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第五十一: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二【白话】 内容: “佛子啊! 菩萨摩诃萨应当如何了知如来的音声呢? “佛子啊! 菩萨应知诸佛能普遍发出无量的种种音声,所以诸佛的音声能够遍至一切世间;应知如来音声说法明了,所以能随着众生心之所乐,令他们心生欢喜;应知如来的心境清凉,所以他的音声能随着众生的信解,使他们都心生欢喜。 因为所应听闻佛陀教化的众生都能听闻佛陀的开示,所以如来以音声教化众生都不错失因缘时节。 如来的音声宛如空谷呼响般无常,所以如来的音声是性空而无生无灭的;因为如来修习一切净业,所以他的音声都是从无自性而生;如来的音声甚深,难可度量;如来的音声毫无邪曲,遍布法界;如来的音声毫无断绝,普入法界;如来的音声毫无变易,到达兄竟。 “佛子啊! 菩萨摩诃萨应了知如来的音声不是能计量的,也不是不能计量的;不是有主体的,也不是没有主体的;不可以说示现世间,也不可以说不曾示现世间。 为什么呢? “佛子啊! 譬如世界将要毁灭时,没有主体、也没有造作者,但是自然会出现四种音声。 是哪四种音声呢? 第一种音声说:‘你们这些人应当了知初禅的安乐,远离一切的欲念邪恶,而超离欲界。 ’众生听了之后,自然就会成就初禅,舍弃欲界的身体,出生初禅的梵天中。 第二种音声说:‘你们这些人应当了知二禅的安乐,二禅中没有粗糙的觉观等外来的感受,所以这个境界远远超出初禅的梵天。 ’众生听闻之后,自然就成就二禅,舍弃初禅梵天的身体,而出生二禅的光音天中。 第三种音声说:‘你们这些人应当了知三禅的安乐,这里的大乐遍身,不像二禅的大喜让心中涌动不安,这个境界确实超出二禅的光音天许多啊! ’众生听闻之后,自然就成就三禅,舍弃二禅的光音身体,而出生在三禅遍净天。 第四种音声说:‘你们当知四禅的不动寂静,超出三禅遍净天的大乐境界。 ’众生听闻之后,自然就成就四禅的安乐境界,舍弃遍净的身体,出生在四禅的广果天。 就是以上这四种声音。 “佛子啊! 这些种种音声既没有主体、也没有造作的人,这些音声都是从众生种种的善业力出生的。 “佛子啊! 如来的音声也是如此,没有主体、也没有造作者,更没有分别,非入、也非出。 如来的功德法力,能生四种广大的音声。 是哪四种呢? 第一种音声说:‘你们应当了知所有的业都是苦,就是地狱的苦、畜生的苦、饿鬼的苦、无福德的苦、执着于我以及我所有的苦、造作各种恶行的苦。 如果你们要舍离各种苦难,就应投生人间、天上,并且种下人天的善根,才能离苦得乐。 ’众生听闻之后,就远离各种颠倒,修习种种善行,远离各种苦难之处,而投生人天。 第二种音声说:‘你们这些人应当了知诸行的各种苦恼,炽烈得就像热铁丸一样难以执握。 所以诸行都是无常,应当磨灭的。 如果你们能现证涅槃寂静,就能获得无为的安乐,远离一切炽烈的痛苦,除灭各种烦恼。 ’众生听闻之后,便勤修善法,得证了声闻乘随顺音声而开悟的安忍境界。 第三种音声说:‘你们这些人应当了知,只有智慧较狭小低劣的声闻乘,才会随顺他人的言语而解悟。 你们这些人如果要学习,就要学习不必经由师长教导,就能自行开悟的独觉乘。 ’乐于殊胜之道的人一听闻这个音声,就舍弃声闻道,修习独觉乘。 第四种音声说:‘你们应当了知比二乘阶位更为殊胜的大乘、第一乘、胜乘、最胜乘、上乘、无上乘、利益一切众生乘;此乘是大乘菩萨所行,能随顺修持六波罗蜜,不断绝菩萨行,不舍离菩提心,即使为众生示现无量的生死轮转也毫不疲厌。 ’如果有人信解广大,身根勇猛锐利,宿世且曾种下无数的善根,并为诸佛如来的神力所加持,志乐意欲殊胜,希求圆证佛果,听闻此音之后,就能发起菩提心。 “佛子啊! 