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如何得到皈依? 内容: 如何得到皈依? 通过四个途径就可以得到皈依:(一)知三宝功德。 (二)知三宝差别。 (三)自愿宣誓确认。 (四)不说皈依别的对象。 (一)知三宝功德。 对佛宝、法宝、僧宝的功德有所了解。 简单说,佛宝有身功德、语功德、意功德和事业功德。 身功德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总之就是帅气到极点、庄严到极点,呼啦~像一阵风一样轻轻飘过,就能让人无比欢喜,就能让人生起崇敬和信心。 语功德就是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类解。 佛他老人家说的是同样一句话,北京人听到的是北京话,杭州人听到的是杭州话,广东人听到的是广东话,外国人听到的是外国话,文人墨客听着是阳春白雪,农民工兄弟听着是下里巴人而且谁听了都觉得很对胃口、很有帮助。 意功德就是佛陀具有无与伦比的智慧和慈悲。 事业功德,就是佛能把一切众生安放到今生与来世的安乐、解脱生死轮回,乃至于成佛的彼岸,这样的事业无边无际,下至蛇虫百脚,上至人、天神乃至大菩萨,都可以依佛的力量而获得成就。 法宝具有让众生断除过失、生起功德的功德。 僧宝具有随念法宝和如理修行的功德。 如果按照经论,三宝功德可以展开说,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但一个求皈依的人,起码对三宝功德得有一点了解,生起崇敬、信仰和依靠之心。 (二)知三宝差别。 就是对佛宝是啥、法宝是啥、僧宝是啥,都有啥区别,得有所了解。 不能什么都模里模糊的,就跑来皈依。 比较广地说三宝差别,有六种。 ①性质差别。 佛是亲自证得圆满觉悟者。 法是佛所亲自证得的东西,比如三法印、四圣谛、缘起性空之类。 僧是正确修行佛法者。 ②事业差别。 佛主要的事业是讲经说法引导众生。 法主要的事业是断除烦恼和痛苦。 僧主要的事业是协助人积极修善,比如做榜样和楷模、鼓励劝勉等等。 好比佛是医生,法是药等治疗方法,僧是经过积极治疗、基本康复的病友,以及家人朋友等。 ③信解差别。 说白了也就是态度上的差别。 对佛宝是亲近、承事,对法宝是希求、修证,对僧宝是和合共住、如法同行等。 好比对医生要信任、听医生的话,对治疗要积极参与配合,对病友要信任善处。 ④修行差别。 就是把上述三种态度转化成实际行动时的差别。 ⑤随念差别。 就是三宝的功德差别。 三宝功德是佛教徒应当时常思念的内容,所以叫随念差别。 ⑥生福差别。 比如你供养佛,那依佛一位就能有福报;供养僧,是依僧众,也就是一群人,而有福报;供养法(比如印经书,如法修行等),那就依此法得福报。 (三)自愿宣誓确认。 这是一个仪式,必须找一位受过具足戒而且戒行清净的男性出家人(佛在世的时候,当然找佛是最好),让他作轨范师(阿阇黎),在他的引导下,自愿地宣誓:这个立誓过程中,心中要确认:佛是皈依的导师,法是正皈依处,僧是修行的助伴。 这是共同皈依的誓言。 这样就是大乘皈依的誓言。 其差别在于共同皈依只限于一辈子,大乘皈依则是生生世世、直到成佛为止。 如果在此基础上,还要成为密宗的修行者,或者这个皈依仪式是灌顶之前的皈依仪式,则必须把皈依和发菩提心联合起来宣誓。 这个誓言取自一部叫做《金刚幂》的佛经:我今皈依三宝尊 罪障各各皆忏悔有情众善尽随喜 大觉菩提意能持诸佛正法贤圣僧 直至菩提皈依竟自他义利极成故 菩提心者令生起菩提最胜心者生复生敬诸有情如我大恩亲菩提大行意乐定修行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重复三遍)汉传佛教目前通行的皈依和戒律是来自印度法藏部系统,藏传佛教的则是来自说一切有部系统。 若按说一切有部的仪式,这样子宣誓以后,师父要说:此乃方便也。 皈依者要回答:善哉! (四)不说皈依别的对象。 这个一般也要在仪式中立誓:我某某,皈依佛竟,永不皈依天、魔、外道;我某某,皈依法竟,永不皈依外道典籍;我某某,皈依僧竟,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重复三遍)这样立誓后,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人,都不能说舍弃皈依或皈依别的对象的话。 要是这边信佛,那边跑到道观里去念经,或者跑到教堂里去祈祷,那都会立即失去皈依。 另外,作为佛教徒,整天对民间的鬼狐仙怪顶礼膜拜,虔诚得不得了,这也是不对的。 还有些自称是佛教徒的人,张口闭口佛经、儒书、圣经等,不分高下,都是劝人向善的、殊途同归的,自作聪明,自以为境界很高深,其实早已将自己排除在佛门之外了。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不说皈依别的对象,并不是说就不跟天魔外道来往了,也不是说从此以后不看别的宗教或思想流派的书了,更不是说从今以后就跟异教徒井水不犯河水了。 佛教其实很开放,尤其作为大乘佛教徒,恰恰要多跟他们接触,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和谐共处;但不能有皈依的心和口头表示。 比如说守护一方的狐仙之类的吧,可以给它安一个供台,点点香,时时供养一些东西,那没有问题;但不磕头祈求,不认为它可以使自己和他人真正断除痛苦得到解脱。 另外,平时生活中,有两点值得注意。 首先,佛教徒在汉地,不要跑到一个庙里,还没搞清楚它供的是什么,就开始磕头祈祷。 汉地很多庙是佛道神一起供的。 