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客

又作火伴、火佃。禅林中,专司爨火之责者。[敕修百丈清规卷上住持章、禅林备用清规卷七、禅林象器笺职位门] p1496

火界

谓火之自体。界,为持之义。火持其自性,其性为暖,能成熟物。俱舍论卷一(大二九·三中):地水火风,能持自相。” p1496

火界三昧

梵语agni-dhātu-samādhi。由己身发出火焰之禅定。又作火定、火界定、火光三昧、火焰三昧、火生三昧。依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七载,底砂佛敷尼师坛,结跏趺坐,入火界定。中阿含卷十一频鞞娑逻王迎..

火珠

指塔顶饰物。于塔顶九轮之上,置一宝珠形之饰物,其周围以火焰图案装饰之,称为火珠。(参阅“水烟”1491) p1497

火院密缝印

又作金刚炎、金刚火炎、金刚火院界印、密缝印、火印。即以金刚火焰密缝结界所余空隙之意。此印言所结护之地界,其四方四维皆成火界,故亦称八方火院、火院。印相为左手掌掩右手背,竖二拇指,向..

火浣布袈裟

以火浣布制成之袈裟。火浣布,乃以火鼠之毛纺成者,不惧火,垢秽时得投于火中而浣之。据法苑珠林卷三十五载,魏明帝时,西国献火浣布袈裟。慧琳音义卷十五引山海经、抱朴子之说,谓南方炎洲有火..

火帐

禅林中,饭头计算每日用食人数及所食物量之帐簿。又饭头系负责大众粥饭之职称。雪岩祖钦禅师语录卷二(卍续一二二·二五六下):“吹入十八重无间地狱中去,被阎罗老汉与你打算火帐,问你索饭钱..

火净食

为佛制五种净食之一。即一切瓜果等物,先当以火烧煮,熟而后食之,称火净食。[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六、大明三藏法数卷二十四] p1497 ..

火祭

(一)梵语 homa。音译作护摩。原为印度古代所行之火祭祀法,后为佛教所采用,密教尤其重视之,于一般修法中大多附有护摩法。其修法方式、所用供物、准备之坛炉等,概视其修法之种类与所宗之部门..

火喻菩萨十种善法

据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六载,菩萨修行,以智慧之火了妄即真,锻凡成圣,破有执而归空,照昏迷而为朗;犹如大火,锻炼陶镕,必假其力,起灭变化莫测其由,乃至尽群有而归一空,破诸暗而昭万象,是..

火焰印

密教不动尊十四根本印明之第九。金刚手光明灌顶经最胜立印圣无动尊大威怒王念诵仪轨法品(大二一·二下):“次结火焰印,以慧手空轮,加于水火甲,风坚拄定掌,右旋成界方,左转名解散。”即以..

火焰轮止印

密教不动尊十四根本印明之第十。又作制火印、遮火印。金刚手光明灌顶经最胜立印圣无动尊大威怒王念诵仪轨法品(大二一·三上):“火焰轮止印,定慧各为拳,空出火风间,二拳背相合,能制止诸火..

火涂道

三途之一。途者,道之义。即指地狱道。地狱为猛火所烧之处,故称火涂道。[四解脱经、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三](参阅“三涂”636) p1499 ..

火葬

梵语 agnidagdha。印度四葬之一。又作荼毗(巴 jhāpita,即燃烧之意)。指焚烧遗体,埋其遗骨。印度自古最重视火葬,在佛陀出世以前,此一葬法被视为正葬。我国原以土葬为主,然亦行火葬,南宋..

火铃

在禅林中,教人小心火烛所用之铃。在莹山和尚清规卷上日中行事中,有午时、亥时、寅时振火铃,警告大众小心火烛之记载。此火铃与一般使用之振铃相同,似钟而小,有舌有柄,以一手持之,即可振鸣..

火里莲

火中生莲华,比喻希有之事。表示菩萨之妙用,虽受五欲,亦复行禅,于此等相逆之行中尚能出没自在,变幻莫测,恰如火中生莲,为希有之事。维摩经佛道品(大一四·五五○中):“示受于五欲,亦复..

火种居士

印度古代对拜火婆罗门之泛称。如杂阿含经卷五,佛弟子称毗舍离国之萨遮尼犍子为火种居士,即是其例。 p1500

火聚

梵语alātacakra。又作火转、旋火轮。即点燃木片,将之旋转,产生轮形。大日经疏卷三(大三九·六○九上):“人持火烬,空中旋转,作种种相,或方或圆,三角半月,大小长短,随意所为。”即比..

火聚仙

位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北方毗沙门天之上方。青龙轨称之为成就持明仙。此仙身遍火焰,故称火聚仙。其形像为肉色,右手执剑,左拳置腰,有火焰,坐于莲上,仙女一人侍之。(参阅“持明仙..

火德星君

禳除火灾之火神名。五行之中,以南方配于火,将之神格化,而混同对炎帝神农氏之祀拜,原属道教之信仰。自宋朝以降,丛林佛殿之本尊前,挂有“南方火德星君神”之牌,每月四日、十八日修火德讽经..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