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聚

类聚犯戒之相为六科,称为六聚。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之一列举其名,即:(一)波罗夷(梵pārājika),(二)僧伽婆尸沙(梵 sajghāva?esa),(三)偷兰遮(梵 sthūlātyaya),(四)波逸提(..

六铢衣

指轻衣。一铢为四分一厘六毛,六铢即其六倍,形容其重量极轻。据长阿含经卷二十忉利天品载,忉利天衣重六铢,炎摩天衣重三铢,兜率天衣重二铢半,化乐天衣重一铢,他化自在天衣重半铢。 p1308 ..

六剑

色、声、香、味、华服、邪念等六法,譬如剑刃能伤身,故称之为六剑。亦即指六尘。六度集经卷五(大三·二八上):“吾以国为怨窟,以色、声、香、味、华服、邪念为六剑截吾身,六箭射吾体。” p..

六德

指梵语bhagavat之六义。bhagavat,音译作薄伽梵,意译作世尊,具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等六义,称为六德。[佛地经论卷一](参阅“薄伽梵”6510) p1308 ..

六慧

(一)六种智慧。依别教菩萨六阶位所作之分类,即:(一)闻慧,属十住位之智慧,谓菩萨于十住位中,闻中道之理,了知一切法,远离二边之相之智慧。(二)思慧,属十行位之智慧,谓菩萨于十行位中思惟..

六疮门

指吾人身体中,漏泄不净之六门户。即:眼、耳、鼻、口、大小便道。若将耳、眼、鼻三者开立为两眼、两耳、两鼻孔,则称九疮门。或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为漏泄烦恼不净之所,亦称六疮门..

六蔽

全称六蔽心。蔽即覆蔽之义,覆蔽吾人之清净心有六种恶心。即:(一)悭心(悭贪心),指众生因悭蔽覆于心,不能行于布施,纵行布施亦不能以好物与人。(二)破戒心,指众生由贪、瞋、痴等烦恼蔽覆..

六论

古代印度外道所用六种论。又作六皮陀分。与四韦陀、八论等合称十八大经,即金七十论第二十三章所说之外智。(一)式叉论(梵?iksa),阐释六十四能法。(二)毗伽罗论(梵Vyākarana),阐释诸音声..

六轮

指铁轮、铜轮、银轮、金轮、琉璃轮、摩尼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学观品示三贤十圣之果报,用铜轮王等之名,以铜宝璎珞、银宝璎珞、金宝璎珞、琉璃宝璎珞、摩尼宝璎珞、水晶宝璎珞等,分别配..

六轮对位

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载,轮有运转、摧碾二义,谓佛菩萨运转法轮,则能摧碾众生惑业,故以六轮配对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诸位次,称为六轮对位。即:(一)铜宝轮对十住位,谓十住菩萨已断见思之惑..

六震

指大地震动之六种相。据华严经疏卷六载,指:动、起、涌、震、吼、击六种。动者摇飏不安,起为自下渐高,涌则忽然腾举,此三者指地动之形。震者隐隐出声,吼为雄声猛烈,击则砰然发响,此三者指..

六器

密教于修法坛所供之六种供具中,阏伽、涂香、华鬘三种之盛器各有二个,总称六器。六器依次置于火舍左右,其中,置于行者右方者用于前供养,置于行者左方者用于后供养。此六器之形状相同,皆由碗..

六学僧传

凡三十卷。元代昙噩撰。今收于卍续藏一三三册。全名新修科分六学僧传。收录自后汉明帝永平十年(67)至宋代之高僧一二七三人之传记,依六学(慧、施、戒、忍辱、精进、定)、十二科(译经、传宗..

六亲

指父、母、兄、弟、妻、子等六种亲属。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七上):“六亲眷属,所资有无,不能忧念。”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二(大四○·二一下):“厌三界之无常,辞六亲之至爱。..

六随眠

谓贪、瞋、痴、慢、疑、见等六种根本烦恼,此乃俱舍家之说。随眠即根本烦恼之异称,根本烦恼随逐有情,行相微细,故称随眠。[俱舍论卷十九](参阅“根本烦恼”4135) p1311 ..

六头首

六班之头首,乃禅林中司掌修行教育之六职。临济宗称首座、书记、藏主、知客、库头、浴主等为六头首,曹洞家则以首座、书记、知藏、知客、知浴、知殿等为六头首,其席位排于法堂之西序。又六头首..

六环

锡杖顶部之六个环轮,表六道,振之,对内意味觉醒六道迷梦,对外则行脚时可避野兽。由此而转指锡杖。 p1311

心树

喻指吾人之心思、意念。意念生起,犹如树木之生长,故以树喻之。 p1410

心灯

譬喻心灵。心灵能烛照一切,静而不昧,故喻之以灯。法苑珠林说“不生意树,未启心灯。”又梁简文帝与广信侯书中亦有“岂止心灯夜炳,亦乃意蕊晨飞”之语。 p1410 ..

心缚

喻指妄想。妄想缠缚吾人之心,故称心缚。楞伽经卷二(大一六·四九六下):“彼相则是过,皆从心缚生。” p1410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