如来的音声不是从身上发出的,也不是从心里发出的,但却能利益无量众生。 佛子啊! 以上就是如来音声的第一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此了知。 “再者,佛子啊! 譬如在山谷中的回响音声,无有形状,看不见,也指不出方位及位置,但这声音也不是没有方位处所,因为声音可以随着众生的意欲了解而出现。 它的体性完全究竟圆满,空寂而无言语、无示现,不可宣说。 佛子啊! 以上就是如来音声的第二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了知。 “再者,佛子啊! 譬如诸天有一座名为觉悟的大法鼓。 如果诸天子的行为放逸时,大法鼓便会在虚空中发出警告的声音。 “‘你们应当了知所有的欲乐都是无常、虚妄颠倒的,须臾之间就会毁坏。 只有欺诳愚笨的人,才会贪恋执着。 所以,你们切莫放逸。 如果放逸无度,堕入各种恶趣时,就后悔也来不及了。 ’放逸的天人听到这个音声之后,心中无不忧心忡忡,纷纷舍弃自己宫中所有的欲乐,前往参拜天王,祈求佛法实行佛道。 “佛子啊! 那个天鼓的音声既无主体、也无造作者。 更无生起、无消灭,但却能利益无量众生。 你们应当深知如来也是如此,他为了觉悟放逸的众生,常常发出无量妙法的音声,就是无执着的声音、不放逸的声音、无常的声音、苦的声音、无我的声音、不净的声音、寂灭的声音、涅槃的声音、无量自然智的声音、不可坏菩萨行的声音、至一切处如来无功用智慧境地的声音。 如来以这些音声遍布法界,使众生一听闻这些声音,都能心生欢喜,勤修善法,各于本来所修的阶位而求出离开悟。 这些阶位就是声闻乘、独觉乘、菩萨无上大乘。 而如来的音声却不安住任何方位处所,也无有言说。 佛子啊! 以上就是如来音声的第三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当如是了知。 “佛子啊! 譬如自在天王有一位名叫善口的天女。 她一发出某种音声,这个音声就会与百千种乐音共同相应,每一乐音中又有百千种差别的音声。 佛子啊! 那个善口天女从口中一发出声音就能幻化如此无量的音声。 所以,你们应当了知如来也是如此,能在一音中发出无量的声音。 所以能随着众生心之喜乐差别,完全遍至,令他们觉悟解脱。 佛子啊! 以上就是如来音声的第四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此了知。 “再者,佛子啊! 譬如大梵天王安住梵宫时发出大梵的音声,一切的梵天大众没有不听闻的,而那音声实际上却没有传出任何一位梵天天人之外。 每一个梵天天人心里都这样想着:‘大梵天王在跟我谈话,如来的妙音也是如此,道场内的大众没有不听闻,而他的音声也没有超出任何一位梵天天众之外。 为什么呢? 因为根器未成熟者根本听不到。 所以,凡是听到音声的人没有不这样想的:‘如来世尊单独为我说法。 ’佛子啊! 如来的音声性空如幻、无示现也无止住,而能成就一切事业。 以上就是如来音声的第五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此了知。 “再者,佛子啊! 譬如所有的水都是一样的,但是随着盛水的容器形状的不同,水就有了各种形状的差别。 而水本身其实根本没有任何忆念思虑,也没分别。 如来的言语音声也是如此,本来就是相同一味的解脱味,只是随着各种众生不同的心器而有不同。 其实,如来的声音没有量上的差别,也没有忆念思虑,也没有分别。 佛子啊! 以上就是如来音声的第六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此了知。 “再者,佛子啊! 譬如阿那婆达多龙王,兴起广大的密云遍满阎浮提洲时,它普遍注下的甘霖,能生长百谷苗稼,盈满所有的江河泉池。 