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皈依三宝的意义 内容: 皈依三宝的意义皈依的关键,在于其含义,而不在于其形式。 所以,皈依绝不仅办个手续,填个表、领个皈依证而已。 皈依的皈,是回头。 依,是依止。 皈依的意思是翻旧日之恶,依止正道而得解脱。 三宝指佛宝、法宝、僧宝。 皈依三宝佛宝,指彻悟诸法实相,而能教导他人的教主,泛指一切诸佛。 平日所见的佛象,因象征佛宝住持于世,而应受行者敬仰。 但不可以为佛像就是佛宝。 法宝,指诸佛为教导众生,使其脱离苦海而宣说的教法。 平日所见的经书,因象征法宝住持于世,而应受行者敬仰。 但不可以为经书就是法宝。 僧宝,指修学佛法的清净和合的教团。 出家僧人代表僧宝,应受行者尊重。 但不可以为个别僧人就是僧宝。 三宝有六种含义:第一,希有之义,指三宝为世间难得之珍宝。 第二,明净之义,指三宝远离有漏法,无垢明净。 第三,势力之义,指三宝具足不可思议的威德自在。 第四,庄严之义,指象世间珍宝可庄严世间一样,三宝可庄严出世间。 第五,最胜之义,指三宝为法中最胜。 第六,不变之义,指三宝是无漏之法,不为世间之法所动。 概括地说,三宝的含义为:佛为觉,觉而不迷。 法为正,正而不邪。 僧为净,净而不染。 皈依三宝的含义是:发心翻旧日恶,依止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的佛教正法而得解脱,具足三宝功德,为利众生而究竟成佛。 仪式皈依三宝一定要举行皈依的仪式。 这就是三皈的传授。 三皈是佛法修行的入门。 依南传佛法的传统,这只需要一个简易的仪式,五分钟就结束。 在佛、法、僧三宝面前,由一位具德比丘僧人主持见证,至诚皈依,我们才能得三宝的加持,这种皈依三宝仪式的传承具备了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功能;如果随便皈依,无僧人主持见证,事后恐怕心里会有挂碍。 汉传及藏传的三皈传授仪式隆重而庄严。 信佛是一定要皈依的,接受三皈五戒,不然就不能被当作是佛教徒。 假如不皈依的话,那就说明我们对学佛还缺乏诚意。 有些只肯皈依但不愿持五戒,而说只要心善良就行了,这都是缺乏诚意的借口。 至于要不要做早晚课看个人的时间与精进的程度,不需要强制。 何谓三宝. 在皈依三宝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三宝。 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和僧宝,宝代表了稀有珍贵,因为佛、法、僧在世间的出现非常稀有难得,所以称之为宝。 佛宝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佛代表着觉悟,觉悟宇宙人生真理,能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同时,在智慧、道德和行为上,都已经达到彻底的圆满。 法宝是指佛陀所说的教法,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三藏十二部。 众生因迷茫所困,无始 皈依三宝. 以来在生死中轮转,不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处? 皈依法之后,通过对佛法的学习,可以了解到离苦得乐的方法,解脱生命中存在的种种痛苦,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僧宝是指严持戒律的出家人,包括贤圣和凡夫僧二类。 僧宝是佛法住世的象征,是三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或许有人会认为,只要皈依佛宝和法宝,而不必皈依僧宝,可不可以呢? 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佛法在世间的流传,必须依靠僧宝的住持和弘扬。 还有一种人则认为:我皈依僧宝和法宝,总该没问题吧? 回答同样是否定的。 因为学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成佛,佛陀是我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如果我们不皈依佛宝,就会失去前进的目标。 三宝是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整体,不皈依其中的任何一宝,都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佛教徒。 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成为佛教徒,最基本的衡量标准便是皈依。 正如入党需要宣誓,入学需要注册那样,通过相应仪式获得合法身份。 