曰:‘那边还有这个摩?’” (二)立刻、马上之意。通常所谓立地成佛者,乃立刻、顿时成佛之意。祖堂集卷十三山谷行崇章:“只如今..

立法

与“显正”同义。谓破除对于万法之迷妄见解后,即发露其真性,确立正理。(参阅“显正”6921) p2148

立相住心

系指事观。“无想离念”之对称。即建立佛之种种相好,而将心安住于佛身及净土等,并观想之。立相,系就所观之境而言;住心,系就能观之心而言。此为净土教之重要法门。谓佛为末世凡夫而立报土报..

立要巧方便

为菩萨六种巧方便之一。谓菩萨立誓施与众生所求之田宅钱财等,并次第引导其履行善法之一种善巧方便。要,即誓约之意。即菩萨对于众生持守善法,则应予何等之利益为誓约,而次第引入佛道。(参阅..

立参

即立地说法。又作晚参。即晚间所行之小参。通常并无一定之处所,或于寝堂,或于法堂,师家集众而行开示。禅林象器笺垂说门:“立地说法,故云立参而已,即晚参也。” p2149 ..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