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舍

舍财宝等外物。即以慈悲而无贪吝之心,布施王位、福乐、财宝等身外之物予有德或贫困之人。此属菩萨所修习十种施舍行中之外施法。然布施时,须施者、受者、施物等三者皆清净,方能得大果报。观经..

外教

指异于一己所奉持之教说,或指致力于心神以外之研习工夫。以佛教而言,指佛教以外之学说、教派,如印度之六师外道、六派哲学、九十五种外道、一三五种外道等。又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九所载,北周道..

外贪欲

指对于外在境物等所起之贪欲。属贪欲三种发相之一。又称外贪欲相。贪欲系欲求所好之他物,而起染污之爱着。据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四载,外贪欲即行者修习禅定时,对男子或女子之容貌生起爱着之..

外无为

与“内无为”相对。指面对外境而心不散乱。据大安般守意经卷下载,无为有二种:(一)外无为,身处五光十色之境而不起贪欲之心,能眼不观色,耳不闻声,鼻不嗅香,口不取味,身不触细滑,意不妄念..

外道

梵语 tīrthaka 或 tīrthika,巴利语titthiya。音译作底体迦。又作外教、外法、外学。指佛教以外之一切宗教。与儒家所谓“异端”一语相当。梵语之原义系指神圣而应受尊敬之隐遁者,初为佛教称..

外道十一宗

统摄印度古代九十五种外道为十一宗。涅槃经卷十等,分印度古代之外道为九十五种,华严四祖澄观则将九十五种归纳为十一宗。今依其所撰之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十三略述如下:(一)数论师,计从冥而生..

外道十六宗

系印度古代诸外道分类法之一。又作十六异论、十六外论,十六外道、十六计。此系法相宗窥基根据瑜伽师地论卷六、卷七、显扬圣教论卷九、卷十等所揭举之十六异论,稍改其名称而成,称为十六宗,并..

外道三宝

指外道之三宝。据百论疏卷上之中载,外道谓非唯佛陀独称世尊,彼之诸师亦具内外诸德,同为世尊(世之所尊)。书中并列举十师为例。其中,数论师迦毗罗、胜论师优楼迦、尼犍子勒沙婆等三师皆广说..

外道小乘四宗论

全一卷。印度提婆菩萨造,后魏菩提流支译。又作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破外道小乘四宗论、破外道四宗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系属大乘宗经论,内容就外道及小乘对诸法之一、异、..

外道小乘涅槃论

全一卷。印度提婆菩萨造,后魏菩提流支译。又作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破外道小乘涅槃论、破外道涅槃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系属大乘宗经论,内容叙说如来因外道及小乘执持二十..

外道四执

又称外道四宗、外道四见、外道四计、四种外道、四见、四执。系印度古代各种外道就诸法之一异、常无常、因果有无等问题,所持之四种执着。约以下列五方面说明: (一)就法之一、异而言,可分:(1)..

外道相善

指外道所修之观行。相善之义有二种,即:(一)相似之义。外道所修之六行观,似佛教菩萨之观法,然似是而非,故其观行仅属相似之善,而非真正之善。(二)有相、著相之义。外道之观法虽善,然犹不知..

外道问佛

禅宗公案名。又作外道问佛有无、外道良马鞭影、世尊良久。指一时放下有言无言二边,由是自参自究,始得证入绝境。系佛陀接引外道之著名公案。碧岩录第六十五则(大四八·一九五中):“外道问佛..

外道梵天

指印度古代外道所说之三种梵天,即:(一)自那罗延天生梵天,自梵天生四姓之人类及一切。如围(吠)陀论师之说。据外道小乘涅槃论载,由那罗延天脐中生大莲花,由莲花生梵天,梵天能生万物;自梵..

外道禅

指带异计之禅。为五味禅之一。行者所习之禅有深有浅,阶级殊等,如于修习之时,心存异念,并于所习得之况味产生欣上厌下之心,称为外道禅。原系世尊出世前后,流行于印度之禅定。佛教之禅即受外..

外尘

自认识作用而言,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摄取之对象,即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又称六境。凡夫以为六尘皆在于内心之外,故称外尘。六祖坛经(大四八·三五七上):“分别一..

外种

指米、麦等之种子,亦即世间一般所通称为“种子”者,唯识家则特称为外种。为“内种”之对称。“种子”一词,为大乘唯识学重要术语之一。法相宗(即唯识宗)之要旨,乃将有情众生之心识细分为八..

外仪

又称外相。即外观之相状行仪。亦即表现于外在之行、住、坐、卧等四威仪。盖无论男、女、出家、在家者,皆须注重身,口所作而显现于外之行止。往生要集卷中(大八四·五六中):“行住坐卧,语默..

外缘

指来自外在,而能助益事物之生起、变化之缘。即一法能在另一法之上产生间接之影响。与“内因”相对。系四缘中之增上缘。其影响可分二种:(一)与力增上缘,能促使他法产生。(二)不障增上缘,不妨..

外缘死

二种死之一。与“命尽死”相对。死,系丧失寿(命)、暖(体温)、识(心)而诸根变坏之相。外缘死即未能顺应天命至寿终,或横遭非命。可分三种,即:(一)自杀而死。(二)横遭他人害死。(三)二人..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