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朴论

凡三卷。日本时宗第七祖托何(或称托阿)着。叙述时宗之教义。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四册。本书分为圣净难易、本怀非本怀、二尊二教等十五门,解说时宗教义,并将释迦一代之教说,归结于念佛一门。宝..

器界说

华严经中五类说法之一。器界,指有情所依处之山河、大地、草木等世界。如来以不可思议之神力,能使草木、国土说法,称为器界说。如华严经说菩提树等能作佛事、极乐之树林能宣说妙法等,即为器界..

器量

本指器物之容量,引申指人之才识、度量。据最胜王经卷一载,世尊说法,无有分别,系随众生器量之多寡,并应其机缘而说。百论僧肇序(大三○·一六八上):“有天竺沙门鸠摩罗什,器量渊弘,俊神..

噱叉河

噱叉,梵名Vaksu。又作婆输河、婆叉河、博叉河。阎浮洲四大河之一。大唐西域记卷一译作缚刍河。即今之奥克萨斯河(Oxus),源于帕米尔高原之东南,西北流入阿拉尔海。汉史上所谓之妫水或乌浒水..

壁定

比喻定如墙壁,故称壁定。定如壁,恶觉如风,壁定坚固,则恶觉之风(指衰、利、毁、誉、称、讥、苦、乐八风)不能侵入。摩诃止观卷五上(大四六·五八上):“止是壁定,八风恶觉所不能入。”[..

壁观

(一)面壁静观之意。梁时,菩提达摩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世人称为壁观婆罗门。据景德传灯录卷三载,达摩初至建业,与武帝语不相契,遂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测其意,称为壁..

梵语mandala 之意译。音译作曼荼罗。“曼荼罗”一词,系用于教理层面;而就曼荼罗之本体而言,于修法时筑台安置佛、菩萨像,及三昧耶形、供物、供具等,则用“坛”之译语。修法时所用之坛,称作..

坛上礼

日本曹洞宗授戒会之法式。即由启建日至登坛夜之间,每日药石后,敲小钟一会,大众上殿,鸣钟七下,三师上殿,由戒师烧香,普同三拜,再由直坛(总理戒会、戒场等一切事务之职称)或室侍寮一人,..

坛行事

为密教修法会时,在道场内监督法事,负责指挥庄严道场、办备供具,以利法会圆满之职称。耳人身着五条袈裟。一般皆由精通事相者担任之。相当于显教法会之会行事。此外,日常在佛堂办备供具,负责..

坛场

有二义:(一)指佛家说教法之场所。(二)密教之曼荼罗(梵mandala),义为坛、道场,亦称坛场。为密教修行者作法修行之处所。 p6213

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之略称。为禅宗六祖慧能于韶州大梵寺坛上所说之法,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据夹注辅教编卷六坛经赞题注载,初时,众人欲请宗门第六祖大鉴禅师于韶州大梵寺开演东山法门,后因尊敬..

(一)指实地修行实践。亦即研究真理,以断妄惑。即修习戒、定、慧三者。杂阿含经卷十四(大二·九五中):“彼比丘厌离欲、灭尽向,是名为学。”[有部律破僧事卷七] (二)有学之略称。指尚未断..

学人

(一)梵语?aiksa,sacchisya,巴利语sekha。尚须学习之人。为“有学人”之略称。即佛教徒在修道阶次中,尚有可修学者之泛称。据中阿含卷三十福田经载,世间有学人(巴 sekha)、无学人(梵 a?iksa..

学生

指从事于研究学问之人。依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受戒轨则条载,原指在寺院中学习佛教以外之学问者,主要指少年。 日本原指大学寮之在籍者,其后则专指研究佛学、修学佛道之人。日本天台宗开祖最澄..

学匠

指学徒、学生。师称师匠,故学生称为学匠。又指有学问之僧侣。 p6215

学地

指修学佛道时,尚残留有余地之修行境地。就小乘而言,由修戒、定、慧三学,而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前三果是为有学,第四果为无学;其中,有学之阶段即为学地。 p6215 ..

学佛大悲心

学习佛之大慈悲心,共施救济,以助其化。为真实僧宝所应具有之德。其救济之方法与程度不一,就净土门之究竟而言,其救济即在于使众生往生净土。善导之观经疏玄义分(大三七·二四五下):“三乘..

学戒

菩萨欲成就六度所修六事之一。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聚净戒。长时学戒,可成就戒波罗蜜,使其圆满。(参阅“六成就”1266) p6216 ..

学定坚固

五五百年之一。又称禅定坚固。佛陀入灭后,以五百年为一期,分五期以区分佛法盛衰之状态,称为五五百年。其中,第二之五百年中,修禅定之人甚多,故称学定坚固、禅定坚固。[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

学法灌顶

为密教修行者正式取得弟子位之仪式。又作受明灌顶、受法灌顶、持明灌顶、弟子灌顶。对一密教行者而言,表示许可其开始学习或受持密教教法之时,必行此一灌顶仪式,故与“传法灌顶”相对称。一般..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