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楞严今释022-漏洞在哪里.如何面对负面.咒语的本质和两个特点 内容: 阿难。 汝问摄心。 我今先说入三摩地。 修学妙门。 求菩萨道。 要先持此四种律仪。 皎如冰霜。 自不能生一切枝叶。 心三口四。 生必无因。 阿难。 如是四事。 若不遗失。 心尚不缘色香味触。 一切魔事。 云何发生。 若有宿习不能灭除。 汝教是人。 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 斯是如来无见顶相。 无为心佛从顶发辉。 坐宝莲华所说心咒。 且汝宿世与摩登伽。 历劫因缘恩爱习气。 非是一生及与一劫。 我一宣扬。 爱心永脱。 成阿罗汉。 彼尚淫女。 无心修行。 神力冥资速证无学。 云何汝等在会声闻。 求最上乘决定成佛。 譬如以尘扬于顺风。 有何艰险。 若有末世欲坐道场。 先持比丘清净禁戒。 要当选择戒清净者。 第一沙门。 以为其师。 若其不遇真清净僧。 汝戒律仪必不成就。 戒成已后。 著新净衣。 然香闲居。 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 然后结界。 建立道场。 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 放大悲光来灌其顶。 阿难。 如是末世清净比丘。 若比丘尼。 白衣檀越。 心灭贪淫。 持佛净戒。 于道场中发菩萨愿。 出入澡浴。 六时行道。 如是不寐。 经三七日。 我自现身至其人前。 摩顶安慰。 令其开悟。 漏洞在哪里佛陀跟阿难说,你问到如何收摄心念,那么我现在要先告诉你,如果你想证到三摩地,证到无上的明觉,就必须先要遵守四种戒律。 持身皎如冰霜,你对自身的护持要像冰雪一样洁白纯净,要达到这个程度! 当你自身变的洁白纯净的时候,自然不会生出一切的枝叶,也就是心三口四。 心三是指贪嗔痴。 口四是指绮语、妄语、两舌、恶口。 贪嗔痴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贪婪、嗔恨、愚昧这叫贪嗔痴,这是属于心理上的。 口四是指嘴上的,绮语就是讲一些非常奇怪的话;恶口就是脏话、骂人的话;两舌是搬弄是非的话;妄语是指欺骗他人。 如果心三口四统统的都被戒律禁止了,那么恶业就无从而生。 阿难,这四种戒律,心三口四如果被禁止,没有被破坏,而且你的心也没有去攀缘外界的色香味触。 色是指外界的可见的事物,有形状的、美好的令你感觉到迷惑的、受诱惑的这种颜色、形状等等各种各样的事物;香是指令你喜欢的或者讨厌的香味,两极的,要么是喜欢,要么是讨厌的;味道也是一样,美味或者这个味道很令你厌恶;触是指感觉——你皮肤摸到一个东西的触觉,是让你觉得温暖呢还是寒冷呢? 喜欢呢还是讨厌呢? 色香味触也就是你的感官,你对外的感官,感觉到的这一些诸尘,红尘的这些现象。 你的心如果透过感官,而被外界的事物吸引了,那么你就有漏洞了! 这里提到的这两件事,实际上是人身上最主要的两个方面的漏洞。 你如果没有漏洞的话,外在的负面,也就是这里面《楞严经》所说的这个魔鬼的力量,实际上并不是魔鬼的,而是负面的这些相应的能量,它就无法找到漏洞来攻击你、渗透你。 实际上,这个世界只有一件事,也就是同频相吸。 这就是为什么《华严经》会提到佛魔不二,佛跟魔实际上是不二的。 当然这句话听上去好像有点匪夷所思,为什么佛跟魔完全是两极的现象,为什么佛魔不二? 因为他们的本质实际上都是同频相吸。 当你变得纯净,没有贪婪,没有嗔恨,没有愚昧,也没有绮语、恶口、两舌、妄语,你对外主动的这些身心的负面倾向的动作都没有,而且外界对于你的这些吸引——色香味触的吸引也没有把你吸引过去,也就是内在跟外界这两个方面都没有漏,你的内在没有向外漏,外在也没有办法通过它的迷惑、它的引诱把你吸过去,这两个方面都没有使你动摇的话,那你就是皎如冰霜的一个纯净的事物、一个纯净的人。 当你是纯净的人,你将会自动吸引另一个纯净的事物或者纯净的人靠近你。 当然,的确在远处会有一些窥视着你的力量,这些窥视的力量在等待,它们在等待着你某一个片刻一不留神漏了,一不留神做了一个小小的属于贪嗔痴的行为,这些等待的力量就一拥而上。 