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方广佛华严经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白话文 内容: 大方广佛华严经 入法界品 成佛之路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金黄色的夕阳,从娑罗林的一角,斜照大塔寺的红墙碧瓦。 半天的紫霞,半轮淡月,在一缕缕的炊烟中,描出了美丽的图画。 盛极一时的大塔寺,这时候又回复了平时的一切,照样的敲着断断续续的晚钟。 山门外有一位十六、七岁的青年,悄悄的立着。 他的体格容貌,是那样的强毅、和蔼、英明! 一身洁白的衣服,越发显出他的真诚与纯洁,像清水池中的新艳的莲花! 他望着紫霞半月,眺望那大道的尽头。 天色快黑了,他还在望着,想着。 孟加拉国湾沿岸的福城,在两千年前,早已是船舶云集的通商海口了。 商业的繁荣,增进了居民的财富,福城人真是有福的。 城中的首富,是一位著名的出口商,大家称他为福德长者。 长者在晚年,得了一位爱子,今年已十六岁了。 孩子诞生的那一天,家里又添了几个库。 能相会卜的婆罗门,连忙说:「恭喜长者! 恭喜! 恭喜! 这是婴儿的福德,发财的吉兆,应该取名叫善财」。 善财童子的名字,就这样的被传开了。 善财长得壮健、活泼、真诚、聪明,长者欢喜得得了活宝似的。 不过有一件事常使长者耽心,就是他不爱听「发财」,简直有点厌恶。 他满意想做一位真理的商人,采集种种善法的财宝,供给那爱好真理的人们。 这实在太使老人家伤心了! 为了这,也曾流过许多眼泪,但有什么用呢? 好在他还年轻,想来加上几岁年纪,就会渐渐转变的。 善财在学塾里读书,也常去听哲人们宣讲,像大塔寺就是经常来去的。 这一次文殊菩萨来宣讲,使他发见了人生的真义。 世间充满了缺陷苦痛,为自我的占有而追求,这努力的代价是什么? 佛陀是伟大的! 声闻的独善行,还不够理想;值得赞美接受而实行的,唯有菩萨的普贤行。 这样,他在大会中站起来,立定成佛的大愿,决心学习菩萨的大行,救济众生的苦痛,一直到成佛,成佛去救济众生。 群众忙着欢送,善财也跟着欢送。 眼看宣讲团从大道走去,渐渐的远了,不见了。 信众们这才欢天喜地的,也有愁眉苦脸的,忙着赶回家去。 善财望着大道,开始感到了孤独彷徨。 学佛行菩萨道,这不该单是心中的理想,好听的辞句吧! 到底怎么行呢? ……这早晚该回家了! 他们不是都走了吗? 算盘、戥子、账簿、金银、货物、吃喝、交游,父母的慈爱,奴婢的尊敬,大人先生们的好意,……忙着为家庭的财富去经营享受。 ……不,聚敛做什么? 每年提出一分来布施,真是自他两利了! ……论理,欲乐的享受,是刀头的蜜,不如闭门学道。 不知有没有享乐的菩萨道? ……善财的思潮,浪也似的涌上心来。 身旁的一切,什么都忘了。 心里想:宣讲团去了,回家吧! ……好自欺! 菩萨道到底怎么行呢? 他们走了,难道就算了吗? 为什么不请教文殊菩萨? 他不是还在不远的前面吗? ……家庭,财富;文殊,成佛;我有两个手,却只有一颗心,到底要选择那一样呢! ……大塔寺的晚钟,唤回了乱想中的善财。 善财抬头一看,哦! 金色的阳光,染成了华美的紫霞,世间的一切是美丽,是多么令人陶醉呀! 那边是一缕缕的炊烟,蒙蒙的暮色。 不,……是的! 金色的光明,华美的紫霞,他们确是在炊烟幕色的黑影中颤动了。 明净的淡月,露出了笑脸。 前面是大道,文殊菩萨们是从此去的。 家呢,向后转。 大塔寺的晚钟声,使善财的心潮渐渐的安定了。 世间充满了黑暗,明月是唯一的安慰! 不再作家庭的囚人,财富的奴隶,踏上月色明净的大道,见文殊菩萨去。 在明净的月色中,走了三、四点钟,见前面林子里,透出一片光明来。 善财想,这一定是宣讲团的下落处了。 满心欢喜的走上去,果然见文殊菩萨在林下经行。 明净的月色,文殊的圆光,照得树叶也闪闪发光。 文殊菩萨见了善财,就说:「善财! 发菩提心是难得的! 从菩萨大行的学习中,去完成崇高的志愿,那是难得的难得! 你来了,好! 善财! 你要为大乘佛教的普贤行而努力,你将要和我一样的被人称美为永久的童年」! 文殊菩萨的安慰勉励,使善财充满了喜乐与光明,白天的烦扰疲累,什么都忘记了。 行过接足礼,这才合掌说:「圣者! 你是知道的,我是三界流转的苦恼者,与一切众生同样的受着世间的束缚。 我要解脱,更愿意众生得解脱。 圣者! 我要知道应该怎样学菩萨行,修菩萨行,怎样的去发动、充实、扩大、满足菩萨的普贤行。 圣者! 希望你能够教导我,使我明白大乘普贤行的一切」! 文殊菩萨在平正的大石上坐下来,这才对他说:「广大的普贤行,不完全是说明的。 长篇的理论,精密的方案,常是空虚而形式的。 