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翳

即以云、风尘、烟、日月蚀等四种能障蔽吾人视野之自然现象来比喻贪、瞋、痴、慢等四种烦恼。盖众生之贪、瞋等烦恼能障蔽真如本性,犹如云、烟等之遮掩视野,故称四翳。 p1846 ..

四斋日

禅林以每月一日(朔)、八日(上弦)、十五日(望)、二十三日(下弦)等为持斋日,称四斋日。此日须讽经持戒以修福德。[敕修百丈清规卷一景命四斋日祝赞条、南海寄归传卷四长发有无条、禅林象..

四断

(一)四种断舍之义。据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九、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一末、卷五末所举,即:(一)自性断,谓断除根本烦恼与随烦恼及诸不善业等,其性染污而应断者。(二)相应断,即断除与烦恼俱起的有漏之..

四归法

指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归依戒。由此四归法而生佛证净、法证净、僧证净、圣戒证净等四证净(四不坏信)。璎珞本业经卷下(大二四·一○二二下):“佛子次第为授四归法:归佛、归法、归僧、..

四礼

密教行者于金刚界修法时,五体投地而礼四方之如来,请求加护。此系依瑜伽金刚顶经所说莲华部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身口意金刚秘密修行法,依序礼拜东方阿閦如来等一切如来、南方宝生如来等一切如来..

四藏

即佛教典籍之四类。(一)指经藏、律藏、论藏、杂藏。此为部派佛教大众部所立。其中,经、律、论三者,即一般所称之“三藏”。关于杂藏之解释,据分别功德论卷一载(大二五·三二中):“所谓杂藏..

四薰习

又作四熏习。为大乘起信论之法门。薰习,谓吾人之身、语、意三业之势力薰附残留于吾人心识上之作用。四薰习,即无明薰习、妄心薰习、妄境界薰习、净法薰习;系就染、净二法互为薰习不断而立者。..

四转

系密教以悉昙字 (a,阿)音韵上四种转化,配上发心、修行、菩提、涅槃四德,以表示真言行者之修行阶段。悉昙字 (a,阿)、 (ā,长阿)、 (aj,暗)、 (ah,恶),表四转。大日经疏卷十四..

四双八辈

即四向四果。声闻依其修行之浅深而分四阶之果位及其向道。即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等四对八种。向与果合则为四双,分则为八辈。[增一阿含经卷二..

四药

据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二记载,维持色身之物资分为四类:(一)时药,指五嚼食、五啖食、时食、时浆等。系日日为新,由旦至日中皆可食。(1)五嚼食(梵 khādanīya),又作五种佉阇尼、五种..

四识住

梵语 catasrovijāna-sthitayah,巴利语catassoviāna-tthitiyo。又作四识处。谓“识”攀缘于色、受、想、行等四蕴而依住之;分别称为:色识住、受识住、想识住、行识住。亦即在五蕴之中,第五..

四证净

梵语catvāro ''''vetya-prasādāh,巴利语 cattāro avecca-ppasādā。全称四种证净。又作四不坏净、四不坏信、四信。即佛证净(梵buddhāvetya-prasāda,巴 buddhāvecca-ppasāda)、法证..

四镜

指如实空镜、因薰习镜、法出离镜、缘薰习镜四者。此乃取镜有明净鉴照之义,以比喻真如本觉之性,有空、有不空、有体、有用。即:(一)如实空镜,谓真如之体,本来空寂,离一切妄心境界之相,如明..

四难

(一)指值遇佛陀出世、佛陀说法华经、听闻法华经、听闻法华经后能信受等四事,乃甚为稀有难得,故称四难。此说出自法华经卷一方便品。据法华经文句卷五上、大明三藏法数卷十六等释之:(一)值佛难..

四类出家

指:(一)身离非心,谓身出家心不出家,身虽参与法侣,心犹顾恋世俗生活。(二)心离非身,谓身在家心出家,身虽受用妻子而心却不生耽染。(三)身心俱离,谓身心俱出家,于诸欲境,均无顾念。(四)身..

四愿经

全一卷。吴·支谦译。又作四不如愿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言佛陀对纯陀长者说人生在世有四愿,即欲吾身长寿康泰、欲财产俸禄长富饶、欲妻子眷属长恩爱荣乐、欲放心恣意淫于五乐等四者;然命终..

四颠倒

颠倒,梵语viparyāsa。指四种颠倒妄见。略称四倒。可分为二:(一)有为之四颠倒,指凡夫对于生死有为法所执之四种谬见─常颠倒(梵nitya-viparyāsa)、乐颠倒(梵 sukha-viparyāsa)、我颠倒..

四觉

为大乘起信论所说四种不同觉知之证悟阶段。即:(一)本觉,谓一切众生之自性清净心体远离妄念,同于虚空界而无所不遍,诸法界皆等同一相,此即如来平等法身。(二)相似觉,谓二乘及三贤位(十住位..

四摄法

梵语catvārisajgraha-vastūni,巴利语cattni sajgaha-vatthūni。即菩萨摄受众生,令其生起亲爱心而引入佛道,以至开悟之四种方法。若依其原语直译,则称为“四种把握法”。四摄法又作四摄事..

四摄菩萨

略称四摄。意为摄引众生之四菩萨。指密教金刚界曼荼罗三十七尊中,位于第二院四方之金刚钩菩萨(梵 Vajrāvku?a)、金刚索菩萨(梵 Vajra-pā?a)、金刚锁菩萨(梵 Vajra-sphota)、金刚铃菩萨..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