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才

(一)(1241~1302)元代僧。俗姓杨。字仲华。博通古今坟典史籍,尤精性理之学。壮年出家,遍游讲肆,专究华严。曾隐于成纪,筑室植松,人称松堂和尚。后奉敕领洛阳白马寺,声誉日隆。成宗时,受..

文化财保护法

日本为保存及应用各种文化资产所制定之法律。昭和二十五年(1950)年五月公布,法律第二一四号。内容包括:(一)总则。(二)文化财保护委员会。(三)有形文化财、无形文化财、民俗资料。(四)埋藏文..

文句

(一)指解释经文。又称章、疏、述义、记、释解等。以文句为题之书名有天台智者之妙法莲华经文句、金光明经文句等。一般文句系以释者之句,分别解析本经经文之义。 (二)凡十卷,或作二十卷。为妙..

文光塔

位于广东潮阳县城。旧为千佛塘,建于宋咸淳二年(1266),为道士赵汝篪所创,当时规模较小。明崇祯八年(1635)兴工重建,改称文光塔。全塔为砖石结构,高约二十九公尺,宽三十八点四公尺,八面..

文字人

“暗禅者”之对称。指拘泥执著于文字之学问,而无真修实行之修业者。与“文字法师”为同类用语。 p1422

文字法师

禅林中,对专习教相而不修禅行者之蔑称。又禅门修行之人,无坐禅修行之实际体验,仅于文字上解释禅之文字禅者,亦称文字法师。 p1422 ..

文字般若

三种般若之一,五种般若之一。指般若波罗蜜经等。文字虽非般若,但能诠般若,又能生般若,故称之为般若。[大乘义章卷十](参阅“三般若”603、“五种般若”1183) p1422 ..

文字禅

(一)凡三十卷。石门文字禅之略称。又称筠溪集。乃宋代石门寺僧慧洪觉范禅师之诗文集,为门人觉慈所集录。有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刊行本(四部丛刊景明本)。[宋诗钞初集第四帙、四部丛刊第一..

文守

(1608~1646)日本临济宗僧。为山城灵源院之开山。俗姓源。字一丝。十四岁出家,十九岁受具足戒,后入愚堂寔之室,并蒙其印可,时与妙心寺之云居膺、雪窗崔等相往来,道契甚深。于后光明天皇正..

文夹

收置书札之手箱,禅林称之为文夹。 p1423

文果

清代临济宗僧。法名超揆,号轮庵,乃长洲文征明之孙。年十七,以白衣参退翁弘储于江苏灵岩寺。永历四年(1650)受菩萨戒,后剃染。历住越州(浙江)大能仁寺、成都昭觉寺、云南文殊院、吴江灵岩..

文法学派

在古代印度,语言系作为一种思考之对象,然在吠陀(梵Veda)神学中,有关祭典上实际之补助文献中,有所谓“吠陀六支分(梵 Vedāvga)者,其中即有音声学(梵 ?iksā)、韵律学(梵chandas)、..

方座

指方板之台座。佛像之台座,形式极多,其中式样最简,仅为一方板,且其上无任何装饰者,称为方座。(参阅“台座”5902) p1441

方术

我国古代方士所行之术。指天文、历算、占验、星相、医药(包括巫医)、卜筮、堪舆、遁甲、神仙、房中术等。其炼丹采药、服食养生、祭祀鬼神、祈禳禁咒等为道教所承袭,成为重要之修炼济度方法。..

方等

梵语vaipulya,巴利语vedalla 。音译作毗佛略、毗富罗、鞞佛略、斐肥儸、为头离。译为方广、广破、广大、广博、广解、广、无比等。又作大方广、大方等。九部经之一,十二部经之一。指大乘经典。..

方等三昧

半行半坐三昧之一。系天台宗智顗大师依大方等陀罗尼经制立之三昧行。三昧,谓专行其法而调直其心。即于闲静之处庄严道场,请二十四尊像,衣鞋等均须清净,长斋七日,每日三时洗浴,招请熟知内外..

方等三昧行法

全一卷。智顗所说,门人灌顶笔受。为行方等三昧之仪轨作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又称大方等行法、方等三昧仪、方等忏仪、方等行法等。方等三昧与法华三昧同属摩诃止观四种三昧中之半行半坐三..

方等戒坛

依大乘方等之文所设立之戒坛。即不拘根缺缘差,亦不细拘禁忌,凡发大心之人皆能得戒,摄人最为周遍广大,故称方等戒坛,与南山所制之小乘戒坛相对。盖小乘教中,须一一如法,稍有乖违者,则不得..

方等时

指佛陀宣说方等经之时期。乃天台宗所判五时中之第三时。即佛陀自成道后第十二年起,于八年之间,广说维摩经、金光明经等诸方等经典之时期。(参阅“五时八教”1132) p1442 ..

方等部

大乘经五大部之一。指华严、般若、法华、涅槃等四部以外之大乘诸经。为智旭阅藏知津所用之分类法,依天台五时判教,将大乘经类别为华严等五部,第二置方等部。包括开元释教录所分五大部(般若、..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