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个健康的心理因素 内容: 四个健康的心理因素(四依四不依)学习佛法必备的四个健康的心理因素(四依四不依)四依四不依依法不依人.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依义不依语. 依智不依识。 1. 依法不依人: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无上的智慧与解脱。 因此,我们要深信的是可以使我们得到无上智慧与解脱的法! 而不是讲法的人。 无论讲法者他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背景,我们都要对他所以讲的法进行细致微妙的观察思考。 观察思考他所讲的内容有没有违背四法印,有没有违反自然发展的规律;观察思考他所讲的法,能不能使我们得到无上的智慧与解脱。 如果不能! 他就是给我们现佛. 菩萨身也不能信他。 释迦牟尼曾经说过:声相皆是幻. 化佛魔亦能。 如果讲法的人所讲的法,可以使我们得到无上的智慧与解脱,不违背四法印,不违反自然发展的规律。 他就是现外道身我们也要深信他讲的法。 释迦牟尼还曾经说过:恶人嘴里也能说出佛法的道理,但我们要学恶人嘴里说出来的真实道理,而不是学恶人的行为。 2.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这有两种意思:第一种. 我们学习佛法主要依靠的是佛教经典,我们必须要明白佛教经典的内容。 第二种. 要知道,佛依不同根性的众生而设不同的法,必要知道每部经典是为什么样根性的众生而设。 佛为顿劣之人所设:善佳引导. 循序渐进. 次第而修的方便法。 这种法,是不能使人现前. 当下,就能得到无上的智慧与解脱究竟的小乘佛法。 这种方便法,只能在今生种下修行解脱成佛的因。 佛为中根之人所设:了别认知宇宙诸法现象的中乘佛法佛为上利之人所设:顿超直入. 直指人心. 度己度他. 直至无上智慧与解脱究竟的大乘佛法。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使我们盲目修行。 顿劣之人修大乘佛法,不但不能深领大乘佛法的奥妙,而且极易坠入语言与文字相中,造成佛法的空谈与戏论。 3. 依义不依语修行佛法的人,应该求其佛典内在的真实义,应该以心契入,悟其佛法深奥之理。 才能在种种经藏之中,悟得佛法的精髓。 不应执着在言语文字相上,以文害义. 误己误人,阻挡修行进度,反增文意束缚。 4. 依智不依识无论修行者还是不修行者,无论有信仰者还是无信仰者,在世间生产. 生活之中,在起心动念之间不应该只看事物的表面,不加理智地分析与思量审度,盲目轻率地凭自己的感官意识经验去做结论. 去行事。 应该依自己的智慧去观察思考. 深思度量,在做出正确的判断后在行事。 作为一个修行人,应该尽自己最大的智慧,去对一切佛法去细微地观察思考. 深思度量. 进行分析。 彻底地心领神会后,依个人的性情. 秉性. 根性决定取舍与否。 才能在修行过程中真正做到坚定不移. 勇猛精进,直至智慧与解脱的究竟。 智:就是大脑对接受的事物进行思考. 分析. 度量后,而得出的正确的判断。 识:是大脑对接受的事物没有经过细致. 微妙的思考. 分析与度量,全凭自己的经验,而做出的,错误的了别与认知。 (经验主义) 发布时间:2023-06-08 17:45:3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6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