这需要一面学,一面行,在身体力行中,才能得到真实的参学。 你想我给你说明一切吗? 不过,你要学普贤行,我可以教你一个基本方法,就是要从参求善知识着手。 要有广大的无厌足心,求之若渴,不断的去参访学习。 除了明眼的师友,什么都不能引你走入正道」。 那里有真善知识可以参访呢」? 善财感到很大的困难说:「圣者! 我不是说没有,是说我没有辨别的力量,不容易决定他是善、是恶。 并且,学行也该有个本末,应从紧要处行去,这还是诸圣者的指导吧」! 文殊菩萨点头说:「善财! 这倒也是真的。 你该牢牢的记着:求见善知识,是走上普贤行的不二门。 善知识的教诲,要切实去行。 此外,要从善知识的学力、德力、实行中,发见他的伟大,去尊敬修学,切不可吹求师友的过失。 参学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不能不会,不在这上面着想,却从不相干的地方去议论或者不满老师! 这世间能有多少老师值得学呢? 总之,不可吹求善知识的过失,这是参访的第一义。 你现在既还不能辨认,我不妨给你介绍一位。 离此地不远的南方,不是胜乐国吗? 胜乐国的妙峰山中,有一位德云比丘! 你去参访修学,一定能满你的愿。 善财! 去吧! 这是半夜了,世间的一切,都昏昏的在黑暗中睡着,睡得像死去了一样。 去吧! 你该走你应走的路了! 善财! 我今天很欢喜,因为你将要与我一样,被人称美为永久的童年」! 善财听了,满心欢喜的流着热泪,礼别了文殊菩萨,开始他青年佛教的参访生涯。 青年佛教的参访者──善财,接受文殊菩萨的教诲,要去参访青年佛教,从实习中深入青年佛教的各部门,认识它的各个侧面。 心里想,只要拿出不厌不倦的精神来,多多的去参访,不但可以满足自己的学程,就是佛教的真面目,也不难得一个圆满的了解。 善财这样想,所以听了文殊菩萨的指导,就立刻向胜乐国妙峰山来。 妙峰山是频阇夜山的一环,在千山万壑的起伏中,耸立起信智和合的妙峰。 妙峰山,其实是双峰,不过在双峰的高处,却合为一山。 所以山腰以下,壁立的岩石左右相向,形成天然的山门。 「双峰接引尘劳侣,一道升登解脱门」,这到了青年佛教的山门了。 善财在妙峰山中,到处去访问,总是不知德云比丘的下落。 一直到第七日,在高山顶上会见了他,他正在缓步经行。 善财恭恭敬敬的过去,行了礼,申述自己的来意,末了说:「文殊菩萨介绍我来这里,亲近大师,望大师不吝慈悲,多多的开示我」! 德云比丘照样的缓步经行,慢慢的说:「真难得! 你能为了菩萨的大行,千山万水到这里来! 我所知道的,只是我自己所实行的,就是信眼明净的普见念佛解脱门。 所以我要对你说的,就是你要老实念佛」。 「哦」! 善财口里答应,心里却有点希奇。 「善财! 你不要误会啦! 念是内心的明记不忘,既不在数珠上,也不在口头上。 像我这样的缓步经行,正念观察,便是念佛的榜样。 念佛,目的在见佛,这需要有信心,有智慧。 有了净信与明慧,才能在正念中明见佛陀的一切。 你知道吗? 信心是诚挚而纯洁的,唯有澄净,才能明彻,明彻才能现见佛陀的一切。 秽浊与动摇,智能是绝缘的,这你该是已经听见过的。 有人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这确实是至理名言。 我自从深入了信智和合的正念,就再也不忘记念佛,念念常见一切佛。 诸佛的身相、神通,众会的庄严、佛光、佛寿,佛陀怎样的适应众生去成佛、说法,这形形色色的一切,都历历明见,如在眼前一样。 我所知道的就是这样」。 那时,善财在德云比丘的背后,照样的缓步经行,在明净的正念中,作面见佛陀的体验。 沉寂了许久,善财又请问说:「大师! 多谢你的开导! 我想菩萨行该是无边的,不单是念佛一门吧」? 「我也没有那么说。 一味念佛,那里就会成佛呢? 不过,菩萨初发心学佛,常是动摇而不定的。 要达到菩提心的坚固不退,唯有从忆念佛陀的伟大入手。 凡是能明见佛陀的,他的信念一定是坚定的,必然的能勇往直前去行菩萨行。 念佛是入佛的初门,我的本意是如此。 每一个大乘学者,都应该先从三学中去确立三原则,正信三宝,才能广行菩萨道。 从净定中做到不离见佛,确树菩提大愿像我所说的,是第一课。 此外,还要从明慧中去多闻正法,深入般若;从净戒中去入众无碍,养成入世的悲心。 你既然要普遍的深入,那么就请你穿起草鞋来,再向前参访去。 南方的海门国,有一位智慧如海的海云比丘,可说是现代唯一的佛学大家。 你向他请教,他一定能使你开发大乘的慧光,满足你的一切」。 善财听了这番宏论,加上内心的体证,真是感戴到极点。 为了进一步的参访,这才礼别了德云比丘,又向南方前进。 发布时间:2022-09-02 17:22:5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