这大雨水虽不是出自龙王的身心,但却能饶益种种众生。 佛子啊! 如来也是如此,他能兴起大悲云遍布十方法界,雨下无上的甘露法雨,使众生都心生欢喜,增长善法,并且满足各种法乘。 佛子啊! 如来的音声不从外来,不从内出,但是却能饶益一切的众生。 以上就是如来音声的第七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此了知。 “再者,佛子啊! 譬如摩那斯龙王不是一想到要降雨就立刻降雨,而是先生起广大的雨云弥覆整个虚空,并且凝住虚空七日。 七日之后,再降下微细雨,普遍润泽大地,等待众生把该做的事都做完了之后再下雨。 为什么呢? 因为那位大龙王非常慈悲,不想恼乱各种众生啊! 佛子啊! 如来也是如此,如来不是想要降下法雨就立刻降下法雨,而是先兴起法云,使众生成熟,这是为了不使众生惊畏恐怖,等到他们成熟之后,再普遍降下甘露法雨,演说甚深的微妙善法,让众生的心渐渐地盈满如来一切智智的无上法味。 佛子啊! 以上就是如来音声的第八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此了知。 “佛子啊! 譬如海中有名为大庄严的龙王。 在大海中降雨时,有时降下十种庄严雨,有时百种,有时千种,有时百千种庄严雨。 佛子啊! 水本来毫无分别,但是因为龙王不可思议的力量而使水有种种庄严,乃至有百千无量种的差别。 如来也是如此,他为各种众生说法时,有时以十种差别音声演说,有时百种,有时千种,有时以百千种,有时以八万四千种音声,说八万四千行。 乃至有时以无量百千亿那由他的音声各别说法,使听闻的人无不心生欢喜。 但如来的音声本来无所分别,但是诸佛在甚深法界早已圆满清净,因此能随着众生根器的不同,发出种种言语音声,使他们都心生欢喜。 佛子啊! 以上就是如来音声的第九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此了知。 再则,佛子啊! 譬如婆竭罗龙王,想要示现龙王的大自在力饶益、欢喜众生时,就会从四天下及至他化自在天处兴起大云网,周匝弥覆整个天界。 这些云彩的色相各各差别,有的或是现出阎浮檀金的光明颜色,或是现出毗琉璃的光明颜色,或是现出白银的光明颜色,或是现出玻璃的光明颜色,或是现出牟萨罗车渠的光明颜色,或是现出玛瑙的光明颜色,或是现出殊胜宝藏的光明颜色,或是现出赤红真珠的光明颜色,或是现出无量的香光明颜色,或是现出无垢衣的光明颜色,或是现出清净水的光明颜色,或是现出种种庄严具的光明颜色,用像这样的大云网周匝遍布。 “龙王将广大云网弥盖满布虚空后,乂出现种种色的电光,就是以阎浮檀金色的云,发出琉璃色的电光;以琉璃色的云,发出金色的电光;以银色的云,发出玻璃色的电光;以玻璃色的云,发出银色的电光;以牟萨罗色的云,发出玛瑙色的电光;以玛瑙色的云,发出牟萨罗色的电光;以殊胜藏宝色的云,发出赤真珠色的电光;以赤真珠色的云,发出殊胜藏宝色的电光;以无量的香色的云,发出无垢衣色的电光;以无垢衣色的云,发出无量的香色的电光;以清净水色的云,发出种种庄严具足色的电光;以种种庄严具足色的云,发出清净水色的电光;乃至以种种色云,发出一色的电光;或以一色云,发出种种色的电光。 “再在这些云中发出种种随顺众生心的雷声,使他们欢喜雀跃。 或是宛如天女歌咏的声音,或是宛如天上妓乐的声音,或是宛如龙女歌咏的声音,或是宛如乾闼婆女歌咏的声音,或是宛如紧那罗女歌咏的声音,或是宛如大地震动的声音,或是宛如海水浪潮的声音,或是宛如兽王哮吼的声音,或是宛如好鸟鸣啭的声音,及其他无量种音声。 “震雷之后,龙王又吹起凉风,悦乐各种众生。 然后才降下种种的雨,利益安乐众生。 欲界的第六天从他化自在天及至地上,在每一处降下不同的雨。 