皈依,是成为佛教徒必须履行的入门手续,也是远离三恶道苦,迈向菩提之道的开端。 时常有人询问:若不皈依,可否依法修行? 当然,若按佛法教义调整身心,按相应法门修习实践,多少总会有一些受益,但所得极为有限。 若不曾生起恳切皈依之心,正说明对三宝的信心尚未具足。 尽管在学,尽管在修,多是按个人喜好进行抉择,而非全身心投归三宝怀抱,以此为人生唯一目标。 没有坚不可摧的信心和改造生命的决心作为动力,如何从无始劫来的生命状态中脱颖而出,焕然重生? 所以,学佛首先应皈依三宝,而且是真切、投入、全身心的皈依,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不存在患得患失的反覆。 唯有这样的皈依,才能使我们真正站到菩提大道的起跑线上。 否则的话,终究还是在场外徘徊。 即使领到一张属于自己的皈依证,也只是拥有了入场的通行证。 还需自己走过去,才 皈依三宝能使之生效。 这段距离,正是靠我们对三宝的信心来跨越。 皈依三宝是佛法的根本皈依,是区分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界限;是佛法及一切戒律的根本;还是一切修行实践的保障。 一切法门的修行,无不基于我们对三宝的信任。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这种信仰,是抵达解脱彼岸的源泉。 若不具备这一点,修行必定缺乏动力,更难以持久。 为什么我们对因果并不畏惧? 对无常没有感觉?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三宝的信心尚不坚定,所以在听闻因果、无常的教法后,虽然也觉得有道理,却未达到深信不疑的程度。 有关于此,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论》中有一生动比喻:有些人虽然皈依了,对三宝却不如对算卦者更信任。 若听算卦者言:今年做某事将灾祸降临之类,多半会谨慎从事,依言所行。 但学习经教、受持戒律之后,却时常犯戒而无惭愧之心,更不曾引起警觉。 宗大师所指出的情况,至今仍屡见不鲜。 我们不妨反省一下,对于所学的佛陀言教都信受奉行了吗? 对于所受的戒律都悉心守护了吗? 对于善知识的教诲都如法实践了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只能说明,三宝在我们心中尚未确立稳固的地位。 能否将所学佛法付诸实践,直接取决于我们对三宝的信心及决定胜解。 就象身患绝症的病人选择医生,必得充分信任对方,才甘心性命相托,老老实实地接受治疗。 同样,佛法乃根除我们生死大病的良药。 无论是念死无常、念轮回苦、深信业果,还是缘起性空、诸法无我,都是佛陀为众生慈悲施设的疗病良方。 充分信任法的真实和疗效,才会切实依教奉行。 当然,仅仅信任还不够,因为解脱取决于对法的探究和实践。 就像病人必须遵医嘱吃药才能痊愈,若一味崇拜医生,却不积极配合治疗,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 因此,在深信三宝的前提下,还应不断闻思经教,时时忆念法的功德,发自内心地对法生起净信和恭敬。 只有透彻地了解它、信任它,才能将身心融入法中,依法改造人生。 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 皈依以后,就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他宗教。 所以贩依三宝是确定信仰目标的表示。 一个学佛的人,如果没有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即使上香礼拜,也只不过是一个对佛教尊重而有兴趣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就好比一个学生,如果不曾办理注册手续,永远只是个旁听生罢了。 世间上的金银、真珠、玛瑙称为宝,那是世间财宝:而佛、法、僧是法身慧命之宝,是出世的财宝。 所以,我们学佛修行,首先应该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的真实意义◎求是皈依三宝是学佛的第一步。 大家都知道这一点,虽然都知道,但不一定能够正确认识。 现在就把了解到的一些不良现象,加予分析研究,以树立正确知见,扫清学佛道路上的障碍。 几种错误言行:(一)错误认为,三皈依,要皈依三次,起码要拜三位师父,拜了二位男师父,还要拜一位女师父。 师父拜得多的好处是:二位男师父在前面拉,一位女师父在后面推,这样拉拉、推推,你就修成功了。 (二)错误认为,除了授皈依师是我的师父之外,其他出家人就不是我的师父了。 师父讲的不管对不对都要听,对于佛是怎么说的,经书里是怎么说的都不听,祇听师父的。 (三)错误认为,皈依等于拜先生(即拜一位出家人为师),拜了师父领到《皈依证》就是居士了,就是佛教徒了,但甚么叫做皈依三宝,思想上还是没有搞清楚。 