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劫

【一小劫】古代印度的计时单位,《大毗婆沙论》载,人寿自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为增劫之极;又自八万四千岁起,每过百年减一岁,至十岁为减劫之极。此一增一减,共计一千六百八..

一大劫

【一大劫】古代印度的计时单位,一期世界之始末,总括成住坏空四劫,称为一大劫。《瑜伽师地论》卷二载:‘又此世间,二十中劫坏,二十中劫坏已空,二十中劫成,二十中劫成已住。’即八十中劫为..

一分

【一分】因明用语。与‘全分’对称。指一名相或事物的一部分,或指多种名相之中的一部分名相或事物,称为一分。

一分家

【一分家】指安慧所立的心识一分说。谓心识生起认识作用时,唯起于自证分(自体分)。能认识作用的见分,被认识对境的相分,都是情有理无的遍计所执之法,属于无体之法,此乃凡夫无始以来执著我..

一分常论

【一分常论】为古代印度外道所执的六十二见之一;属于计执前际而起的常见。此类外道共有四种,故又称四种一分常论。彼等系于前生、后生,或色心之一半而起常见者,故称一分常论。即:一、谓外道..

一心

【一心】唯识宗以根本识为一心。指万有能变之心,即阿赖耶识。成唯识论卷二:‘由自心执著,心似外境转,彼所见非有,是故说唯心;如是处处说唯一心。’..

一心四境

【一心四境】又作一水四见。譬如一水,本无有异,而因天、人、饿鬼、畜生果报不同,故于一水而见有四种境相。即天人见是宝严地,人见是水,饿鬼见是脓血,而鱼见是其窟宅。见《摄大乘论释》卷四..

一切

【一切】梵语 sarva,音译萨婆,乃总赅众物之词。《大智度论》卷二十七载:‘萨婆,秦言一切。’《翻译名义集》卷五︰‘一以普及为言,切以尽际为语。’此词之实际用例颇多,如一切世间、一切众..

一切行苦

【一切行苦】一切有为有漏之法,皆迁流不息,故称为一切行苦。这是如来所说四法本之一。(四法本为一切行无常,一切行苦,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见《俱舍论》卷二十三。..

一切行无常

【一切行无常】指一切有漏法,皆不具有恒常之性,故曰一切行无常。这是如来所说四法本之一。见《俱舍论》卷二十三。

一切有为法

【一切有为法】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有为法是无常之法,如《金刚经》偈子云:‘一切有为法,..

一切法不生

【一切法不生】指谓一切真实之法,乃超越相对的差别界。以其为‘绝对’,故不生不灭,此是不变的理法。

一切种子识

【一切种子识】又作种子识,乃执持一切法的种子而不散失之识,为阿赖耶识的别名。成唯识论卷二载:‘此能执持诸法种子,令不失,故名一切种。’又摄大乘论释卷二:‘谓有能生杂染品法,功能差别..

一中劫

【一中劫】古代印度的计时单位。谓人寿之一增一减为一小劫。合二十小劫,共计三万三千六百万年,称为一中劫。

一本十支

【一本十支】唯识宗所依的经论,除了‘六经十一论’外,并有‘一本十支’之学,即以《瑜伽师地论》为本论。其他释论为支论。支论有十,称为‘十支’。此十支论即:一、百法明门论,又作略陈名数..

一法中道

【一法中道】指于一法上论非有非空的中道妙理,此为唯识宗所立中道之一义。与‘三性对望中道’对称。唯识宗以遍计所执性为妄情所现,故判为空;以依他起性与圆成实性为假有与真有,故判为有。自..

一刹那

【一刹那】指极短的时间。刹那,意译须臾、念顷,即一个心念起动之间,与发意顷同义。意为瞬间,为表时间之最小单位。俱舍论卷十二载,一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

一味蕴

【一味蕴】指无始以来,有一味延续的细微意识,乃形成轮回的主体。这是小乘经量部所立。经量部主张此细意识自无始以来即不间断,其体为受、想、行、识等四蕴,展转和合,转成一味,故称一味蕴。..

一阐提

【一阐提】一阐提,梵语 icchantika 之音译,其原意是‘有欲求之人’,意译为无种性、断善根、不能成佛的众生。《大庄严论经》卷一载有二说:一者有性阐提,借助佛力,终可成佛;二者无性阐提,..

二十二根

【二十二根】此是促进增上作用的二十二种法。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男根、女根,命根,苦、乐、喜、忧、舍五受根,信、勤、念、定、慧五善根,未知当知、已知、具知三无漏根。根为..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