在大海中雨下名为无断绝的清冷水,在他化自在天雨下箫笛等种种名为美妙的乐音,在化乐天雨下名为放大光明的摩尼宝,在兜率天雨下名为垂髻的大庄严器具,在夜摩天雨下名为种种庄严具的妙华,在三十三天雨下名为悦意的众妙香,在四天王天雨下名为覆盖的天宝衣,在龙王宫雨下名为涌出光明的赤真珠,在阿修罗宫雨下各种名为降伏怨敌的兵仗,在北郁单越雨下名为开敷的种种华,其余三天下也都是如此,然后各随着不同处所,雨下不同的东西。 “虽然那位龙王的心念平等,不分彼此,但是因为众生善根各各相异,所以它雨下的事物就有种种差别。 “佛子啊! 如来也是如此,他想要教化众生正法时,先布满身云弥满覆盖法界,然后再随着众生的乐欲为他们示现不同的境界。 或是示现生身的云,或是示现化身的云,或是示现佛力执持身云,或是示现色的身云,或是示现相好的身云,或是示现福德的身云,或是示现智慧的身云,或是示现诸力不可坏的身云,或是示现无畏的身云,或是示现法界的身云。 “佛子啊! 如来能以如此等等无量的身云,普遍覆盖十方世界,随着众生不同的喜乐,各别示现种种光明的电光。 或是示现名为无所不至的光明电光;或是示现名为无边光明的电光;或是示现名为入佛秘密法的光明电光;或是示现名为影现光明的光明电光;或是示现名为光明照耀的光明电光;或是示现名为入无尽陀罗尼门的光明电光;或是示现名为正念不乱的光明电光;或是示现名为究竟不坏的光明电光;或是示现名为顺入诸趣的光明电光;或是示现名为圆满一切愿皆令欢喜的光明电光。 “佛子啊! 如来示现如此等无量光明的电光后,再随顺众生心之喜乐,出生无量禅定三昧的雷声。 就是善觉智禅定三昧的雷声、炽然离垢海禅定三昧的雷声、一切法自在禅定三昧的雷声、金刚轮禅定三昧的雷声、须弥山幢禅定三昧的雷声、海印禅定三昧的雷声、日灯禅定三昧的雷声、普令众生欢喜三昧的雷声、无尽藏禅定三昧的雷声、不坏解脱力禅定三昧的雷声。 “佛子啊! 如来的身云出现如此等无量差别的禅定三昧雷声后,在降下法雨前,先示现瑞相开悟众生。 从无障碍的大慈悲心,出现如来名为能令众生生起不可思议欢喜适悦的大智风轮。 此相出现之后,一切菩萨及众生的身心无不清凉。 然后如来的大法身云、大慈悲云、大不可思议云雨下不思议的广大法雨,令一切众生身心清净。 为坐菩提道场的菩萨雨下名为法界无差别的大法雨;为最后身菩萨雨下名为菩萨游戏如来秘密教法的大法雨;为一生所系菩萨雨下名为清净普光明的大法雨;为灌顶菩萨雨下如来庄严具庄严的大法雨;为证得法忍的菩萨雨下功德宝智慧华开敷不断菩萨大悲行的大法雨;为安住十回向、十行的菩萨雨下人现前变化甚深法门菩萨行而无休息无疲劳、厌倦的大法雨;为初发心的菩萨雨下出生如来大慈悲行救护众生的大法雨;为求独觉乘的众生雨下深知缘起法、远离二边,得到不坏解脱的大法雨;为求声闻乘的众生雨下以大智慧剑断除一切烦恼怨贼的大法雨;为积集善根决定、不决定的众生,雨下能使其成就种种法门、生起大欢喜的大法雨。 “佛子啊! 诸佛如来能随顺众生心,雨下如此等广大的法雨,充满无边的世界。 佛子啊! 如来的心念平等,对法毫无吝惜,但因众生根器欲想、不同,所雨下的法雨示现也就有种种差别。 以上就是如来音声的第十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当如是了知。 “再者,佛子啊! 菩萨应当了知如来音声有十种无量。 是哪十种呢? 一,宛如虚空无量,因为如来的声音能遍至一切处;二,宛如法界无量,因为如来的声音无不周遍;三,宛如众生无量,因为如来的声音能使一切众生都心生欢喜;四,宛如诸业无量,因为如来的声音能宣说果报;五,宛如烦恼无量,因为如来能完全消灭烦恼;六,宛如众生的言语音声无量,因为如来的声音能随着众生心中的悟解、言语,而使听者了解;七,宛如想要解脱的众生无量,因为如来的声音能普遍观察救度众生;八,宛如二世无量,因为如来的声音无有边际;儿,宛如智慧无量,因为如来的声音能明白分别一切;十,宛如佛境界无量,因为如来的声音能趣入诸佛法界。 