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经文浅释 内容: 业处篇 第四节、经文浅释应当如何修习入出息念呢? 要修习入出息念,就必须依照佛陀的教导。 佛陀教导修习入出息念有很明确的次第。 这种次第在所有经典里的教导几乎都是一样的。 在这里,我想举出佛陀在《长部大念处经》(Mahsatipahnasutta)里面的教导。 在这部经中,佛陀教导入出息念的修习方法:? Idha, bhikkhave, bhikkhu araagato v rukkham? la- gato v sugragato v nis? dati palla? ka bhujitv uju kya pa? idhya parimukha sati upahapetv. So satova assasati, satova passasati. D? gha v assasanto `d? gha assasm? ti pajnti,d? gha v passasanto `d? gha passasm? ti pajnti. Rassa v assasanto `rassa assasm? ti pajnti,rassa v passasanto `rassa passasm? ti pajnti. `Sabbakyapa? isaved? assasissm? ti sikkhati,`sabbakyapa? isaved? passasissm? ti sikkhati. `Passambhaya kyasa? khra assasissm? ti sikkhati,`passambhaya kyasa? khra passasissm? ti sikkhati. ?诸比库,于此,比库前往林野,前往树下,或前往空闲处,结跏趺坐,保持其身正直,置念于面前。 他只念于入息,只念于出息。 入息长时,了知:我入息长。 出息长时,了知:我出息长。 入息短时,了知:我入息短。 出息短时,了知:我出息短。 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入息。 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出息。 他学:我将平静身行而入息。 他学:我将平静身行而出息。 这一段经文是佛陀教导入出息念的修习次第。 在此,我想先依照缅甸传统的解经方式Nissaya,依句释的方式来简单地解释这一段经文,然后再进一步作详细讨论:诸比库是指在佛陀的正法、律中出家、受了具足戒的比库。 佛陀举出比库们为说法的主要对象,当然也包括所有的禅修者。 于此是指修习入出息念之人所依止的佛陀的教法。 前往林野,前往树下,或前往空闲处是指修习入出息念的适当场所。 安静的环境有利于专注呼吸,有利于培育内心的平静。 在刚开始修习入出息念的时候,先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说,环境是很重要的因素。 初学者的心很容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因此对外在环境的要求更高。 他应先找一个没有干扰、少噪音、少障碍的地方,去到那里之后,结跏趺坐。 结跏趺坐能够双跏趺当然最好;如果不行,不要勉强,单盘也可以,再不行的话散盘也可以。 保持其身正直把身体坐正直。 置念于面前将正念现起于面前,将正念确立在自己的业处,即鼻头这一带区域的呼吸。 接着的? So satova assasati, satova passasati. ?这一段巴利经文非常重要。 So意思是他,即禅修者。 satova是sati + eva,sati=念,eva=只是。 assasati意思是入息、吸气。 他只是把正念安置在自己的入息上。 satova passasati, 是sati + eva + passasati。 passasati意思是出息、呼气。 他只是把正念安置在自己的出息上。 这是修习入出息念的第一个阶段。 一般上来说,禅修者从开始注意自己的呼吸,一直到证入禅那,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入出息的阶段;第二个阶段:长短息的阶段;第三个阶段:全息的阶段;第四个阶段:微息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入出息的阶段,即:? So satova assasati, satova passasati. ?他只念于入息,只念于出息。 第二个阶段是长短息的阶段,即:入息长时,了知:我入息长。 出息长时,了知:我出息长。 入息短时,了知:我入息短。 出息短时,了知:我出息短。 第三个阶段是全息的阶段,即: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入息。 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出息。 这里全身(sabbakya)的身(kya)是指呼吸身,也就是呼吸从头到尾的整个过程。 第四个阶段是微息的阶段,即:他学:我将平静身行而入息。 他学:我将平静身行而出息。 这是佛陀在《大念处经》等圣典中教导入出息念的修习次第。 下面,我们将依据佛陀的这些教导,详细地讨论修习入出息念的具体方法。 发布时间:2023-06-08 17:32:5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6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