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愉

(?~1561)日本临济宗僧。京都人,俗姓源。字龟年。幼年出家,礼特芳和尚剃发受具足戒,偏游诸山,亲近建仁寺桂月舟、瑾雪岭二师。后依大休禅师悟临济心法,奉敕住持妙心寺。后奈良天皇崇仰其..

禅间

介于初禅天根本定与二禅天近分定中间之定。得此中间定之观、喜、乐、一心等四支之禅定,称为“禅间无觉有观定”;得第四禅之不苦不乐、舍、念、一心等四支之禅定,则称为“禅间无觉无观定”。[..

禅云寺

位于韩国全罗北道高敞郡雅山面。为修者(云水僧)云集之处,故名之为禅云寺。义云国师创建于百济威德王二十四年(577),当时号称有分寺一九八座。后遭战火,又经重修,现存建筑物传系光海君王..

禅源寺

位于浙江西天目山昭明、旭日、翠微、阳和诸峰下。清代康熙四年(1665),浙直宰官请玉琳国师至西天目山重修高峰之道场。雍正十一年(1733),赐额“禅源寺”。[天目山名胜志(钱文选)](参阅..

禅源诸诠集都序

凡二卷或四卷。唐代宗密(780~841)着。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初宗密著有禅源诸诠集一书,收录禅宗诸家之言句偈颂,别称禅那理行诸诠集,凡百卷,后遇会昌法难(845)与唐末五代之乱而佚失,..

禅窟

修禅者所住之岩窟。即禅僧之住居。后转指禅宗寺院。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大九·四五下):“园林浴池,经行禅窟。” p6480

禅肆

指官府所立之禅宗寺院。据续高僧传卷十六僧稠传载,北齐天保三年(552),敕令于邺城西南八十里龙山之阳为僧稠建精舍,称为云门寺,并敕令于国内诸州别立禅肆,以利弘法讲颂。 p6480 ..

禅榻

又称禅床。即坐禅时之席位。榻者,即坐台或寝台,较床为低短细长。禅林中僧堂之座位称为单,又称单位,其形状虽异于禅座,然两者俱为坐禅时之席位。单者,因于僧堂座位壁上,贴以上记有自己名字..

梵语 adhigama,巴利语同。修习正法,如实体验而悟入真理,称为证;即以智慧契合于真理。依其所悟,能证得智慧之结果,称为证果。或次第履行修行阶段而证,称为分证。与“教”、“行”并称三法..

禅慧

禅定与智慧。依此二者能摄一切之证行。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六中):“以甚深禅慧,开导众人。”[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 p6481 ..

禅学

禅家之学,见性成道之法。即在文字言句上讲禅或加以解释之书。 p6481

禅灯世谱

凡九卷。明代僧山翁道忞编,吴侗集,崇祯五年(1632)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初时,道忞欲搜录诸传灯录、碑铭残简等,以编集禅宗祖师之世系,偶知闽人吴侗亦有类似之撰述,道忞遂合二人之..

禅录

指禅门之诸语录。即记录禅门宗师开示说法之作。 p6481

禅静

梵语dhyāna。音译禅那,略作禅。意译定、静虑。取音译与意译并称之,即作禅静。谓令心住于一境,以详密思惟之寂静状态。释门归敬仪卷上(大四五·八六一下):“或乐禅静,则以礼拜为粗疏。”..

禅头

(一)禅林之首座。大鉴清规(大八一·六二一下):“僧堂坐禅号令,权在首座,不在住持,首座谓之禅头。”(二)为梵语 jantu 之音译。又作禅豆、禅兜、缮都、禅[白/兆]。即众生之义。[杂阿含经卷..

禅斋

斋,静肃之室。禅斋,即禅室。释氏要览卷上(大五四·二六三下):“又有呼为禅斋,斋者,肃静义也,如儒中静室,谓之书斋。” p6482 ..

禅礼

坐禅与礼忏。禅宗行者依坐禅及礼拜三宝二者,以忏悔罪障。续高僧传卷二十释志超章(大五○·五九二上):“众感其言,心期遂爽,准式禅礼,课时无辍。”[唯识枢要卷上] p6482 ..

禅镇

坐禅时,安置于头上,用以警觉睡眠之道具。释氏要览卷下(大五四·二九七中):“禅镇,木版为之,形量似笏,中作孔,施细串于耳下,头戴去额四指。坐禅人若昏睡头倾,则堕以自警。”佛言一堕听..

禅襟

禅僧自称之词,着禅衣之义。又指僧众。 p6482

禅关

(一)禅法之关门。释门正统卷三(卍续一三○·三九○下):“然启禅关者,虽分宗不同,挹流寻源,亦不越乎经论之禅定,一度与今家之定圣一行也。” (二)坐禅之道场,即禅林。景德传灯录卷十八(..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