佛子啊! 如来的音声,能成就了如此无量的阿僧衹,诸菩萨摩诃萨应当如此了知。 ”这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为了要重新明示这个意义,就宣说下面的偈颂:三千世界将坏之时,众生福力音声告言,四禅寂静无诸苦恼,令其闻已悉皆离欲。 十力世尊亦复如是,出妙音声遍于法界,为说诸行皆苦无常,令其永度生死大海。 譬如深山大谷之中,随有音声悉皆响应,虽能随逐他人言语,而响毕竟无有分别。 十力言音亦复皆然,随其根熟而为示现,令其调伏心生欢喜,不念我今能为演说。 如天有鼓名为能觉,常于空中大震法音诫彼放逸诸天子等,令其闻已得离执着。 十力法鼓亦复如是,出于种种微妙音声,觉悟一切诸群生众,令其悉证菩提道果。 自在天王亦有宝女,口中善奏诸般音乐,一声能出百千音声,一一音中复有百千。 善逝音声亦复如是,一声而出一切之音,随其性欲有所差别,各令闻已断除烦恼。 譬如梵王吐一音声,能令梵众悉皆欢喜,音唯及梵不出于外,一一皆言自己独闻。 十力梵王亦复皆然,演一言音充满法界,唯沾众会而不远出,以无信故未能信受。 譬如众水同一体性,八功德味无有差别,因地在器各有不同,是故令其种种差异。 一切智音亦复如是,法性一味无有分别,随诸众生所行不同,故使听闻种种差异。 譬如无热大力龙王,降雨普洽阎浮地中,能令草树悉皆生长,而不从身及心中出。 诸佛妙音亦复如是,普雨法界悉皆充洽,能令生善灭除诸恶,不从内外而得有具。 譬如摩那斯大龙王,兴云七日未先雨下,待诸众生作务完竟,然后始降成就利益。 十力演义亦复如是,先化众生使彼成熟,然后为说甚深妙法,令其闻者心不惊怖。 大庄严龙王于海中,霪于十种庄严大雨,或百或千或百千种,水虽一味庄严无别。 究竟辩才亦复如是,说十二十诸种法门,或百或千乃至无量,不生心念有殊差别。 最胜龙王名娑竭罗,兴云普覆于四天下,于一切处雨下各别,而彼龙王心无二念。 诸佛法王亦复如是,大辈身云遍满十方,为诸修行雨下各异,而于一切无所分别。 “佛子啊! 诸菩萨摩诃萨要怎样才能了知诸佛如来的心呢? 佛子啊! 诸佛如来的心、意、识都是性空寂灭了不可得的。 我们应以如来无量的智慧,来了知如来的心。 譬如一切万物都依止虚空,但虚空自身却无所依止;如来的智慧也是如此,他的智慧为一切世间、出世间的人所依止,而如来的智慧却无所依止。 以上就是如来心的第一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当如此了知。 “再者,佛子啊! 譬如法界常能出生一切声闻、独觉、菩萨的解脱,而法界却无有增减;如来的智慧也是如此,恒常超出一切世间、出世间的种种智慧,但如来的智慧却无有增减。 佛子啊! 以上就是如来心的第二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当如此了知。 “再者,佛子啊! 譬如大海,海水潜流在世界四天下的地下,以及几十亿人口的各个洲渚。 任何人只要穿凿地底,没有不得到水的,而大海也不会认为你挖凿的水源都是由我而来的。 佛陀的智慧海水也像这样流入众生心中,凡是观察如来境界,修习诸佛法门的众生,没有不得到清净明了的智慧的。 而如来的智慧本来平等无二,无有分别,但是因为众生的心性行为各各不同,所以他们得到的智慧也就各不相同。 佛子啊! 以上就是如来心的第三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当如此了知。 “再者,佛子啊! 