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生狂言

日本佛教用语。又作壬生大念佛。系日本京都壬生寺举行之无言剧。本为正行之念佛(融通念佛),后来于正行之外创立乱行之念佛,即狂言。此为壬生寺每年行事之一,因以乱行之狂言著名,世称壬生狂..

梵语 deva-loka。音译作提婆。与天上、天有、天趣、天道、天界、天上界等同义。指在迷界之五趣及六趣中,最高最胜之有情,或指彼等所居之世界;若指有情自体时,称为天人、天部(复数)、天众(..

天人

又作天众。即住于欲界六天及色界诸天之有情。亦指住于天界或人界之众生。据经典记载,天人欢喜赞叹佛事,奏天乐,散天花,薰天香,飞行于虚空。以多披挂璎珞,飞于天空,故称为飞天,自印度以来..

天人不动众

指极乐净土之大众。极乐净土实无天人之存在,然以顺应他方世界之故,存天人之名。其大众实乃一生补处菩萨,为证得涅槃之妙理者,成就大乘根性,绝无倾动退堕,故称不动。[净土论(世亲)] p13..

天人五衰

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之天人,于寿命将尽时所表现之五种异像。通常分大小二者。大五衰相为:(一)衣服垢秽,谓诸天众铢衣妙服光洁常鲜,于福尽寿终之时,自生垢秽。(二)头上华萎,谓诸天众宝冠珠..

天人致敬愿

弥陀四十八愿中之第三十七愿。又称人天致敬愿。即誓愿凡闻弥陀之名号即心生欢喜者可得诸天及世人等之尊敬。魏译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八下):“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

天人师

梵语?āstādeva-manusyānāj,巴利语 satthādeva-manussānaj。音译作舍多提婆魔舍喃。为如来十号之一。又作天人教师。谓佛陀为诸天与人类之教师,示导一切应作不应作、是善是不善,若能依..

天人散花尸上

指天人散花于其故身。据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载,有一天人,其故身于生时孝顺父母,忠信事君,敬奉三尊,复能禀承师教,而令其神得生天上,故散花以报故身之恩德。 p1334 ..

天上

为六道之一。住于欲界(性欲、食欲较强烈者所居之世界)、色界(已离欲望,无男女之别,且无言语之世界)、无色界(无各种形状,由受、想、行、识等四蕴所成之世界)等诸天之天人,总称天上。又..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巴利语 aggo''''ham asmi lokassa。略称唯我独尊。为释尊诞生时,向四方行七步,举右手而唱咏之偈句。意即“吾为此世之最上者”。上述记载,见于长阿含经卷一、佛本行集经卷八、太子瑞应本起经..

天口

指火。古代印度婆罗门之法以火为天之口,火烧供物,香气上达而诸天得食。此系密教修护摩供之由来。百论疏卷上之中引俱舍论之说,谓有天从火中发出语言,又诸天口中有光明,谓言是火,故外道以火..

天女

梵语 devakanyā。音译作泥缚迦你。指欲界天之女性。色界以上之诸天无淫欲,故亦无男女之相。 p1335

天女形

佛像形态之一种。为面容慈悲,呈女性丰丽之姿的菩萨与天部(如辩才天、吉祥天)。 p1335

天女散华

据维摩经观众生品载,天女散华(花)于诸菩萨及舍利弗等,然以舍利弗等尚未泯绝思虑分别,故天华不着诸菩萨,仅著于舍利弗等之体。(参阅“天华着舍利弗衣”1362) p1335 ..

天子

(一)谓于人中为王,而蒙诸天护持者。此乃前世修中、下品之十善所得之果报。金光明经卷三(大一六·三四七上):“虽在人中,生为人王,以天护故,复称天子。” (二)指欲界第六天之魔王,即他化..

天子魔

梵语deva-putra-māra。四魔之一。全称他化自在天子魔。又作天魔。即住于欲界第六天之魔王及其眷属,能妨碍人之胜善,憎嫉贤圣之法,并能作种种扰乱,不成就出世之善根。此魔乃因前世之业感此果..

天弓

为虹之异名。又作帝弓、天帝弓。往生要集卷中(大八四·五三下):“双眉皎净,似天帝弓。”[玄应音义卷二十一] p1335

天中天

梵语 devātideva,巴利语同。谓诸天中之最胜者。又作天人中尊、天中王。为佛尊号之一。以释尊诞生之后,曾受诸天礼拜,故而有此尊号。[修行本起经卷上菩萨降身品、佛本行经卷一梵志占相品、阿..

天王如来

(一)提婆达多比丘未来成道时之佛名。据法华经提婆达多品所说,提婆达多犯五逆罪,堕无间地狱,佛陀告诸菩萨及天人四众,谓提婆达多往昔曾为其师,彼实非恶人,为权诫世人而作逆罪,堕于地狱,未..

天主

(一)大自在天之别名。为大自在天外道之主神。(参阅“大自在天”783)(二)指帝释天。帝释天为忉利天之主,故称天主,又称天帝。[大智度论卷四、维摩经疏(净影)](参阅“帝释天”3776)(三)..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