你的一个漏洞出现了,哪怕这个漏洞非常非常的小,它都会一拥而上。 我记得葛杰夫晚年的时候曾经出过一次严重的车祸,整个车子撞到一棵树上,车子全部撞的粉碎,他身上大概几十条肋骨全部断掉。 葛杰夫曾经说过,那个力量一直在窥视他。 一旦你稍不留神,它就会趁虚而入,但是你如果留神,它就无门可入。 如何面对负面在这件事上,禅宗的态度是你不需要责怪外界这些魔鬼的力量或者负面的力量。 因为它们总是在的,你即使念再威猛的咒语,再怎么样有再好的保护措施,这一切的负面力量还依然存在,因为宇宙的法则就是这样,不可能只有白天没有黑夜。 白天和黑夜是一种平衡,善跟恶是一种平衡,它必然存在,它永恒的存在,它永远存在。 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还没有毁灭,那么善跟恶永远存在。 所以你要做的并不是要消灭这些恶,而是要使你自身变的没有漏洞可钻,这个很重要! 这也是现在很多的佛教徒或者是修行的人犯的一个错误。 只要你在这条道路上前进,你会发现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 很快,也许几个月以后,本来趾高气昂的前进的那种姿态突然被某件事打断了,突然被一个负面的魔考(魔王的考验叫魔考)打断了。 往往大多数人的一个习惯性回应就是:我要赶快去除负面力量,要念咒,戴个护身符,做个火供等等驱除一下,一般的初学者都会有这样的倾向。 但是你变得老练以后,你忽然发现,其实没有必要这样做。 什么叫你变得老练以后发现你没有必要这样做呢? 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你可以通过一些威猛的咒语来保护,念莲花生心咒、念大威德、念观音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寻求保护,当然也是可以的。 但是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一个很好玩的实验,你可以不念咒,你可以不做任何的事后补救的方法、事后回遮的方法,什么都不做,但你只做一件事,也就是使你那个涣散的心渐渐的再收回来。 你一定是先涣散了,才会有这些力量或者这些事、这些魔考来到你身边,而不是相反。 我记得当时我做了一个实验,我不念任何保护性的咒语,我不做任何保护性的措施,我只是把涣散的心再一次收回来。 也许是因为身体的疲劳,也许是因为各种世俗的事务处理的太多,你变得涣散了,你变得疲劳了,所以你的漏洞已经显现出来了。 那么这个时候,当你再一次调整你自己的身心状态,你变得收回来,而且我有意做了一个计算,我发现当我什么也没做,只是收摄我的身心,两三天以后,试图影响我的所谓魔考的力量也自动退去了,也就是那个效果跟你念诵降魔咒的效果在时间上是一样的。 这就是一个问题,什么问题? 也就是无论你吃不吃感冒药,你的感冒都会一个礼拜才好,对不对? 你吃感冒药,可以,没问题,你的感冒一个礼拜才好。 你不吃感冒药,你多喝水,你的感冒也是一个礼拜才好。 这两者在时间上没有差别。 所以我这个实验其实挺有意义的,也就是无论你是不是念咒,所谓的念咒实际上也是收摄身心的方便,通过咒语,你再一次稳定在自己的心中,再一次稳定在你与神圣的链接上,你再次稳定下来了,那么两三天以后,你变得圆融了,你变得圆满了,所以那股力量就退去了。 而你不需要咒语,你可以直接稳定在你的心灵当中,直接稳定在你意识的神圣当中,那个时间是一样的,也是两三天以后,你发现本来干扰你的那些人跟事也退远了。 咒语的本质和两个特点这个实验实际上特别的重要,它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你抓到了本质是什么,本质并不是那个咒语在替你降魔,不是的! 如果咒语能够降魔的话,那这个世界上念财神咒的人应该都会发财了,为什么很多念财神咒的人没什么感应呢? 因为他不知道财神咒的本质是什么,财神咒的本质不是吸引财富,而是相反。 