譬如大海有四颗宝珠,具足无量的福德,能出生大海之内的一切珍宝。 如果大海没有这宝珠,那么即使是一宝也无法获得。 是哪四颗宝珠呢? 就是积集宝珠、无尽藏宝珠、远离炽然宝珠、具足庄严宝珠。 佛子啊! 娑竭龙王因为这些宝珠十分端严方正,所以就把它们放在宫中最隐秘的地方,以致一切的凡夫及种种龙神等都看不见这四颗宝珠。 “佛子啊! 如来大智慧海也有四颗大智宝珠,具足无量的福德、智慧功德,能生出一切众生声闻、独觉,学、无学位,及诸位菩萨的智慧之宝。 是哪四种智慧宝呢? 就是无染着善巧方便的大智慧宝、善于分别有为、无为法的大智慧宝、分别宣说无量法而不坏法性的大智慧宝、了知时或非时未曾失误的大智慧宝。 如果诸佛如来的大智慧海没有这四种宝珠,任何众生就不可能趣人大乘。 但薄福的众生并无法看见这四种智宝。 为什么呢? 因为这四种智慧宝平均正直、端洁妙好,能利益所有的菩萨,令他们得到智慧光明。 所以是放在如来非常幽深隐秘的地方啊! 佛子啊! 以上就是如来心的第四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当如此了知。 “再者,佛子啊! 譬如海底满布四种炽然的光明大宝,这些光明大宝非常猛烈热炽,常能饮下或收容百川注入的无量大水,所以大海始终没有任何增减。 是哪四种炽然光明的大宝呢? 第一种叫作日藏,第二种叫作离润,第三种叫作大焰光,第四种叫作尽无余。 佛子啊! 若大海没有这四种宝,四天下乃至地上所有高耸的山峰,都会被大海漂流吞没。 “佛子啊! 当海水一触及日藏大宝的光明,就会化为乳水。 乳水一触及离润大宝的光明,就会提炼成酪块。 酪块一触及大焰光宝的光明,就会变成酥块。 酥块一触及尽无余大宝的光明,就会变成醍醐。 假如这四宝的大火十分炽然,就会化整个大海为醍醐,无有剩余。 “佛子啊! 如来的大智慧海也像这样,有四种大智慧宝,具足无量的威德光明。 诸位菩萨一被这些大智慧宝照触之后,就会获得如来的大智慧。 是哪四种大智慧宝呢? 一,消灭一切离散善心波浪的大智慧宝;二,除去一切法爱执着的大智慧宝;三,智慧光明普照的大智慧宝;四,与如来平等无边,无功用的大智慧宝。 “佛子啊! 当诸位菩萨修习一切辅助道法的时候,就会生起世间天人、阿修罗都无法破坏的无量离散善心波浪。 如来以消灭一切离散善心波浪的大智慧宝光明,照触那些菩萨时,能使他们舍弃一切未人定境的离散善心波浪,而持心一境,安住禅定三昧。 如来又以除去一切法爱执着的大智慧宝光明照触那些菩萨,令他们舍离三昧境界,生起广大的神通。 又以智慧光明普照的大智慧光明照触那些菩萨,令他们生起舍离的广大神通,安住大光明的功用行。 又以与如来平等无边的无功用大智慧宝光明照触那些菩萨,令他们舍离生起的大光明功用行,安住无功用,乃至证得如来的平等境地,止息一切的功用,停息一切的功用无复有余。 “佛子啊! 如果如来没有这四大智慧宝光的照触,就不可能有任何一位菩萨得证如来的境地。 佛子啊! 以上就是如来心的第五相,诸位菩萨摩诃萨应当如此了知。 “再者,佛子啊! 譬如从水际起,上至非想、非非想天,其中所有的大千国土,欲界、色界、无色界众生聚集的地方,莫不是依止虚空而起,而安住虚空。 为什么呢? 因为虚空遍及一切,包容三界而没有任何的分别。 “佛子啊! 如来的智慧也是如此,无论是声闻智,或是独觉智、菩萨智,或有为行智、无为行智,莫不是依止如来的智慧而生,依止如来的智慧而安住。 为什么呢? 因为如来的智慧遍布一切,如来虽然普遍无私地包容无量智慧,却不曾有任何分别。 佛子啊! 以上就是如来心的第六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当如此了知。 “再者,佛子啊! 雪山顶上有名为无尽根的药王树,那棵药王树根长十六万八千由旬,不断向下生长,穷尽金刚地水轮的边际。 