你要是拜了一个什么太上老君啊,王母娘娘啊,何仙姑啊之类,就白白地失去皈依了。 在藏地,不要见了塔、见了庙、见了僧人就生起无比的崇敬之心,就顶礼供养。 有一些塔、庙、僧人是属于苯教的(尤其是在康藏地区),不仔细分辨还真看不出来和佛教有什么差别。 其次,在某些单位里,皈依了的人确实有些难处。 人家要问起来,怎么回答呢? 有些人自作聪明,回答:我什么都不信,只相信自己。 这是不对的。 敏公上师教过一个聪明的方法,就是回答:我只相信真理。 当然,这样的问题过去比较严重,现在的环境好多了。 除非你是党员,偷着信佛的,或在某些特别的机关单位里;一般说自己是佛教徒,不会造成任何麻烦。 皈依有什么利益皈依有八个利益:①正式成为一名佛门中人。 是不是佛教徒,不是看庙跑了多少,钞票捐了多少,菩萨拜了多少,而是看有没有皈依。 ②奠定律仪的基础。 律仪,最最通俗的讲,就是受戒。 按戒律学原理,皈依是受戒的基础,没有皈依的人,是得不到任何戒体的。 反过来说,一个人他哪怕受过具足戒、各种菩萨戒,乃至密乘戒和各种灌顶,假如他破坏了皈依,所有这些都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 即便他再有名望,弟子再怎么众多,也得从法座上下来,从零开始。 ③灭除业障。 过去造了很多恶业,通过皈依,就可以减轻乃至消除。 这就是上一个专题所说的依止力。 ④广积福德。 比起简单的烧香、磕头、供养,皈依的福德不知道有多少倍。 佛经里说,皈依的功德,它假如有形象,用整个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来装,都装不下。 ⑤人与非人不能害。 一个佛教徒,只要他守皈依、修皈依做得好,是不会被人或鬼怪等陷害而死于非命的。 有商人之类常经过鬼怪常出没的地方,通过念诵皈依,就会毫发无伤。 这种故事在印度和西藏极其之多。 一般佛教徒甚至在做恶梦的时候,要是记得念皈依,恶梦自然会退去。 有些人,我们常说他威光不足,老沾染邪气,灾星扫把星,或者常有些撞科见鬼之类的事情发生这只要好好修皈依、念诵皈依,就自然会没事。 反过来说,作为佛教徒,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邪性的倒霉事,或者老见鬼、被陷害,结果只知道东求一个菩萨、西修一个密法,来祈求禳解灾难、逢凶化吉,钱花了一大堆,却不知道反省一下自己皈依修得怎么样,这就真的是舍本逐末。 打个比方。 一个老烟腔,嗓子也不好,眼睛也不好,鼻子也不好,脑袋也出问题,心血管疾病一大堆,肝肾功能也很差劲,他要只知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远远比不上戒烟来得强。 ⑥不堕恶道。 一个好好守皈依、修皈依的人,是绝对不会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 为什么呢? 因为首先三宝具有非常强大的加持力,比起任何世间鬼神都要强大得多;其次,由于皈依三宝,就会依佛所说、以僧为助伴和榜样,依法修行,这样子,最差最低,也不会堕恶道。 以前有一个地位很高的天神,快要死了,他观察自己死后将堕落成一头猪(欲界天由于整天享乐无度,时常有死后堕落成畜生的)。 于是他就急得团团转,问了好多人,连帝释天王(因陀罗)也没有办法。 最后佛让他修皈依,他照做,生到了兜率天之中。 ⑦诸事顺遂。 好好守皈依、修皈依的人,他做事,什么考试啊,升迁啊,结婚生子啊,开公司啊,找工作啊只要不是坏事,都比较容易成功。 ⑧速速成佛。 常修皈依、忆念三宝功德,会加强信仰,从而更好地修行,这样子很快就能解脱乃至成佛。 皈依了要做什么? 这个分为(一)对三宝总体要做什么,以及(二)对三宝分别要做什么。 这些内容并不是说刚皈依就做得很好了,而是应该尽量做,一天比一天做得圆满。 (一)对三宝总体要做什么。 有六点。 ①时常思惟、忆念归依。 忆念的内容就是前面说的三宝功德、三宝差别等等。 这就像是说一个党员,要常常提醒自己乃是一个党员。 ②忆念三宝之恩,吃喝东西之前、穿新衣服之前,真诚恭敬地合掌念供养三宝(或者念嗡啊吽),先供养三宝受用。 ③随缘随力劝导别人来信佛和皈依。 但这个要注意的是,佛教徒不倡导传销式的传教,只是随缘随力而行,不能跑到大街上去,抓住一个美女就喊:大姐! 信佛可好了! 你跟我来信佛吧! 我请你吃DQ! 大家可以翻翻佛经,佛他老人家引导别人来皈依,那可是相当相当的善巧。 ④每天白天、晚上,对佛着前,或者要是没有佛像就观想三宝在面前,念三次: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共同皈依)或者: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大乘皈依)至少至少,一天得念那么一次。 如果大家去过汉传佛教的寺院,就会知道,寺院有早晚课;而早晚课都有念诵皈依这一项。 ⑤做事时,只要不是坏事,心中都要想着依靠三宝。 可以先向三宝赞颂、祈祷、问询后进行。 如果有比较确定的师父或上师,可以直接问他;但至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不要麻烦师父了。 在《华严经》中有一部分叫做《净行品》,里头很详细地开示了生活中做各种事时应当怎样观想,用来修这条那是非常好。 大家可以搜一搜。 ⑥哪怕嬉笑、命难,都不舍弃三宝。 发布时间:2023-06-02 18:13:0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6094.html