你如果了解密宗黄财神的仪轨,你会发现那个仪轨告诉你:你要念诵黄财神心咒,让整个世界富饶,让整个世界都变成黄财神,每一个人都像黄财神那样乐于分享跟施舍,然后你自己也变成了黄财神,你把你的财富撒向整个虚空、整个环境、所有的他人,叫上供十方佛、下供六道众生,也就是上上下下,你全部像善财童子一样散给十方佛,散给六道众生,这是黄财神。 所以,一个念财神咒的人,在个人行为上没有这种分享精神的话,他念十年黄财神估计都没什么用。 黄财神或者财神咒不是为了提供你自私的需要来念诵的,它是一个对人格的培养。 如果你要念诵财神咒,想要变得富饶,那么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在念的时候体验这个咒语的本质,那个本质就是让你变得乐于帮助这个世界,无论以任何的方式,以你能力所及的方式都可以,你像财神一样帮助这个世界。 我记得中国的财神也是这样的。 中国有一个财神叫赵公明,我曾经看过这个财神的介绍,他生前是一个并不富有但乐善好施的人,他并不很富有,但他特别乐于帮助人,他有点什么就去给别人、帮助别人,看别人需要他马上施舍,所以他死后就做了汉地的财神爷,这跟藏地的黄财神精神完全一样。 当你念诵财神咒的时候,你是否体验到它的本质? 它的本质是让你学习分享。 所以,如果你念财神咒撒向这个世界,你将会获得回馈,这是肯定的。 当你念颂药师咒,能够承担别人的病苦,你的病苦也将会消退。 我记得佘老曾经跟我讲过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他有一个老朋友有先天性的心脏病,但并不是很严重。 他六十几岁的时候,有一次到澡堂里搓澡,澡堂里蒸汽缭绕,氧气比较缺,结果在澡棠里泡着泡着,他觉得心脏不行了,一下觉得人要昏倒了。 就在他昏倒在澡堂边上的时候,在一瞬间、一秒钟之内,他心里面闪现了一个念头(他是佛教徒):反正我要死了,但愿这个世界上心脏病人的痛苦由此刻的我来承担。 他做了一个密宗的自他交换。 密宗里面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法,叫自他交换法。 他在那一秒钟觉得他一定会死,他想反正我要死了,干脆所有心脏病人的痛苦让我此刻承担,让我此刻变的更严重,他没有想让我此刻变得更好,让心脏恢复跳动。 当他这样想的时候,他已经摔到在澡堂地上了,过了一会儿,他又醒过来了,他忽然好了。 而且神奇的是,据说他以后心脏病很少再发,这是佘老跟我讲的。 他在那一念的可以说非常无私的那个念头几乎治好了他的心脏病。 他以后心脏还是有点早搏,但再也没有发过更严重的问题,一直到他死都没有再发过更严重的问题。 所以当你一念施舍的时候,不可能没有回馈,一定会有回馈。 你在那一念中完全的忘记你自己,完全的帮助别人,那个回应反而就来了。 这个世界很矛盾。 当你老想着自己的时候,来的东西除了剥夺就是剥夺,一个老要占便宜的人,他的命运中除了剥夺损失,就是剥夺损失。 你可以去观察一下,一个特别爱占便宜的人,他损失特别多,各方面的损失。 而一个总是在分享的人,他各方面的给予也来到他的身边,像赵公明这样的人,他甚至变成了财神爷,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中他都会一直是汉地的财神爷,这是一个巨大的回馈、福报。 这个试验也意味你是否了解那些咒语的本质,那个本质在告诉你什么。 你念诵财神咒的时候,是否经验到财神爷的本质的心灵,如果你经验到本质的心灵,换句话说,你也可以像我那个试验一样,你不必念诵财神咒,你直接从本质上行动,那个效果跟你念财神咒一模一样,甚至更好。 你可以直接像赵公明一样开始分享,从来没有听说过赵公明一辈子在念财神咒,他从来不念,但他死后却被封为财神爷,他是个生前没有念过什么密宗财神咒或者汉地财神咒的人,他只是在行动而已,所以你也可以这样,可以行动,那个效果跟你念咒的效果完全一样。 当你爱,当你帮助身边的人,那个效果跟你念六字大明咒是完全一样的。 特雷莎嬷嬷震动了整个西方世界,她帮助那些孤儿,她充满了爱,但她不是佛教徒,她是天主教,她也没有念过六字大明咒,但她却是一个圣人,她内在的爱跟观音是相应的。 