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根

指眼、耳、鼻、舌、身等五根。或信、勤、念、定、慧等五根。亦泛言一切善根。[无量寿经卷上、出曜经要品] p6307

诸根具足愿

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四十一愿。又作具足诸根愿。愿凡称念弥陀名号者,皆依佛之功德,具足诸善根。 p6308

诸根胜劣智力

梵语indriya-parāpara-jāna-bala。如来十力之一。又作根上下智力。如来具有十种智力,其中之诸根胜劣智力,即如来能如实了知众生根机上下优劣之智力。(参阅“十力”361) p6308 ..

诸执

指九执(九曜)。即日、月、火、水、木、金、土,及罗睺、计都,总为九执。[大日经疏卷四] p6308

诸教决定名义论

全一卷。慈氏菩萨造,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内容系解释诸教中各根本字之如实义,如开陈唵字、吽字等诸字之奥义;行者若了知诸字之如实义,并由此谛观万法,安住于正念,则可达..

诸通

通,自在无碍之义。诸通,指佛、菩萨、外道、仙人等所得种种自在无碍之神通。有五通、六通、十通之别。[大乘义章卷二十本] p6308 ..

诸尊之面位

诸尊,指密教诸佛、菩萨、明王、天等;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曼陀罗之诸尊,悉面向大日如来而坐。如金刚界五解脱轮之圣众,位置各殊,然皆面向大日如来。但现图曼陀罗诸尊,为方便修习者,俱面向行..

诸尊别行护摩秘法

密教修法有诸尊别行与诸尊合行二种护摩法。别行,即对诸尊各别修护摩供;合行,即于一坛同时劝请诸尊,而合修护摩供。 p6308

诸恶莫作

谓不造作一切恶行。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大二·五五一上):“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北本涅槃经卷十四、大智度论卷十八](参阅“七佛通戒偈”97) p6308 ..

诸着

着,执着。凡夫执于生死,二乘执于涅槃,菩萨执其所证之法,是皆执着,统称诸着。法华经卷一方便品(大九·五下):“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着。” p6309 ..

诸闲不闲

闲,佛道修行有暇之境界;不闲,有八难等而无暇之境界。于人天趣中无障难者,称为诸闲;反之,堕于难处者,称为不闲。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六中):“悉睹现在无量诸佛,一念之顷,无不周..

诸嗣宗脉记

凡二卷。撰者不详。于日本享保三年(1718)印行。即集录各宗传承之次第。计收小乘二十部、十诵毗昙萨婆多宗、四分律宗、毗昙俱舍宗、成实宗、摄论宗、法相宗、三论宗、净土宗、楞伽宗、天台宗、..

诸业不休息相

为报身五种相之一。报身,指佛之果报身。宝性论卷四载,报身之神力自在略有五种,其中,诸业不休息相谓报身摄化众生、利益万物等之业不灭。(参阅“报身五种相”4921) p6309 ..

诸经要集

凡二十卷。又称善恶业报论。唐代显庆四年(659)道世着。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对本书之撰者,自古有二说:一说道世,一说为道宣。本书系根据大小乘诸经律论,取其中各种佛教要目(关于善恶业..

诸尘

指能污染真性之色、声、香、味、触等五尘。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大九·三九一下):“眼根因缘,贪着诸色,以着色故,贪爱诸尘。” p6309 ..

诸漏

漏,烦恼之异称。诸漏,即诸烦恼。总摄三界诸烦恼,称为三漏。法华经卷一序品(大九·一下):“诸漏已尽,无复烦恼。” p6309

诸说不同记

凡十卷。日本真言宗真寂亲王撰。全称大悲胎藏普通大曼荼罗中诸尊种子标帜形相圣位诸说不同记。又称胎藏诸说不同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六册。系关于胎藏界曼荼罗之梵号、密号、种子等之作。此书以..

诸德福田经

全一卷。略作福田经、诸福田经。西晋法立、法炬合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记述帝释问良田,佛遂说示五净德、七法,谓发心离俗等五净德名为福田,又说建立佛图、僧房等七法为福田。 p6309 ..

诸数

数,法数,即法门之数。诸数,总称有为之诸法。因诸法有各种差别之法数,故称诸数。[维摩经弟子品] p6309

诸缘

缘,指因缘。诸缘,总称一切现象世界之因缘。色、香等百般之世相,总为我心识之所攀缘者;如舌尝于味,而知苦辣。然依大乘之实义,则诸缘实系心识之所变现。 p6309 ..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