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空

(一)心性广大,能容摄万象,犹如大虚空,故称心空。吽字义(大七七·四○六上):“无始以来,本住心空。” (二)谓心离自障而空寂无相。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大八·八二七下):“空慧寂然无..

心城

(一)喻指禅定。禅定防心,能抑制妄动,犹如具有防御作用之城,故喻为心城。与遗教经中所说堤塘之喻同义。[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一之三] (二)指心。以身为城廓,故喻心为城。[华严经入法..

心相

(一)指心之相状。有心内相与心外相之别。心之本性清净平等,称为心内相。心随诸缘而生种种对境,称为心外相。[维摩经卷中] (二)心之本来面目。[维摩经卷中] (三)心之行相。即指见分。[圆觉..

心相应心不相应

原始佛教后之部派佛教时代,倾向于整理组织阿含经教说之阿毗达磨,其时,对心之作用亦作种种考察。于上座部中,分心识为主体与属性,如心、意、识等主体称心法,或称心王;受、想、思等部分之作..

心相应行

指一切之心所法。心所法与心王同时起作用,故称心(王)相应;以其系有为法,故称行。[尊婆须蜜集论卷一] p1405

心要

(一)心髓与精要。即指法门之至极。又谓心性上精要之法义。 (二)全一卷。唐代不空撰。为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之略称。以大日、释迦一体之义,说金刚界三十七尊之出生及三昧等。p1405 ..

心香

指心中之香。学佛者心中精诚,自能感格于佛,与焚香供佛无异,故称心香。世俗本此,对于心所崇拜者,多用“一瓣心香”之语,以示其崇拜之意。梁简文帝相宫寺碑铭亦有“窗舒意蕊,室度心香”之语..

心乘

佛教之别称。乘,运载、乘物之意,比喻为能运载众生至解脱之岸的教法、法门。佛教之教法以观照、省察、体悟众生清净本性之心观为主,以之为救度众生之究竟法门,故有此称。 p1405 ..

心海

喻指众生之心体。楞伽经卷一(大一六·四八四上):“外境界风,飘荡心海,识浪不断。”此即喻称外在之境界为风,众生之心体如海,而八识之缘动如浪,故一般有所谓“境风”、“心海”、“识浪”..

心珠

喻指众生之心性。众生之心性本来清净,犹如明珠一般,故称心珠。 p1406

心真

指吾人本具自性清净心之真性。盖吾人之心性原本清净,远离烦恼,无有染污,故经典中多称为自性清净心、本性清净心或性净心,于大乘经典中又称为如来藏心或佛性。(参阅“自性清净心”2525) p14..

心真如门

指如来藏心之体。又作真如门。为大乘起信论所说一心二门之一。与“心生灭门”并称。分别而言,心真如门认为一心之本体为超越迷悟等一切差别之绝对平等之理体,即为不变真如;心生灭门则认为,真..

心鬼

谓心邪而于现生作恶业,死后自觉忏悔之恶鬼。又以心之可怖,犹如恶鬼,亦称心鬼。然一般俗谚以“疑心生暗鬼”称为心鬼,谓因内心惊疑而生种种幻觉。 p1406 ..

心清净

指灭除内心之邪曲,远离污秽不净,使之清白净洁。据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身转清净成菩提品所载,心之清净可分为两种:(一)自性清净,谓吾人之心性原本清净,无有染污。(二)离垢清净,即远离一切客..

心眼

指藉禅定之力可透见障外之色,照了诸法。即不依肉眼,亦不依天眼,由定力之故,能照见他方佛国诸佛及佛土之庄严,或能觉知己身内之种种不净。据观无量寿佛经所载,频婆娑罗王受其子阿阇世幽禁时..

心智

心与智。心为体,智为用,体用二者并举,故称心智。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大八·八二八上):“口常说法非无义,心智寂灭无缘照。” p1407 ..

心无宗

东晋般若学派六家七宗之一。吉藏于中论疏中谓其代表人物为温法师,主张空“心”(不执着外物)不空“色境”。然据世说新语假谲篇载,“心无义”系支愍度所立,又刘孝标之注将“心无”解释为佛之..

心华

喻指吾人之本心。以本心之清净譬于华,故称心华。经中每以“心华开敷”一语表示豁然大悟之意。[八十华严经卷六十六] p1407

心量

谓心起妄想,对外境起种种度量。此为凡夫之心量。如来真证之心量,则远离一切所缘、能缘,而住于无心。[楞伽经卷三] p1407

心塔

(一)密教之深旨,以众生之一心即为大日如来法性之塔婆,故称心塔。大日经疏卷六(大三九·六四七中):“梵音制底与质多体同,此中秘密,谓心为佛塔也。” (二)密教三种塔印之一。即未敷莲华印..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