也许,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根本就不需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你根本不需要念六字大明咒,你就会梦到一个老婆婆在梦中安慰你。 我相信特雷莎嬷嬷一定会梦到一个符合她印象的,比如说圣母、一个老婆婆的形象来到她梦中。 虽然她并不认为那个老婆婆是观音或者是谁,她也许认为那个老婆婆更像是圣母,没有关系,她认为她是圣母也是一样的。 圣母也是观音,观音也是圣母,这些形象只是依照人类的记忆来改变而已,没有任何的问题。 当你这样做,甚至连梦中她都来了。 我记得以前认识一个年纪非常大的佛教徒,这个佛教徒是学禅宗的,一个禅宗的老先生,姓郭。 因为他学习禅宗,所以他并不念咒,因为禅宗没有这样的传统,但他反复的会梦见威猛的菩萨,金刚萨多啊,莲花生啊,这些比较威猛的菩萨他老是会梦见,他从来没有念过莲师心咒或什么金刚萨多心咒。 他非常奇怪,他说我跟密宗有缘吗? 他是不是跟密宗有缘,他老是会看见一些威猛的菩萨,金刚啊什么的,但其实不是的,是因为这个郭居士的性格,他是一个性格刚正不阿的人,他特别刚正,铁面无私,像包公一样铁面无私,一丝不苟。 如果你能够像包拯一样,像包公一样办事一丝不苟的话,你一定会梦见类似包拯这样的人。 生命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生命就会以这种同频相吸的方式来到你的生活当中,无论是梦中,还是实际的生活当中。 所以那些咒语、那些念诵并不是为了打击你周围的人跟事物,并不是为了催动你周围的人跟事物,并不是的。 咒语的本质是催动你自己,你的内心的那些震动。 这就是为什么当你念六字大明咒,你的爱心会渐渐的展现出来,它一定催动了你内心属于爱的那一面、属于爱的那种能量、那种频率。 如果你的咒语没有催动你内在相应特质的话,你念再多都是没有用的。 当你念诵大威德,当你念诵金刚萨多的时候,你的心会变得越来越刚正不阿。 这就是为什么密宗里提到,持咒的一个比较好的感应是自成本尊。 你渐渐的变成了大威德,你渐渐的变成了金刚萨多。 并不是指你的外形,你的外形还是这样的身体,是指你的心灵,你的心灵变得刚正了,变得刚正不阿,就好像你内在有个金刚萨多一样,刚正不阿了。 当你内在刚正不阿的时候,你甚至不需要外在的咒语了,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影响你或者摧毁你,因为你的本质已经变成了那个金刚。 这就是咒语的本质,咒语不是为了治疗外在,是为了治疗你的内在。 很多人念咒都念错了,他们把咒语用在外在世界上,想通过这个咒语来改变他人,改变别的事物,想通过财神咒把别人的、把属于世界的财富给吸引过来,如果他这么想,他一定会失败,因为这不符合能量,这不符合这个宇宙的法则,所以他一定会失败。 所以为什么很多人念念财神咒,这个财神不行没感应,黄财神没感应,念黑财神,黑财神没感应,念白财神,然后把所有的财神念一遍都没有感应,然后这个本尊念完以后觉得不行,好像没什么效果,然后换一个本尊再念。 如果那些本尊、那些咒语无法改变你心灵的特质,你念什么都没有用。 这就是那个三天的试验,当你改变了心灵的本质,那么甚至咒语都不需要了,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除了佛教以外,其他的宗教,天主教也是很好的。 也许你觉得佛教是多神教,有许许多多的神灵,而类似于天主教这样的宗教,它并不特别崇尚许多的神灵,它只有一个上帝,只有一个最终的源头,而这两家宗教相互间在批评,相互间在挑对方的毛病。 其实你会发现,在本质上他们完全一样。 你可以通过表象来达到本质,通过咒语、通过画面、通过本尊观来达到你的本质,你也可以直接的达到你的本质,通过爱、通过和平、通过宁静。 所以你会发现,天主教提出了几个非常本质的词汇,一个就是爱,一个就是和平。 而这两个几乎是最本质的,也就是爱跟宁静,这几乎是最本质的现象了。 当你拥有这两者,你就不可能再有任何的漏洞存在了,没漏洞了。 平静意味着智能,那个平静是如此的深邃,深邃到充满智慧,而智慧的展现就是爱。 