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了别受 内容: 练习11 了别受 二 正念观受彼正感觉乐受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觉乐受。 彼正感觉苦受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觉苦受。 彼正感觉非苦非乐受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觉非苦非乐受。 受有三种:乐受(pleasant feeling)、苦受(unpleasant feeling)和舍受(neutral feeling)。 这个练习是教我们,当这些受生、住、异、灭的时候,去识别和体会它们。 当苦受生起的时候,修行者不要急于把它赶走。 她要回归有意识地呼吸,并且观察:吸气,我知道有一种苦受在我心中生起。 呼气,我知道这种苦受存在于我的心中。 无论什么时候,当乐受或舍受生起的时候,她应该修习与那种受相应的正念观察。 她知道,她的受就是她,而且在那一刻,她就是那种受。 她既不被那种受所溺,也不会被它吓倒,也不拒斥它。 这是与受打交道的最有效的方式。 如果我们用它的名字去称呼某种乐受、苦受或舍受,我们就能够清楚地识别出它,并且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它。 我们既不执着于受、也不拒斥受,这种态度就是舍(巴利文:upekkha,梵文:upeksa),它是禅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舍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梵文:Brahmavihara, the Four Unlimited Minds)之一。 人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构成的。 每一蕴都是一条河流。 我们的身体是一条河流,在这条河流中,每个细胞都是一滴水,所有的细胞都处于永恒的变化运动之中。 我们的身心中还有一条受之河,在这条河流中,每一种受都是一滴水。 乐受、苦受和舍受,这些受中的每一种受,都依赖于其它二受而生、住、异、灭。 观受就是坐在受之河的河岸上,当每一种受生、住、异、灭的时候,去辨认出它来。 在指导我们的心念方面,我们的受通常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 围绕着现前的受,我们产生了种种念头,并且这些念头是相互联系的。 当我们觉照我们的受的时候,形势就开始发生了变化。 这种受不再是我们心中唯一存在着的事物,而且,它在我们的觉照之光中得到了转化。 因此,它就不会再把我们推出正道,就象对受没有进行正念观照之前常常发生的那样。 如果我们继续正念地观察这种受,我们将能够看到它的本质和根源。 这就增强了观察者的禅定力量。 当我们能够看清某件事物的本性的时候,我们就能够超越它,不会再被它引入歧途,或者被它染污。 发布时间:2023-06-12 18:51:5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6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