药王树如果长根的时候,能令阎浮提的一切树根生长。 长茎时,能令阎浮提一切的树塞生长,枝、叶、花、果实等也都是如此。 这药王树的根能生茎,茎能生根,根无有止尽,所以叫作无尽根。 佛子啊! 药王树虽然能使一切树生长繁茂,但是它却唯独没有让两个地方的树生长繁茂,就是处在地狱深坑及水轮的树。 尽管如此,药王树还是一样滋润它们,从不厌弃舍离。 “佛子啊! 如来智慧的大药王树也像这样,以过去所发的誓愿,成就一切的智慧善法。 普遍覆盖一切众生,除灭一切恶道之苦。 他以广大的悲愿作根,从一切如来真实智慧的种性中出生,坚固不动摇;再用善巧方便作茎;再以遍满法界的智慧,各种波罗蜜作枝干;以禅定解脱诸大三昧作树叶;以忆念不忘总持的辩才及各种菩提分法作花朵;以究竟不变,如同诸佛的解脱作果实。 “佛子啊! 如来智慧的大药王树,为何也叫作无尽根呢? 因为如来究竟精进不曾休息,不曾断绝菩萨行。 菩萨行即是如来性,如来性即是菩萨行,所以才叫作无尽根。 佛子啊! 如来智慧的大药王树根生长时,会使一切菩萨生起不舍离众生的大慈悲根。 茎在生长的时候,会使一切菩萨增长坚同精进的深心茎。 枝在生长的时候,会使一切菩萨增长一切诸波罗蜜枝。 树叶在生长的时候,会使一切菩萨生长净戒头陀功德的少欲知足叶。 华朵在生长的时候,会使一切菩萨具足所有善根的相好庄严华。 果实在生长的时候,会使一切菩萨得证无生法忍乃至诸灌顶忍的果实。 “佛子啊! 如来智慧的大药王树唯独设法滋长两个地方的花果,就是声闻、缘觉二乘,因为他们堕入无为的广大深坑,无法生起大慈悲心行菩萨行;还有败坏善根的众生,因为他们在大邪见的贪爱大水中漂溺流转不止。 尽管如此,佛陀也从不曾舍弃厌离他们。 “佛子啊! 如来智慧无有任何增减,这都是因为他的根性善于安住,精进从不休息。 佛子啊! 以上就是如来心的第七相,诸位菩萨摩诃萨应当如此了知。 “再者,佛子啊!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生起劫火时,能够把一切的草木丛林,乃至于大铁围山,都烧得无有剩余。 佛子啊! 假使有人把干草投入劫火中,会怎么样呢? 会不燃烧吗? 这是不可能的。 佛子啊! 如来能以智慧分别三世一切的众生、国土、劫数、诸法,无不了知的。 如果说有什么是如来不了知的,那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呢? 因为佛陀的智慧平等,能够完全明了通达一切。 佛子啊! 以上就是如来心的第八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当如此了知。 “再者,佛子啊! 譬如宇宙被名为散坏的大风吹起,破坏世界时,能吹坏三千大千世界,甚至连铁围山等也会被吹成碎末。 又有名为能障的大风,这风能周匝围绕三千大千世界,使散坏风不致吹到其他的地方。 佛子啊! 如果没有这“能障”的大风,十方世界恐怕早就毁坏殆尽了。 如来也是如此,有名为能灭的大智风,能灭除一切菩萨的烦恼习气;又有名为巧持的大智风,能善巧护持善根尚未成熟的菩萨,使他们不会被能灭的大智风灭除。 佛子啊! 所以如来的大智风轮虽能断除菩萨的所有烦恼习气,如果没有如来善巧执持的智风,那么,无量菩萨都会堕入声闻、辟支佛的境地。 所以这个智风,能让诸菩萨超出二乘,安住如来的究竟位。 佛子啊! 以上就是如来心的第九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当如此了知。 “再者佛子啊! 如来智慧无所不至。 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一个众生不具有如来智慧的,只是因为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能证得。 