对于皈依三宝的错误见解,还有很多,主要就说上面三种。 对三种错误言行的分析:皈依三宝,简称皈依,或三皈依,是学佛的基础。 如果这个基础没有打好,学佛就会产生阻力。 下面仅就上述三种对皈依的误解与其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以提高认识。 第一种,根本连三皈依的字面意思都理解错了,三皈依的三,是指佛、法、僧三宝的三。 所以皈依弟子,又称三宝弟子,即是佛法僧三宝的学生。 佛,指一切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以释迦牟尼佛为代表,是根本老师,所以称为本师释迦牟尼佛;法,指经、律、论、三藏;僧,就是清净和合的僧团,并非指授皈依师(又称为皈证师)个人。 授皈依师(皈证师)是代表僧团,传授你三皈依的法师,绝对不是皈依他个人。 因为一切出家人的身份都是教师,不管教师的业务知识水平如何,我们都尊称他们为师父,这一点必须充分正确认识。 第二种,把自己学佛的身份三宝弟子,变成了某位出家人的私人弟子。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明确指出过:居士如果以某位出家人为皈依师,祇信仰某一位出家人,那么,这位出家人将产生五种过失:一、犯了戒为大众所厌弃;二、犯了戒被大众指出来;三、去了别的地方;四、还俗了;五、死了。 如果存在上述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情况,居士的信心就会发生动摇,就会失去所依,不再去寺院敬僧闻法,甚至会退失信心而诽谤佛教。 授皈依师切不可这样说:你们是皈依我的徒弟,求授皈依者切不可这样说:授皈依师就是我拜他为师的师父。 因为这种错误很容易形成拉帮结派,闹矛盾、搞分裂,造成不团结。 至于授皈依师所言所行是否符合佛法,当以佛教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以了义不依不了义、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作为衡量正确与否的标准,不能盲目服从。 第三种,错把皈依的形式,当作了皈依的目的。 其发心虽然有求人天福报,求出离三界,求无上佛果的种种不同,但论其究竟,还是应该发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的无上大心。 所谓居士,就是居家学道之士,要过修学佛法的宗教生活,否则怎么可以妄称自己为居士呢? 把皈依三宝,严重歪曲为皈依佛、法、师,把僧改成了师,变成了拜师父,师父收徒弟是非常错误的。 皈依三宝的真实意义:皈依是贯穿学佛到成佛的佛教三藏(经、律、论)教法,四众弟子(出家二众和在家二众都是佛教弟子),尽形寿皈依三宝,对三宝无伪的敬信是佛子的生命,失去了皈依,就等于失去了生命,愿大众珍惜自己的法身慧命得大利益。 皈反黑为白就是改恶从善;皈归向,依依靠。 皈依佛,以佛为师,永不皈依天魔外道和各种神仙。 因为佛是大觉悟的人,其他天魔神仙,都是外道,虽有神通也不究竟。 皈依法,以法为师,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法(佛法)是佛说的道理(经、律、论三藏)。 五部六册龙经、灶王经、太阳经、太阴经、血污经、妙沙经、眼明经、路头经、钞票经等,都是伪造经典,都属外道典籍。 皈依僧,僧,是僧伽团体,不是指某某师父个人。 皈依僧,就是以僧团为师(贤圣僧、凡天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如神汉、巫婆,看手相、相面、关魂、算命、求签卜问、看风水等迷信;又如邪教:法轮功、菩提功、香功、天功、清海无上师的观世音菩萨法门,都是打着佛教旗号的附佛外道。 都是假借佛教的招牌,胡说八道,欺骗群众的。 要反复指出的是:求授三皈依时,可以在开放寺院定期举行三皈依仪式,某法师代表常住僧团传授三皈依,并非是拜这位法师个人做师父,而是皈依清净和合僧团,主持仪式的法师,即是僧团的代表而已。 受了三皈,有甚么利益:皈依佛,不堕地狱。 嗔恨为地狱的因,佛无嗔恨,你若存心做事,常依照佛教去做,那还能再堕地狱吗? 皈依法,不堕饿鬼,贪吝为饿鬼的因,因为佛法,首禁贪吝,你事事都依着佛法去做,那还能堕饿鬼吗? 皈依僧,就不堕畜生。 愚痴为畜生因,清净僧团有大智慧,你若能常常亲近明师良友,那还会再堕畜生吗? 皈依佛,就是皈依觉,皈向依靠开发本身具有的自性觉(觉悟)皈依法,就是皈依正,皈向依靠开发本身具有的自性正(正法)皈依僧,就是皈依净,皈向依靠开发本身具有的自性净(清净) 发布时间:2023-06-12 17:48:5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6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