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空

仁王经卷上说五蕴空、十二入空、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谛空、十二因缘空,天台智顗注疏时引大智度论,称之为六空。(一)果报空,即五蕴空。(二)受用空,即十二入空。(三)性别空,即十八界空。(..

六门教授习定论

全一卷。又作习定论。印度大乘宗经论部。无著菩萨颂,世亲菩萨释,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据开元释教录卷九载,本论于武后长安三年(703)十月在西明寺译出,系简要叙述当代瑜伽系..

六垢

又作六垢法、六烦恼垢。能染污心者称为垢,为烦恼之异名。即指恼、害、恨、谄、诳、憍等六种能染污吾人内心之不净法。据显宗论卷二十一载,诳、憍二者从贪生起,害、恨二者从瞋生起,恼从见取生..

六度果报

行六度所感之果报。六度,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蜜。善戒经说行布施能感富,持戒则感具色,忍辱感力,精进感寿,禅定感安,智慧感辩,称为六度果报。 p1277 ..

六度无极

即六波罗蜜。波罗蜜(梵pāramitā),旧译作度。以菩萨六度之行法无穷无极之故,又称度无极。[增一阿含经卷一] p1277

六度集经

凡八卷。又作六度无极经、六度无极集、六度集、杂无极经。三国时代吴·康僧会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系集录佛陀在过去世行菩萨道时之九十一则本生谭故事,配合大乘佛教所说之布施、持戒、忍辱、..

六度满相

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修行完满之相。如尸毗王代鸽割肉饲鹰,为布施之满相;普明王持不妄语戒,七日届满而舍国就死,为持戒之满相;羼提仙人受迦梨王截断手、足、耳、鼻,..

六度说意

佛陀讲说六波罗蜜,有对治、次第生二义。(一)对治之义:对于善法,有悭法、恶业、恚心、懈怠、乱心、愚痴等六事,以此六法因缘之故,不得无上菩提,故讲说六波罗蜜以对治之。(二)次第生之义:菩..

六度譬喻

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蜜,华严经中譬智慧为母,布施为乳母,持戒为养母,忍辱为庄严具,精进为养育者,禅定为浣濯,称为六度譬喻。 p1278 ..

六染心

谓众生之心性本来自性清净而离诸妄染,然因依于不觉而忽起无明,为烦恼所染污,遂有六种染心之相。即:(一)执相应染,我执之烦恼与心王相应而起,执着外境以染净心。(二)不断相应染,于苦乐等境..

六派哲学

二世纪顷,出现于印度婆罗门教系中六种哲学学派之总称。即:(一)弥曼差学派(梵Mīmājsā),即对吠陀圣典中所规定的祭祀仪礼之实行及意义,以哲学立场加以研究之学派。其始祖为耆米尼(梵 Jai..

六界

梵语sad dhātavah。即万有生成之基本元素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此六大各有分齐,故称为界。[中阿含卷三度经](参阅“界”3889) p1279 ..

六界聚

界,界分之义;聚,聚集之义。谓众生之身乃六大之聚集(假合)而各有分齐(限量)。据中阿含经卷二十一说处经载,佛命阿难当为诸年少比丘讲说众生之身为六大假合,使其舍诸欲而修梵行,即:(一)..

六相

指华严经、十地经所说万有事物所具足之六种相。即:(一)总相,即一缘起之法具足多德;如人体具足眼、耳诸根而成为一体。(二)别相,于多德之中,彼此相依而合成一法;如体虽为一,但眼、耳等诸根..

六相圆融

又作六相缘起。指六相相互圆融而不相碍。与十玄门之说,并称“十玄六相”,为华严宗之重要教义。六相即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等,华严宗以此六相之说为基础,而立六相圆融。即:诸..

化佛

梵语 nirmāna-buddha。(一)又作应化佛、变化佛。佛陀为救度众生而变现另一种姿态,即称为变化身。[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一、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七本](二)指原无而忽有之佛。即应机宜而忽然化现之..

六家七宗

东晋时代之般若学派别。自汉末迄刘宋时代,般若经流行,东汉支娄迦谶传译道行般若经(为印度般若学说传入中国之始),朱士行讲经,道安亦着手研究般若。当时为理解般若思想,一方面依据老庄玄学..

六师外道

又作外道六师。古印度佛陀时代,中印度(恒河中流一带)势力较大之六种外道。外道,系以佛教立场而言,实为当时反对婆罗门思想之自由思想家,而在一般民众社会中所流行之思想体系。凡六种,即:..

六时

(一)指昼夜六时。乃将一昼夜分为六时,即晨朝、日中、日没(以上为昼三时)、初夜、中夜、后夜(以上为夜三时)。在印度,时间之最小单位称刹那,一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为一腊缚,..

六时三昧

指昼夜六时勤行之三昧修法,如念佛、忏法等。一心勤行佛事,称为三昧。 p1283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