如果你追究所有密宗里的咒语,那些咒语最本质的东西依然是爱跟和平。 我记得在密宗里面提到,所有威猛的金刚,他表面看上去非常的威猛恐怖,脖子里挂着人头,手上拿着兵器,嘴咧开的很大,血盆大口,但那威猛金刚的本质却是无限的慈悲,他以威吓的方式做慈悲的事。 你也可以这样,你甚至不需要念诵大威德(咒语),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大威德。 在《鬼谷子》里,鬼谷子曾经讲过,威而不怒,他有威严,但他却不发怒,则天下无敌,这就是大威德。 你没有发现他讲的就是大威德吗? 他完全符合大威德的这个本质,威而不怒。 当你有威严,却没有情绪,没有发怒的情绪,只是有威严,你的内在不可能没有慈悲,在他内在的深处隐藏着慈悲。 如果你抓到这些重点,这些本尊的重点,这些咒语的重点,那个本质的重点,那个去除贪嗔痴恢复心灵的爱跟和平的重点,那么你就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形式了,那么所有的模式将无法再靠近你。 这就是为什么在禅宗里面或者在儒教里面提到,真正能够趋吉避凶的方式,禅宗里提到,只需要一件事,焚香沐浴,静气凝神。 你只要焚香沐浴,让身体变得干净,让环境变得优雅,然后让自己变得沉静下来,那所有的模式跟负面都将退去,它无法再干扰你。 不需要本尊咒,不需要降魔咒,这一切都会退远。 当然,依然像葛杰夫说的,它们在远远地窥视,因为负面跟正面依然会存在。 它退远了,但如果你不警觉,如果你又涣散了,它还会回来。 据说佛陀时代曾经有这么一个公案,在佛陀去世以后,刚去世没有太久,刚去世大概5——10年的样子,在佛陀他们僧舍附近的一个村庄有一个老妇女,这个老奶奶是亲见过佛陀本人的,她也多次供养过佛陀斋饭,好像经典里记载,她也请过佛陀跟他的这个僧团到家里应供过的。 佛陀去世以后,她有一次依然请僧团到她家里应供——吃午饭。 但她做了一件事,她在房门口摆了一个装满油的碗,这个油装得特别的满,满到快要扑出来,但是没有扑,她装了一碗油,在门槛上。 每一个佛陀的弟子都要从这个门槛经过,前面的老僧人——佛陀在世时的那些门徒,一个一个非常宁静的跨脚进去,没有一个人踢翻那只碗——那个在门槛上摆的碗。 到后来,走到年轻的僧侣的时候,因为他们走路的时候还是按照僧腊的(就是出家的这个年限),资格老的走在前面,走到后来还是有一个僧人踢翻了这个油碗。 这个老婆婆就感叹:哎! 她说,佛陀在世的时候,我每次应供都这样做,但从来也没有人踢翻过我的碗。 没想到佛陀去世没多久,就有人踢翻了我的碗。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佛陀去世没多久,人们的觉知力就已经降低了,他不警觉了。 这个老婆婆肯定不是常人,她也是一个老内行、一个修行人,所以她知道对于一个行道者来说,他的每时每刻都是有觉知的,都是警觉的,但这种警觉并不会给你带来紧张感。 这就是为什么禅宗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的那些负面,实际上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讲,对于一个行道者来说,它是必要存在的。 如果不存在这些负面,你不可能成长。 这就是为什么在佛教里认为,天道无法修行,或者天道比较难以进步,因为他们生活太安逸了,没什么负面,生活安逸,他们无法升起更高的警觉度。 而人道最适合于成长,人道最适合于灵魂的成长,因为人道是善恶参半的,每时每刻都有人在旁边举着鞭子等着你,你松懈了,他就来了。 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你一定会抓狂,我稍微享受一下生活,我稍微松懈一下,倒霉的事儿就来了。 很多人有这样的经验,你突然变得放纵了,然后很快就倒霉了,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然后你觉得我怎么这么倒霉呢? 其实不是的,其实是生命的力量在照顾你,因为如果你沿那个方向滑的太久,你要回头就更难了,那对你带来的伤害也许更大,所以那个拿鞭子的人实际上是在照顾你,他是保姆,你不要认为他是魔鬼,他是魔王,NO! 