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 44.P0422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 (6卷)〖明 智旭述〗

大正藏 No. 1850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明 智旭述6卷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一灵峰蕅益沙门智旭述佛祖之道。以心传心。菩萨造论通经。亦唯此一大事。故云。十方谛求。更无余乘。纵令曲为群机。循循善诱..

-1851 44.P0465 大乘义章 (26卷)〖隋 慧远撰〗

大正藏 No. 1851 大乘义章隋 慧远撰20卷大乘义章卷第一(草书惑人伤失之甚传者必真慎勿草书)远法师撰义有五聚(一者教聚 二者义聚 三者染聚 四者净聚 五者杂聚)。教聚之中别有三门(一众经教迹义 ..

-1852 45.P0001 三论玄义 (1卷)〖隋 吉藏撰〗

大正藏 No. 1852 三论玄义隋 吉藏撰1卷三论玄义慧日道场沙门吉藏奉命撰总序宗要。开为二门。一通序大归。二别释众品。初门有二。一破邪。二显正。夫适化无方。陶诱非一。考圣心。以息患为主。统..

-1853 45.P0015 大乘玄论 (5卷)〖隋 吉藏撰〗

大正藏 No. 1853 大乘玄论隋 吉藏撰5卷大乘玄论卷第一胡吉藏撰二谛义有十重。第一标大意 第二释名 第三立名 第四有无 第五二谛体 第六中道 第七相即 第八摄法 第九辨教 第十同异二谛者。盖是言..

-1854 45.P0077 二谛义 (3卷)〖隋 吉藏撰〗

大正藏 No. 1854 二谛义隋 吉藏撰3卷补刻二谛章叙嘉祥藏大师所撰二谛义章三卷。传流吾国已来。仅一千年奇矣。宠藏之古名蓝之间。而不以广其传者也久矣。向者龙宝与公。偶得上下两通。辄刻木以布..

-1855 45.P0116 三论游意义 (1卷)〖隋 碛法师撰〗

大正藏 No. 1855 三论游意义隋 碛法师撰1卷三论游意义硕法师撰略开四重(一明经论游意。二明四论大归。三明中观宗者。四明无方问难也)。第一明经论游意者。略明三种。一者明人论菩萨不同。二明诸..

-1856 45.P0122 鸠摩罗什法师大义 (3卷)〖东晋 慧远问.罗什答〗

大正藏 No. 1856 鸠摩罗什法师大义东晋 慧远问.罗什答3卷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上宋国庐山慧远法师。公少瞻儒道。擅坚白之名。及脱俗高尚。亦江左须弥。凡所述作。莫非皆是实归之路。默问常安草堂..

-1857 45.P0143 宝藏论 (1卷)〖后秦 僧肇著〗

大正藏 No. 1857 宝藏论后秦 僧肇著1卷宝藏论长安沙门释僧肇著广照空有品第一空可空非真空。色可色非真色。真色无形。真空无名。无名名之父。无色色之母。为万物之根源。作天地之太祖。上施玄象..

-1858 45.P0150 肇论 (1卷)〖后秦 僧肇作〗

大正藏 No. 1858 肇论后秦 僧肇作1卷肇论序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菩萨。爰传兹土。抑亦其例。至如弥天大德童寿桑门。并..

-1859 45.P0161 肇论疏 (3卷)〖唐 元康撰〗

大正藏 No. 1859 肇论疏唐 元康撰3卷肇论疏卷上 序释元康撰肇论序小招提达法师作者 就此一论。文有二章。前序文。后论本。今言肇论序者。后秦姚兴时。长安释僧肇法师。作宗本不迁等论。从人立名..

-1860 45.P0201 肇论新疏 (3卷)〖元 文才述〗

大正藏 No. 1860 肇论新疏元 文才述3卷肇论新疏卷上五台大万圣祐国寺开山住持释源大白马寺宗主赠邽国公海印开法大师长讲沙门文才述始自好诵斯论。亦粗玩其辞。尚未能吮其理味以其心也。及隶樊川..

-1861 45.P0245 大乘法苑义林章 (7卷)〖唐 窥基撰〗

大正藏 No. 1861 大乘法苑义林章唐 窥基撰7卷大乘法苑义林章卷第一基撰总料简章第一总辨诸教.业.宗.体.名。于中略以五门分别。一教益有殊。二时利差别。三诠宗各异。四体性不同。五得名悬隔..

-1862 45.P0375 劝发菩提心集 (3卷)〖唐 慧沼撰〗

大正藏 No. 1862 劝发菩提心集唐 慧沼撰3卷劝发菩提心集卷上翻经沙门慧沼撰一明菩萨种姓相门 二明发心因缘门 三显胜负论门 四譬喻赞叹门 五劝发胜劣重广门 六立誓发愿门 七复说发心及哀愍门 八..

-1863 45.P0408 能显中边慧日论 (4卷)〖唐 慧沼撰〗

大正藏 No. 1863 能显中边慧日论唐 慧沼撰4卷能显中边慧日论第一淄州大云寺苾刍慧沼撰十力五眼大圣雄为物求法无边劫八万四千妙宝藏咸契其真胜彼岸随机诠显各令鉴故号能仁为法王佛日权隐涅槃山正..

-1864 45.P0449 大乘入道次第 (1卷)〖唐 智周撰〗

大正藏 No. 1864 大乘入道次第唐 智周撰1卷大乘入道次第一卷沙门智周撰稽首无等善调御能拔生死苦沉溺如空性相无去来若影从形应所化实相一味妙甘露等流八万甚深法三贤永截爱流人十地长驱正路者故..

-1865 45.P0467 八识规矩补注 (2卷)〖明 普泰补注〗

大正藏 No. 1865 八识规矩补注明 普泰补注2卷八识规矩补注序八识颂凡八章。文略而义深。乃集施颂体制兼以韵。故知义彼而文从此。扩充之则唯识理事无遗矣。昔天亲虑末学心力减而不永。遂撮瑜伽之..

-1866 45.P0477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4卷)〖唐 法藏述〗

大正藏 No. 1866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唐 法藏述4卷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第一唐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今将开释如来海印三昧一乘教义略作十门。建立一乘第一 教义摄益第二 古今立教第三 分教开宗第四 ..

-1867 45.P0509 华严五教止观 (1卷)〖隋 杜顺说〗

大正藏 No. 1867 华严五教止观隋 杜顺说1卷五教止观一乘十玄门合行叙夫五教止观也者。华严初祖帝心尊者所造。且一乘十玄门也者。第二祖至相大师所撰也。偕释于大不思议经。而始起五教。乃立十玄..

-1868 45.P0514 华严一乘十玄门 (1卷)〖隋 杜顺说.唐 智俨撰〗

大正藏 No. 1868 华严一乘十玄门隋 杜顺说.唐 智俨撰1卷华严一乘十玄门大唐终南太一山至相寺释智俨撰承杜顺和尚说明一乘缘起自体法界义者。不同大乘二乘缘起。但能离执常断诸过等。此宗不尔。..

-1869 45.P0519 华严五十要问答 (2卷)〖唐 智俨集〗

大正藏 No. 1869 华严五十要问答唐 智俨集2卷锲华严五十要问答序五十要问答二册者。华严第二祖云华尊者。撮略杂华之要义。往复征责以解其肯綮者五十余条。实可称义学之龟鉴者也。抑俨公者受称性..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