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多成就几根

【极多成就几根】 p1199俱舍论三卷十八页云:诸极多者、成就几根?颂曰:极多成就十九,二形除三净。圣者未离欲,除二净一形。论曰:诸二形者、具眼等根。除三无漏;成余十九。无漏名净。离二缚..

极清净道离十过失

【极清净道离十过失】 p1200瑜伽二十卷二十四页云:又由证得此极净道,离十过失,住圣所住。云何名为十种过失?所谓依外诸欲所有愁叹懮苦种种恼乱苦苦相应过失。又有依内不护诸根过失。由不护诸..

爱有五相

【爱有五相】 p1203瑜伽八十六卷十五页云:由此漂溺者:谓由爱河浸淫之性、之所漂溺。当知此爱、有五种相。一、游诸境界,趣下分故。二、微细随行,难觉了故。三、于诸境界,难回转故。四、乃至..

爱重作意

【爱重作意】 p1203世亲释七卷一页云:爱重作意者:谓即于彼,见胜功德,深生爱味。

意成

【意成】 p1207大毗婆沙论七十卷九页云:问:何故中有复名意成?答:从意生故。谓诸有情、或从意生,或从业生,或从异熟生,或从淫欲生。从意生者:谓劫初人及诸中有色无色界幷变化身。从业生者..

意自性

【意自性】 p1207瑜伽一卷十页云:云何意识自性?谓心、意、识。心、谓一切种子所随依止性,所随依附依止性,体能执受,异熟所摄阿赖耶识。意、谓恒行意,及六识身无间灭意。识、谓现前了别所缘..

意有三种

【意有三种】 p1208大毗婆沙论十三卷五页云:意有三种。谓异熟生、等流、剎那。剎那者:谓苦法智忍相应。

灭智

【灭智】 p1211显扬二卷十六页云:七、灭智。谓于有漏诸行灭中、灭静妙离思惟,若知若见。余如前说。二解 入阿毗达磨论下四页云:于彼灭,有无漏智、作灭静妙离行相转;名灭智。三解 品类足论一..

灭谛相

【灭谛相】 p1212集论五卷十二页云:何等相故?谓真如、圣道、烦恼不生、若灭依,若能灭,若灭性,是灭谛相。如世尊说:眼耳及与鼻、舌身及与意、于此处,名色、究竟灭无余。又说:是故汝今当观..

灭尽定

【灭尽定】 p1212瑜伽三十三卷十五页云:若诸圣者、已得非想非非想处;复欲暂时住寂静住。从非有想非无想处、心求上进。心上进时,求上所缘,竟无所得。无所得故;灭而不转。如是有学、已离无所..

灭谛有三

【灭谛有三】 p1214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二页云:灭谛三者:一、自性灭。自性不生故。二、二取灭。谓择灭。二取不生故。三、本性灭。谓真如故。..

业法

【业法】 p1216品类足论六卷六页云:业法云何?谓身语业及思。

业通

【业通】 p1217俱舍论九卷三页云:一切通中,业通最疾。凌虚自在,是谓通义。通由业得,名为业通。此通势力速故名疾。中有具得最疾业通,上至世尊,无能遮抑。以业势力、最强盛故。一切中有,皆..

业果法

【业果法】 p1218品类足论六卷七页云:业果法云何?谓一切有为法、及择灭。

业为增上法

【业为增上法】 p1220品类足论六卷七页云:业为增上法云何?谓有为法、以业为增上。

业及业道分别

【业及业道分别】 p1220瑜伽六十卷十四页云:复次思是业,非业道。杀生乃至绮语、亦业,亦业道。贪、恚、邪见、业道,非业。

业差别有十三种

【业差别有十三种】 p1220显扬十九卷四页云:此业差别、复有十三种。一、身业,二、语业,三、意业,四、律仪所摄业,五、不律仪所摄业,六、俱非所摄业,七、福业,八、非福业,九、不动业,十..

业杂染论二种安立

【业杂染论二种安立】 p1220瑜伽八十九卷十三页云:复次有二安立业杂染论。一者、邪论,二者、正论。言邪论者:谓如是说:若有故思凡所造作诸不善业;一切决定当受恶趣。此论便谤修行梵行、能证..

过患相

【过患相】 p1222瑜伽三十二卷四页云:汝若如是背诸黑品、向诸白品;由调练心滋润心故;复应数数取过患相。谓于所有诸相、寻思、及随烦恼,取过患相。言诸相者,谓色等十相。言寻思者,谓欲等八..

过去言依事

【过去言依事】 p1222品类足论六卷十七页云:过去言依事云何?谓过去所摄行。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