如果众生能远离妄想。 那么一切的智慧、自然的智慧、无碍的智慧就都能够示现在前。 佛子啊! 譬如有数量等同三千大千世界的大经卷,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事情无不尽载其中。 记载大铁围山中的事,数量等同大铁围山;记载大地中的事,数量等同大地;记载中千世界的事,数量等同中千世界;记载小千世界的事,数量等同小千世界。 如此一般,不管是大海,或是须弥山,或是地天宫殿,或是欲界的空居天宫殿,或色界的宫殿,或是无色界的宫殿,都能一一记载,数量都等同这部大经卷。 虽然这数量等同大千世界,而却能完全止住一微尘中,如同一粒微尘,一切的微尘也都是这样。 “这时,有一个人他的智慧明了通达,具足成就清净的天眼,见到此经卷隐藏在微尘内,根本没法大大利益众生。 他心里就这样想:‘我应当以精进力打破这些微尘,取出这经卷,使它得以饶益一切众生。 ’他这样想之后,就生起了方便心,破除这些微尘,取出这件大经卷,普遍饶益所有的众生。 就像这一微尘,他对一切的微尘也都是这样想。 “佛子啊! 如来的智慧也是如此,无量无碍、能普遍利益一切众生,具足众生身中。 只是愚昧凡夫,因为妄想、执着、不知、不觉,所以没法得到利益。 这时,如来以无障碍的清净智慧,普遍观察法界众生,而说了下面的话。 ‘奇怪啊! 奇怪啊! 这些众生有如来的智慧,但为什还如此愚痴迷惑,不能了知明见。 我应当以圣道教导他们,使他们永远远离妄想执着。 自身就见到如来的广大智慧,与佛无异。 ’他就教导众生修习圣道,使他们舍离妄想,证得如来的无量智慧,利益安乐一切的众生。 佛子啊! 以上就是如来心的第十相,诸位菩萨摩诃萨应当如此了知。 “佛子啊! 菩萨摩诃萨应当以如此无量无碍不可思议的广大相,了知如来的心。 ”这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为了要重新明示这个义理,就宣说下面的偈颂:若欲知诸佛心,当观诸佛智慧,佛智无有依处,如空亦无所依。 众生种种喜乐,及诸方便智慧,皆依止佛智慧,佛智无所依止。 声闻与独觉等,以及诸佛解脱,皆依止于法界,法界无有增减。 佛智亦复如是,出生一切智慧,无增亦复无减,无生亦无有尽。 如水潜流于地,求之无不得之,无念亦无穷尽,功力遍于十方。 佛智亦复如是,普在众生心中,若有勤修行者,疾得智慧光明。 如龙具有四珠,出生一切珍宝,置之深密之处,凡人莫能见之。 诸佛四智亦然,出生一切智慧,余人莫能得见,唯除诸大菩萨。 如大海有四宝,能饮一切众水,令海恒不流溢,亦复无有增减。 如来智慧亦尔,息浪除诸法爱,广大无有边际,能生诸佛菩萨。 下方至有顶天,欲色及无色界,一切依于虚空,虚空亦不分别。 声闻与独觉等,菩萨众之智慧,皆依止于佛智,佛智无有分别。 雪山有大药王,其名为无尽根,能生一切众树,根茎叶及华实。 佛智亦复如是,如来种中出生,既得菩提道已,复生菩萨妙行。 如人手把干草,置之于劫火烧,金刚犹皆洞然,此无不烧之理。 三世时劫与刹,及于其中众生,彼草容或不烧,此佛无不了知。 有风名为散坏,能于大千世界,若无别风止息,坏及无量世界。 大智之风亦尔,灭诸菩萨痴惑,别有善巧妙风,令住如来胜地。 如有一大经卷,量等三千世界,在于一尘之内,一切尘中悉然。 有一聪慧之人,净眼悉能明见,破尘出此经卷,普皆饶益众生。 佛智亦复如是,遍在众生心中,妄想之所缠缚,不觉亦复不知。 诸佛广大慈悲,令其去除妄想,如是乃为出现,饶益诸菩萨众。 发布时间:2022-08-28 17:40:4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