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菩萨

(一)指上行菩萨(梵Vi?ista-cāritra)、无边行菩萨(梵 Ananta-cāritra)、净行菩萨(梵 Visuddha-cāritra)、安立行菩萨(梵 Supratisthita-cāritra)等四位。又称本化四菩萨。据法华经卷..

四华

(一)指无量寿经卷上所说之优钵罗华、波头摩华、俱勿头华、分陀利华四种莲华。气香状美,以极珍贵,故得以庄严净土。又依其颜色则称为青莲华、红莲华、白莲华、大白莲华。(二)即指生于天界之四种..

四量

现量、比量、圣教量之三量,加譬喻量,称为四量。譬喻量,即以譬喻方式显示教法,如谓“人生之无常,犹如水泡之无常”,即属此类。(参阅“三量”633) p1780 ..

四阶成道

又作四阶成佛。指小乘菩萨得道成佛之四阶段。(一)三祇,谓于三大阿僧祇劫修万行。(二)百劫,谓于百劫修相好之业。(三)菩萨最后身断尽下八地之惑,谓菩萨最后受生时,断尽三界九地中下八地之思惑..

四塔

又作四大塔。即于四个佛迹处所建立之塔。在印度,为巡礼者所必至之处。(一)指佛生处塔、道场塔、转法轮塔、般涅槃塔。此四塔系于释尊一代之圣迹中所建立之塔,故又称人间四塔、人中四塔。据观虚..

四意趣

梵语catvāro''''bhiprāyāh。谓佛之说法中,有四意趣、四秘密,可以决了一切之所说。其中,所说别有言外之意趣者,称为四意趣,略称为四意。即指:平等意趣(梵samatā-abhiprāyāh)、别时..

四爱生

又作四爱起。指对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等四者生起贪爱染着之心。佛陀常对诸比丘告诫不可对各种生活资具生起爱染之心,于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一,佛陀特别解说对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等四者之贪..

四业

梵语catvārikarmāni,巴利语 cattāri kammāni。指四种不同之业果报应。又可分为三大类。即:(一)依业之善与不善分:(一)黑黑异熟业(梵karmaj krsnaj krsna-vipākaj,巴 kammaj kanhaj kan..

四烦恼

又作四惑、四根本烦恼。即我痴、我见、我慢、我爱。于唯识宗,此乃与第七末那识相应而起之四种根本烦恼。我痴,即无明,谓愚于我之相而迷于无我之理。我见,即我执,谓对于非我之法妄计为我。我..

四照用

又作临济四照用。为临济宗用语,可释为二义。(一)据人天眼目卷一载,照,指对客体之认识;用,指对主体之认识。系根据参禅者对主客体之不同认识,所采取不同之教授方法,旨在破除视主体、客体为..

四万六千日

日本佛教用语。为佛神的缘日之一。谓于此日参礼各地之佛寺神社以追念佛神,其功德与平日参诣佛神四万六千日所得之功德相等。观音菩萨之缘日,即旧历七月初十日。日本以每年七月十日称观音之四万..

四节

(一)即四种秘密。如来说法之秘密有令入秘密、相秘密、对治秘密、转变秘密等四种。(参阅“四秘密”1752) (二)指禅林中一年之结夏、解夏、冬至、年朝等四时。又称四大节。略称结、解、冬、年四..

四义平等

谓心王与心所相应关系有四种平等。此乃唯识宗之主张。即:(一)时平等,谓心王心所同一刹那生起作用。(二)所依平等,谓心王心所二者之所依相等。(三)所缘平等,谓心王心所所缘之相分非同一,但却..

四圣

(一)指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四圣乃十界中上四界之圣者,彼等已离烦恼,断轮回之苦。其余迷于地狱等六道之众生,则称六凡。二者合称六凡四圣。 (二)指声闻四果,即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

四圣十哲

四圣,指后秦鸠摩罗什之优秀门徒道生、僧肇、道融、僧睿等四人,加昙影、慧严、慧观、僧[(契-大)/石]、道常、道标等六人,则称什门十哲。[佛祖通载卷八、释氏稽古略卷二] p1785 ..

四圣地

梵语catuh-pītha。(一)与释尊住世时有密切关系之四处。即:(一)释尊诞生之地迦毗罗卫(梵Kapilāvastu),(二)成道之地菩提伽耶(梵 Buddhagayā),(三)初转法轮之地波罗奈斯(梵Vārānasī,..

四圣行

指破除比丘恶欲之四种行法:粪扫衣、乞食、树下坐、身心寂静。又作四良药。与行四依、四圣种之意略同。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卷三下(卍续六四·四四五上):“涅槃具显治本,故彼文云出家之人有..

四圣言

圣言,谓正直之言语。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十举出四种圣言:(一)不见言不见,谓眼识所受、眼识所了,则可言见;若眼识实未受、未了,则不可言见。(二)不闻言不闻,谓耳识所受、耳识所了,则可言..

四圣种

(一)梵语catvāra ārya-vaj?āh,巴利语 cattāro ariya-vajsā。四种能生众圣之种子指衣服喜足圣种(巴itarītara-cīvara-santutthiyā vanna-vādī)、饮食喜足圣种(巴 itarītara-pinda-..

四葬

为行于印度之四种葬法,即水葬、火葬、土葬、林葬。法苑珠林卷九十七送终篇记载西域之葬法有水漂、火焚、土埋、施林等四种,即属印度之四葬方式。大唐西域记卷二(大五一·八七七下):“送终殡..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