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呗

剃发出家时所唱诵之梵呗。又称毁形呗。法苑珠林卷二十二剃发部载有(大五三·四四八中)“毁形守志节,割爱无所亲;弃家入圣道,愿度一切人”之出家呗。[诸德福田经、诸经要集卷四] p1560 ..

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轨

全一卷。元代拔合思巴(八思巴)集记。又作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书旨在说明出家作法及受具足戒之作法。与义净译之根本说一切有部百..

出家缘经

全一卷。东汉安世高译。又作出家因缘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旨在说明毁犯五戒之罪报,即:(一)杀生,若犯此罪,则有恒常痛苦、怨怨不息、思虑多恶、见者怖惧等十恶报。(二)偷盗,若犯此罪..

出息不待入

形容无常迅速之用语。出息,指呼气;入,指吸气。盖生死无常,呼气之际犹不能保证是否可安然至吸气。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七之三引大智度论谓(大四六·三七四上):“有一比丘言:‘出息不保入息。..

出息不涉众缘

禅林用语。出息,指呼出气息、呼气。呼气,本是向外之动作,然谓“不涉众缘”,则因纵使向外呼气,然亦不迷于外在对境之事物;意味身处千姿万态之现象世界中,然任运自在不为所动。从容录第三则..

出格见解

禅林用语。格,指一定之标准。出格,又作越格,谓超出标准,乃超群之意。故禅林每谓超越一般凡常之见解为“出格见解”。又“出格玄谈”则指超越凡俗观点的深奥道理,即佛法之宗旨。若形容诸佛祖..

出班烧香

又作出班上香。禅宗寺院,于供养诸佛或祖师之大法会中,依准出班之仪式,行至诸佛祖师之图像前上香,用表虔诚礼敬之意。出班,即出于两班之行列。通常上香之后,即合掌归位。 p1561 ..

出草

禅林用语。为“入草”、“落草”之对称。草,比喻世间、俗众。超出世俗,称为出草。宣说超出世俗之宗旨奥义,或提示佛法第一义,即称为出草谈。云门禅师语录卷中(大四七·五五四上):“师一日..

出院

出,摈出之意。指犯过而被摈逐出寺院。[禅苑清规卷一赴茶汤条] p1561

出阵

禅僧出众问话。又作出众。禅门中于问答论议时,若为问答出于众中,称为出阵。反之,称为入阵或入众。杨岐方会和尚语录(大四七·六四二下):“一日,七人新到,师问:‘阵势既圆,作家战将何不..

出假行

于空、假、中三种观法中,菩萨从空观出而入于假观,称为出假行。菩萨之修行,虽已证知空理,然不仅止于空理,而由空理再度于现象界起假观,一一了别差别之相,以化益众生。与“从空出假观”一语..

出现

谓诸佛菩萨为教化众生之故,示现化身而出于世间。法华经方便品(大九·七上):“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p1561

出期

即出离生死苦海之期限。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五上):“数千亿劫无有出期,痛不可言。”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三(大四○·二六上):“行者破戒之人,功德无量,远有出期。不受戒者,..

出无门入无户

禅林用语。门户为出入建筑物必经之途,故以世间常识衡量之,无有出入宅舍而不假门户者。禅宗特别强调任运自如、了无挂碍之精神,故以“出无门入无户”一词,一则表达自由自在之境地,再则打破“..

出无量门持经

全一卷。南朝刘宋求那跋陀罗(394~468)译。又作阿难陀呵离陀经、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旨在揭示菩萨行之要义。内容叙述佛陀居于惟舍梨(毗舍离)国大黎树间之时,对..

出队

又作出乡。指住持离大众之队,出发向远方有缘之地劝募财粮,亦即托钵。住持出队归寺后之上堂说法,或出队之际所行之上堂说法,皆称为出队上堂。[禅林象器笺第十四类杂行门] p1562 ..

出队迦提

出队,出众队之意。迦提,为梵语 kārttika之音译,乃印度历第八月之名,相当于夏安居结束时之月份。大宋僧史略卷上载,于夏安居终了时,僧众持花、执扇、吹贝、鸣铙而行于道,称为出队迦提。 p..

出尘

出离尘俗。即出离烦恼之尘垢。引申为出家之意。同义之语有远尘、离尘、出俗、离俗等。又如:愿遂出尘、意欲出尘、有出尘之志等语,皆表志在出家之意。与绝风尘、厌尘网、厌俗累、遁尘寰等词均有..

出慧

能令人出离世间生死之妙慧。佛地经论卷二(大二六·二九九上):“得能出离生死妙慧,故名出慧。” p1562

出曜经

凡三十卷(或二十卷)。尊者法救(梵Dharmatrāta)造,姚秦竺佛念译。书成于东晋永和六年至义熙十三年(350~417)之际。又称出曜论。收于大正藏第四册。系由佛教教训式偈颂及其注释之故事合辑..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