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岚拾叶集

凡三百卷(现存一一六卷)。日僧光宗(1276~1347)着。收于大正藏第七十六册。本书为光宗于应长元年(1311)至贞和三年(1347)间之随笔。书中除佛法以外,亦旁及医学、歌道、兵法、耕作、算术..

烟霞洞

位于浙江杭县西南高峰下。据大明一统志所载,烟霞洞在杭州府城南十六里,洞中旧有石刻罗汉六尊,吴越王别刻十二,共成十八。其洞深奥古雅,于林木掩映之半山中,云烟弥漫,故称烟霞洞。洞上有联..

烦恼

梵语kle?a,巴利语 kilesa。音译吉隶舍。又作惑。使有情之身心发生恼、乱、烦、惑、污等精神作用之总称。人类于意识或无意识间,为达到我欲、我执之目的,常沉沦于苦乐之境域,而招致烦恼之束缚..

烦恼冰

大乘佛教之究极,谓烦恼即菩提,意即烦恼与菩提相即不二;犹如冰之于水,相即不离;比喻菩提如水,烦恼如冰,故有烦恼冰之称。摩诃止观卷五上(大四六,五六中):“无明痴惑本是法性,以痴迷故..

烦恼即菩提

烦恼与菩提相即不二之意。妨碍觉悟之一切精神作用皆称为烦恼;反之,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称为菩提。然贪、瞋、痴等烦恼,其当体为菩提;离此菩提法性之外,则别无诸法可言,故于烦恼..

烦恼习

又作余习、习气、残气。即由数数现起之烦恼所薰成之余习。虽已断尽烦恼之贤圣,犹残余不如法之习气。如难陀虽已证得阿罗汉,坐于男女大众中说法,然因犹存淫欲之习气,故眼先视女众,而与之高语..

烦恼贼

烦恼能损慧命、伤法身,故称为贼。大般涅槃经卷下(大一·二○五上):“我等既去无上法王,烦恼之贼日见侵逼。”维摩经菩萨行品(大一四·五五四中:“以智慧剑,破烦恼贼。”观无量寿经(大一..

烦恼障

梵语 kle?āvarana。又作惑障。指妨碍至菩提之道(即圣道),而使无法证得涅槃之烦恼而言。(一)俱舍论卷十七、卷二十五谓,常起(指数行而言)而妨碍无漏慧之产生,并使不得慧解脱之烦恼,称为..

烦恼碍智碍

又称二碍。大乘起信论谓,属枝末无明之六染心,称为烦恼碍;属根本无明者,称为智碍。烦恼碍系惑障,能障碍根本智;智碍系智障,能障碍后得智。又烦恼碍之所以能障碍真如根本智,乃因依染心而能..

照衣

(1605~1673)明末临济宗僧。四川綦江人,俗姓熊。号慧觉。三十岁于华银山参礼普贤大士,值遇常白,乃依之剃发受具足戒。半年后,常白示寂,遂继主院务,四年后请辞,游学于江南,遇四川之刘三..

照堂

于僧堂之后门与盥洗处之间有一走廊,其屋顶极高,采光不佳,故须开设天窗以助照明,称为照堂。其后之丛林中,每设一禅椅于照堂内,为首座代替住持说法、指导众僧之处。此外,后世常以“昭堂”与..

照寂

照,谓真如之妙用照十方;寂,谓真如之妙体离诸过。妙用之当相为寂体,称为照寂;寂体之当处为妙用,称为寂照。 p5520

照鉴

即照见。系指佛菩萨洞然照见众生之所有行为;故又以“照鉴无私”一语表示佛菩萨对有情众生公正无私之态度。 p5520

暖答世

为历代皇帝受佛戒之仪式。据明代辍耕录之受佛戒条载,累朝皇帝,先受佛戒九次,方正大宝,而近侍陪位者,必有九人或七人,此系当时之国俗。 p5519 ..

牒释

牒文作释之略称。将长篇文章分成段落,称为牒文;若依其所分,逐段加以解释,称为牒释。此系解释经论所用方法之一。 p5520

狮子正宗禅寺

位于浙江西天目山狮子岩之左。元顺帝至元十六年(1279),高峰原妙禅师来此建构禅丛,称师子院。延祐五年(1318),改名师子正宗寺。元末罹兵火,明洪武四年(1371)松隐禅师复兴之,至二十四年..

狮子吼

(一)又作师子吼。比喻佛陀说法犹如百兽之王狮子之吼叫声。(参阅“师子吼”4091) (二)为道安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一月所创办之佛教杂志,其时社址设于广西桂林。后于五十一年四月于台北复刊..

猿猴捉月

谓群猿捕捉映在水面之月。原系形容愚者相随从而受苦恼,引申譬喻憍慢者失策。常作画题之用。据摩诃僧祇律卷七第十一僧残条所载,过去世时,有城名波罗奈,国名伽尸。于空闲处有五百猕猴,游行林..

梵语 nimitta,巴利语同。全称瑞相(梵 pūrva-nimitta,巴pubba-nimitta)。又称瑞应、奇瑞、祥瑞、灵瑞。即显现嘉祥之兆。佛陀诞生、成道、说法及涅槃等皆显现种种之奇瑞,以令众生生起崇仰佛..

瑞今

(1904~ )福建晋江人,俗姓蔡。字寂声,号谁真。十二岁于南安小雪峰寺,从转敬老和尚出家,年二十受具足戒于莆田梅峰光孝寺。遍参太虚、常惺、兴慈、弘一诸师。并曾入安徽迎江佛学院,为常惺..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