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可说

表示诸法不可言说、不可思议之四句语。盖涅槃经尝就诸法之生与不生,而立六句之不可说。南本涅槃经卷十九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大一二·七三三下):“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

四不可轻

指四种不可轻忽、轻视之力量。杂阿含经卷四十六载,佛陀曾对波斯匿王宣说四不可轻之理,即:(一)太子年岁虽小,然有朝一日成为国王,权柄无限,故不可轻。(二)蛇子之躯体虽小,然所含毒性能杀人..

四不生

乃龙树于中观论中所立四种不生之句,以彰显“诸法无生”之义。一般之见解,多谓一切诸法之生,不外于自生、他生、共生与无因生四种,龙树乃立此四句以破斥之。即:(一)不自生,谓一切万法不以自..

四不成过

因明用语。谓四种不能成立之过失。又称四不证过。在因明宗(命题)、因(理由)、喻(譬喻)三支作法中,为“因”十四过中之前四者。与六不定、四相违相对。即:两俱不成(梵ubhayāsiddha)、..

四不见

指由于境界之差异,所产生之四种不可见之情形。据大明三藏法数卷十九载,即:(一)鱼不见水,谓鱼以水为居宅,游泳水中,无所障碍,故称鱼不见水。(二)人不见风,谓风仅有声响可闻,而无形相可见..

四不定

唯识宗所立六位心所之第六。异于前五位之心所,系随应于善、染等而不定之悔、眠、寻、伺等四心所。即:(一)悔,即追悔之意。又作恶作(梵kaukrtya)。恶,即嫌恶之意;作,指所作之业。谓嫌恶先..

四不思议

指世间之人无法思议测度之四事。又作四事不可思议、四种不可思议、四不可思议。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一载,即:(一)众生不可思议,谓众生生成之原因,及其死后趣向之当果,无法思议测度。(二)世界..

四不退

谓于修行过程中,已证得不退转之情形有四种之别。(一)慈恩大师窥基所立之说,即:(一)信不退,指“十信位”之中,第六位以上之菩萨,不再生起邪见。(二)位不退,指十住位中第七位以上之菩萨,不..

四不寄附

据优婆塞戒经卷三受戒品第十四载,不应将财物寄附之人有四类,即:老人、恶人、远处者、大力者。因老人渐近死期之故;恶人易见财而生贪夺之心;远处者则恐有急用,一时取用不便;大力者则恐其恃..

四不护

梵语catvāri-āraksyāni,巴利语 cattāri tathāgatassārakkheyyāni(如来之四不护)。谓佛之身、语、意、寿等四者,不须防护本即自然清净无过、恒久不退失。此即于“三不护”之外另加“寿..

四中

三论宗为阐说中道而假立之四种中道名称。所谓中,即不偏不倚之意。据三论玄义卷下载,四中即:(一)对偏中,即针对大小乘学人之断常、有无等偏病而说之中道;譬如应病而与药,故称对偏中。(二)尽..

四分

(一)为法相宗之教义。法相宗认为构成吾人认识作用之心识有四个分位,亦即心、心所法之认识作用共有四种分类。即:(一)相分,又作所取分。相,即相状;所缘之义。为认识之对象(客体);亦即被主..

四分位点

指密教大日如来四方之点。乃密教中,为标示大日如来之功德,以大日如来为中心作为满位,在其四方书写发心点、修行点、菩提点(又称空点、仰月点)、涅槃点之梵字;并以此表示满分与四方之分位点..

四分律

梵名Dharmagupta-vinaya。凡六十卷。姚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于长安(410~412)。原为印度上座部系统法藏部所传之戒律。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二册。又称昙无德律、四分律藏。全书之内容分为四部分..

四分律比丘尼钞

凡三卷,或六卷。唐代道宣撰,书成于贞观十九年(645)。收于卍续藏第六十四册。又称比丘尼钞。系研核四分律中有关比丘尼之诸篇,叙其枢要而成,自劝学、释聚、结界、集聚,以至二衣、杂要等,..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

凡八卷。唐代道宣撰。略称四分律羯磨疏、四分律业疏、业疏。收于卍续藏第六十四册。本疏乃作者广释其自着之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二卷,辨释持戒之要谛,内容细分为十篇。初于疏前阐明能辨之教(羯..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

凡十二卷(分上、中、下三卷,每卷又各有四卷)。唐代道宣撰。略称行事钞、六卷钞、四分律行事钞。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册。本书就四分广律加以删繁、补阙,叙述四分律之要义,并参酌诸律诸家之说,..

四分律含注戒本

凡三卷。唐代道宣撰。又称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四分含注戒本。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册。系依广律对四分律戒本加以注解,书成于贞观八年(634),后曾重订三卷,作疏八卷。书中设立四门,即:述教兴..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

凡四卷(或八卷)。唐代道宣撰。又称四分含注戒本疏、四分戒本疏、戒疏、戒本疏、南山戒本疏。收于卍续藏第六十二册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广释道宣自着之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三卷。与行事钞、..

四分律戒本疏

凡二卷。唐代定宾着。又称四分比丘戒本疏、四分戒本疏、戒疏。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册。为注释四分律比丘戒本之书。定宾属唐代四分律法砺系统之相部宗,故本书多处驳斥南山律师道宣之说,且戒名与道..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