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语 pada。音译作钵陀、跛陀、钵昙。为俱舍宗七十五法之一,唯识宗百法之一。指诠表事物之义理者。亦即能完全诠释一义之章句。俱舍论卷五(大二九·二九上):“句者谓章,诠义究竟,如说..

句身

梵语padakāya。为唯识宗二十四不相应行之一,俱舍宗十四不相应行之一。句,乃诠表事物之义理者;身,集合之义。若集合诸句,构成一完整思想,即称为句身。如“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句偈

指佛教中之文句、偈颂。摩诃止观卷七下(大四六·九八上):“一一句偈,如闻而修,入心成观。”若闻深含法义之一句一偈,而心生喜悦者,称为句偈随喜。 p1626 ..

句义

梵语padārtha。谓逐句阐释其义理,或指语句所言诠之意义,或观念(句)与观念之内容所显示之事物(义),相近于范畴之概念。即一切事物如实具体地成立,而为其最基础者。印度六派哲学中之胜论..

句义灌顶

又作真言灌顶。为不空三藏所立五相灌顶之一。据金刚顶义诀载,修行此法时,行者观想本尊之真言及其义理布列于全部身心之中。至于所尊奉之本尊,则依各部而别。此一行法适用于已受学法灌顶而未受..

句诠差别

谓以“句”诠表其自性上义理之差别。盖“句”与“名”相对而称,名(梵nāma)乃直接诠表诸法之自体者,即每一名词皆具有解释其自身含有何等意义之性质;句(梵 pada)则为联接数“名”以诠表其..

句语三昧

指于言语文句发妙悟而通达无碍。三昧,为梵语samādhi之音译,意即一心专注于一处而不散乱,此处指专心于言语文句中之真义而得妙悟。盖言语文字虽仅为表达情感思想之工具符号,然亦不可贱视为等..

句轮

密教修法中,行者将本尊之真言逐字观想布列为圆明之字轮,称为句轮。据大日经义释卷十一所载,凡行者持诵真言时,当逐字观想成为句轮,即观想本尊之心,心上有布列真言之圆明字轮,轮转相接,令..

句双纸

凡二卷。日本临济宗僧东阳英朝撰。又作禅林句集、禅林杂句。本书分为干、坤二卷,初有佛经及祖录,兼含道儒百家,撰集禅宗惯用之言词对句。干卷用一言至五言对句,坤卷用六言至八言,两卷共有五..

四一

(一)谓四种实智所照之境,可分为教一、理一、机一、人一;出自法华经义记卷二。即:(一)教一,谓皆成佛道之教。(二)理一,谓一实相之理。(三)机一,谓齐感一果之机。(四)人一,谓昔日之声闻改心..

四一切

又称四种一切义。指一切性、一切地、一切时、一切俱四种,系唯识宗为辨别心所法之遍行、别境、善、染污、不定等五位之差别而立者。(一)一切性,指善、恶、无记等三性;瑜伽师地论作一切处,意即..

四七品

指法华经二十八品。法华经乃由七卷二十八品所成,故有此称。 p1628

四人出现世间经

全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内容叙述佛陀为波斯匿王说明世间之先丑后妙、先妙后丑、先丑后丑、先妙后妙等四种人形成之前因后果。本经为增一阿含四意断品内一小经之别译单行本..

四人观世

谓四种根机不同之人,观世(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界)之时各有不同之感。(一)凡夫观三界之乐,心生欢喜,游戏其中,而不觉知苦、空等谛理。(二)声闻、缘觉二乘观三界之苦,犹如火宅,深觉..

四力

指促使众生发菩提心之四种力,即自力、他力、因力与方便力。(一)菩萨及一切世间之人,不假他人之教诫,自能以精进勇猛之力发菩提心,称为自力。(二)若由他人之教诫,或受他人之感动而发菩提心,..

四十一位

即华严经所说之大乘菩萨修行阶次。菩萨之修行,渐次臻于佛果之阶位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等觉等四十一位。有关菩萨修行之阶次,诸经论所说不一,唯识家亦采取四十一位之说;仁王般若..

四十九日

指人死后第四十九日,即满中阴之最后一日。又作七七日、尽七日、满中阴、中阴满。人死后即刻受生为中阴(中有)之身,若生缘未和合,迷于中有,每隔七日即数死数生,直至第七个七日,即四十九日..

四十九重如意殿

指兜率天上以如意宝珠铸造之四十九重宝殿。又称四十九重摩尼殿。如意,梵语mani,音译摩尼,故四十九重如意殿亦即四十九重摩尼殿。据弥勒上生经载,兜率天上之五百亿天子,各由额上出百亿摩尼宝..

四十九院

(一)为日本奈良时代,法相宗高僧行基于畿内所建立之四十九所寺院。弥勒上生经中(大一四·四一九上):“此摩尼光回旋空中,化为四十九重微妙宝宫。”行基乃根据此一记载,于畿内建四十九院。此..

四十九僧

修药师之法时,造药师七像,每像各供七灯,共四十九灯,更请僧四十九人诵读药师经。(参阅“四十九灯”1630) p1630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