你真的可以把他想象成是你的保姆。 禅宗就是这样认为的,禅宗认为这些负面力量是保姆,是一个修行者的保姆,他总是在提示你,你有漏洞了! 你又一个漏洞出现了,喂,当心! 如果你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生活,生活就变得有趣的多了,它不是很严肃。 所以我并不是特别的希望人们以这种魔鬼的词眼来理解你的生活,你最好不要用这样的词眼,你最好把他当成是一个拿着鞭子的保姆,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也许会更有利于你的成长。 所以在这段话里面,佛陀提到如果你没有漏洞,一切魔事,云何发生,一切魔事无漏洞可钻,它怎么会发生呢。 若有宿习不能灭除,也就是你有根深蒂固的习惯,你一下子改不了怎么办? 接着佛陀就讲:“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 ”如果你有讨厌的习惯一再一再的干扰你,你那个习惯很讨厌,老改不了,一再一再的干扰你,那么就给你一个方便,你就必须念诵神咒了。 从这个尺度上来说,方便是必要的,因为你无法做到二十四小时在你的爱跟和平当中,你有习气的惯性,你各种各样的习气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这个时候咒语就变成了一个警示牌,它的作用就像警示牌一样,你心灵的警示牌。 你在念诵六字大明咒的时候,意味着你在不停地提醒自己你要回到爱,你在不停的以能量的方式、以频率的方式、以感情的方式来提醒你自己要回到爱。 因为这个咒语不仅仅是一种理解,你理解它是爱,所以你会回到爱,而且在念诵的同时,那个六字大明咒的频率也会创造一个爱的气氛,所以在能量跟频率上,它会推动你回到爱,这就是咒语的优点。 这就是为什么宗教里面,印度教、佛教里面依然提倡咒语,因为咒语有这样的优势在里面,它比一个简单的人类的词汇、一个语言上的词汇更具有典型的频率的倾向,而那个频率指向非常明确,爱的频率、宁静的频率、一些特定的频率,它对频率指向特别的明确。 比如说黄财神的咒语的确有引发财富能量流动的频率在里面,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频率现象。 这些咒语本身几乎是一种类似于科学里面提到的震动的现象,它符合某种特定的震动,而这种振动对应着财富或者对应着健康、对应着药物。 比如说药师咒“唵 百萨阶 百萨阶 百萨迦 萨姆嘎滴 梭哈”,“百萨阶”的意思在梵文里面就是药的意思,“药,药,药升起来了”,所以这句咒语实际上在催动内在的和外在的药同时升起,它不仅催动你内在的药升起,因为你的身体实际上也会产生药物,你的身体实际上是个非常精密的产药的一个机器,所以你身体内也会产生药物,而外在也会产生药物,大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药物。 所以当你念诵药师心咒的时候,内在跟外在的属于药物的能量跟频率就被催动了,这就是咒语的特点,它会催动特定的能量产生共振。 当你在念诵一个咒语的时候,你也在催动你的心灵符合这个咒语的频率,符合这个咒语的特点,也就是净土宗提到的叫“以一制百”。 当你念诵佛陀、念诵阿弥陀佛、念诵药师佛、念诵六字大明咒,你在以一个咒语的力量在消退其他的心念,你的各种惯性、习气,你在消退它们。 你把你的注意力从你的惯性、习气上至少分了一大半来到这个咒语的震动上,否则你百分之百都在你的习气上,你就跟着习气跑了。 所以佛陀说,当你习气特别深的时候,你需要转移你的注意力,来到一个正向的事物上,比如说咒语,也可以是一篇文章。 它并不必须是一个咒语,当然咒语比较方便,你可以不需要外在的条件,可以一直在心里面默诵它。 如果是一篇文章,那么也许你需要电脑、需要书来看,或许是一个美妙的音乐也可以,那个音乐也能够极大的让你产生爱的震动,有很多的歌会让你产生感动,让你落泪。 