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

又称八部众。即:天(梵deva)、龙(梵 nāga)、夜叉(梵 yaksa)、阿修罗(梵asura)、迦楼罗(梵 garuda)、乾闼婆(梵gandharva)、紧那罗(梵 kijnara)、摩睺罗迦(梵mahoraga)。为守护..

天龙山

位于山西省太原西方,与响堂山同为北齐佛教文化之代表,以石窟闻名于世,称为天龙山石窟。自北齐文宣帝之佛岩石窟寺、孝昭帝之天龙石窟寺开始,历代相继营造石窟寺。本山规模远不及云冈、龙门,..

天龙寺

(一)位于山西省太原天龙山麓。又称圣寿寺。建于北齐,其后久经废绝。至明代乃重兴。寺中有隋代塑像数尊,与浮雕、佛像、壁画等无数。诸堂之中,天王殿置有四天王及二王像,大雄宝殿奉祀药师佛、..

天龙寺船

又称天龙船。指日本室町时代,与我国往来交易之商船。日本历应二年(1339)八月,后醍醐天皇崩,足利尊氏应梦窗疏石之劝,为其造寺以荐冥福,并采梦窗之议,遣船通商于元,以贸易之所得建天龙寺..

天龙夜叉

指诸天、龙神、夜叉。为八部众中之三者,其中,夜叉乃住于空中或地上,以威势恼害人或守护正法之鬼类。 p1369

天罗国

天罗,梵名 Devala,音译提婆罗。乃斑足王之国。据鸠摩罗什所译仁王经护国品载,斑足王之足有斑驳,其为天罗国太子时,称斑足太子,曾受邪师之教,后闻四非常偈,而得空三昧。参阅“斑足王”497..

天识

指吾人之本性、真如。刘禹锡曹溪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能使学者还其天识。” p1369

天魔外道

指天魔与外道,为害佛道者。梵网经卷上(大二四·一○○二下):“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p1369

天魔波旬

天魔,指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之魔王,名为波旬,常娆乱释尊之修行。盖诸佛出世,常有与其同世之魔障难其修行成道,且魔各有不同。波旬乃释迦佛出世时之魔王,有无量眷属,常障害佛道。又据..

太子三妃

翻译名义集卷三皇后篇第二十六载,悉达多太子十七岁时,纳妃三人,即:(一)瞿夷(梵 Gopī),意为明女,其父名为水光长者,女生之时,日将没,余光照其室内皆明,故名瞿夷,是太子第一妃。(二)..

太子瑞应本起经

凡二卷。又作太子本起瑞应经、瑞应本起经、瑞应经。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木经为佛传中早期成立者,其内容之编排或记述之体裁,大抵皆与“修行本起经”类似,两经均采十七岁纳妃、十九..

太山府君

梵名 Citragupta。音译质呾罗笈多,意译作奉教官。又作泰山府君。我国以之为冥府东岳泰山之主司神,佛教则以太山府君配当阎魔王之书记,记录人间善恶诸业,亦为冥界十王之一,称为太山王。在密..

太古寺

位于韩国京畿道高阳郡神道面之北汉山城内重兴洞。乃高丽末期僧普愚于忠惠王复位二年(1341)所建。其后一度荒废,直至肃宗、英祖间,圣能始复兴其遣址,而称太古寺。寺中存有普愚之塔碑、舍利塔..

太平广记

凡五百卷。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李昉等奉敕撰。所引之书多达三百四十五种。内容记述古传之神异事迹与轶闻琐事。其录佛教有关者,共计三十卷。 p1371 ..

太平乐

唐代之舞乐。又称五方师子舞。据通典卷一四六载,师子乃挚兽,出于西南夷、天竺、师子等国。缀毛为衣,仿师子俯仰驯狎之容,二人持绳拂,为习弄之状,五方师子各依其色,百四十人歌太平乐,舞抃..

太平兴国寺

(一)位于蒋山(江苏钟山)。本寺肇建于六朝,初名道林寺。梁天监(502~519)年中,保志禅师寂于此,武帝为立塔寺,改称开善寺,为当时义学之枢府。咸通年中,又改名宝公院,宋太平兴国五年(98..

太玄真一本际经

凡十卷。初唐、中唐之际流行之道教经典。据甄正论卷下载,隋之道士刘进喜改换佛教经典,造五卷本,其后道士李仲卿又增广为十卷。其内容旨在教化三乘以导入一乘,并说一切诸法之根本为非因非果之..

太孤危生

禅林用语。太,甚之义。孤危,孤峰险峻之义。生,系接尾词。丛林中,每以孤峰之危然不可攀登,比喻机锋锐利之向上一着,非言语思虑所能及。碧岩录第二则垂示(大四八·一四二下):“盖天盖地,..

太原寺

唐初,于长安、洛阳、太原、荆州、扬州等地置五所太原寺。长安之太原寺,乃咸亨元年(670)则天武后外氏侍中观国公杨恭仁舍故宅所建者,后经重修,改名魏国西寺。载初元年(690),复改名崇福寺..

太能

(1562~1649)朝鲜潭阳(全罗南道)人,俗姓吴。号逍遥。十三岁出家习经律,又从浮休善修受习禅法,后与云谷冲徽、松月应祥,并称门下三杰。曾于妙香山访休静而嗣其法,并历住金刚、五台、九月..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