所以它不一定必须是一个咒语,它可以是一个音乐、一段文字、一幅画面,让你的心从你的固有的那些恶习上转向,注意力回过来,就好像一个老师在敲教鞭一样,“注意啊,注意啊,看我”,你的注意力就到他身上去了。 咒语的作用也是这样,它就好像一个内在心灵的师傅在敲台子,“注意啊,注意啊,看我,看我”,你的注意力就能够来到那个咒语的身上。 这是咒语的第一个有用的原因。 而第二个有用的原因佛陀讲的更加的深奥。 “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坐宝莲华所说心咒”。 这意味着这个咒语的出处在哪里,这个咒语的出处不是来自别的地方,是来自佛陀的头顶,他提到了这个咒语来自佛陀的头顶,叫“无见顶相”。 你如果了解古印加文明,在印加文明里面提到,人除了七个脉轮以外,头上还有第八个脉轮,这第八个脉轮实际上在佛教里面被称作“无见顶相”,它是一个没有顶的脉轮。 也许所有脉轮都是有限的,但唯独这个脉轮是无限的。 据说佛陀的头顶可以无限的延伸,即使普贤菩萨都无法看到佛陀的头顶到底在哪,它太高太高太高了,叫“无见顶相”。 而这个咒语是来自这个“无见顶相”的,因为意味着咒语来自你的最高的脉轮,来自意识的最高处,当一个来自意识最高处的咒语你在念诵它的时候,它也在推动你的意识达到最高处。 这是咒语的第二个作用,它非但推动你的意识达到属于特定震动的面向,属于爱的、属于智慧的、属于药物的、属于财富的等等,特定的面向,而且它会催动你的意识向上提升,向上升! 几乎所有咒语都有这个作用,大多数。 在《密续》里面提到,属于爱的本尊位于心轮,而属于智慧的本尊位于顶轮,所以威猛的武本尊位于顶轮,慈悲的菩萨位于心轮。 所以你会发现,当你念诵慈悲的咒语的时候,你会在心轮感受到力量,而当你念诵威猛的本尊的时候,你会在第八个脉轮——头顶感受到力量。 你念“嗡 嘛呢 呗美 吽”六字大明咒的时候,你的心会感受到打开;而当你念诵玛哈嘎啦、念诵大威德、念诵莲花生,你突然发现你的意识来到了头顶,这是咒语的第二个作用。 它不仅仅象征着心轮的爱,它也象征着顶轮的智——智慧,所以依然是有用的。 当你听到前面天主教说,你只要抓到本质——爱跟和平,就够了,但也许能抓到本质的人不多,很多的人习气很重,惯性很深,那么依然要用到类似于佛教这样智能的宗教,给他拐杖,各种各样的拐杖,本尊的拐杖、咒语的拐杖、仪轨的拐杖,这些都是拐杖,这些拐杖能把你向上提升,因为你一下子上不去。 你如果能一下子上去,那么拐杖就没有必要了,你可以不需要咒语,直接来到你的整合的心灵当中。 但是你无法一下子来到整合的心灵当中,那么你就需要借助这些拐杖,借助这些方便。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基本上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宗教,爱的宗教——天主教、基督教,和智的宗教——印度教、佛教、瑜伽,这都属于智能的宗教,这两个面向都需要,这两个面向都非常重要。 接下来,佛陀提到了阿难与摩登伽宿世恩爱习气,佛陀说,那非是一生与一劫。 它甚至超过了一劫,阿难跟摩登伽的宿世姻缘很久很久了,非常久远了。 关于这一点,其实我有很多话想说,关于人跟人之间的姻缘其实我有很多话想说,但是今天时间来不及了,所以我们且听下回分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因为姻缘几乎是整个人类生活最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们下次要详细讲关于你的这些宿世的姻缘,你怎么样看待它,而这宿世的姻缘又是怎么回事,你为什么会碰到这个人,而你认为那个人跟你有缘,他却跟你不太长久,两个月以后他就离开了,你每次瞄准的方向总是好像不对的,为什么这样? 这放到下一次我们讲《楞严经》的时候,再跟大家好好讲。 我们今天就先到这里。 好,谢谢大家! 发布时间:2023-06-07 12:58:3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6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